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担子菌LMPQ39和CSP菌丝原生质体分离和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蜗牛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和酶液作为脱壁酶,通过酶解试验比较了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液浓度等对担子菌LMPQ39和CSP菌丝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通过原生体再生试验,比较了渗透压稳定剂对LMPQ39和CSP菌丝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获得了10^5-10^8数量级的原生质体再生菌落,同时,本文还对CSP原生质体再生过程的形态变化作了适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2.
蒙古口蘑与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为出发菌株,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培养基等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5%(w/w)的溶壁酶酶解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MB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7.53×1010个/L,再生率为8.4×10-4;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w/w)的溶壁酶酶解3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PQA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6.96×1010个/L,再生率为7.4×10-4.对两种菌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进行形态观察,均为顶端释放.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研究,蒙古口蘑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双孢蘑菇采用紫外灭活,在15 W紫外灯下,距离30 cm,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以30%PEMG(6 000)为促融剂,融合10 min,融合率为5.6×10-5.经遗传稳定性检验,融合菌株的遗传稳定率为80%,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酯酶、游离全蛋白、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方面对融合子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3.
对担子菌LMPQ39菌丝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光──LiCl复合处理后,得到突变株U39,再将其分别用60Co、HNO2两种方法处理,各获得突变株UCo39和UN39,它们的CMC酶活由原来LMPQ39的0.31u分别提高到0.46u和0.576u.酯酶同功酶电泳表明,UCo39、UN39和母株LMPQ39的酶谱出现了6条共同的谱带,同时也出现差异.突变株和母株的拮抗试验呈阳性。 相似文献
4.
5.
担子菌LMPQ39 Pst Ⅰ片段基因库的构建王灿华,吴其威,黄瑞珊,朱章玉,李堃宝(生物技术研究所)关键词担子菌LMPQ39,PstⅠ酶切,质粒pBR322,克隆库中图法分类号Q75当今的育种工作,除使用常规手段外,主要是从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两个层... 相似文献
6.
三种方法制备担子菌LMPQ39大分子量DNA的研究王灿华,黄瑞珊,朱章玉,吴其威,李堃宝(生物技术研究所)关键词担子菌LMPQ39,大分子量DNA,原生质体法中图法分类号Q75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后,人们才认识到抽提...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生质体技术, 以双孢蘑菇主推品种As2796和浙农1号为亲本, 获得性状优异的融合子Z 3和Z 7, 二者均可在34 ℃生长良好, 菌丝纤维素酶活性和漆酶活力均比As2796高,酯酶同工酶谱显示与亲本差异明显, ITS序列证实二者与As2796同源性分别为997%, 993%.栽培试验得出新菌株Z 3和Z 7的产量分别比As2796高125% 和51%.从其经济性状的综合指标看, 可考虑进一步的区域试验与示范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8.
以噬菌体λEMBL3DNA为载体,用BamHI/EcoRI双切酶切后,与Sau3AI部分酶切的10-21kbDNA片段连接,体外包装,感染E·coliLE392,所得重组子数为2.21×104pfu,超过建库所需的理论值.随机挑选的14个克隆子,其DNA用BamHI酶切,有9个出现了不同于载体DNA的酶切带型. 相似文献
9.
项目对低温草菇和高温草菇菌株进行了酶解制备原生质体及原生质体的融合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融壁酶Novozym234对低温草菇和高温草菇酶解效果较好,酶解浓度为2.5%,稳渗剂以0.5Mol/L蔗糖为佳,pH值保持在8.5左右,以30%的助溶剂(PEG4000-6000)作为融合诱导剂进行草菇原生质体融合,并获得融... 相似文献
10.
11.
烟草NC89与香料烟Basma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NC89与Bsama的叶肉原生质体经聚乙二醇融合剂处理后,培养在改良的NT培养基及KM8P培养基上,得到了二百多块愈伤组织,分化出三种类型的苗,有两种类似亲本,而另一种不同于双亲.对此类型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表明,它们具有双亲的特征,并对融合过程中的一些条件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庆余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原生质体融合和转化技术进行了下列综述: 原生质体融合—灭活融合;电融合;荧光标记融合;激光融合等。 原生质体转化—显微注射;脂质体法;电击穿法;基因直接转化等。 相似文献
13.
把两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_1、S_2的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U.V)和碘乙酰胺灭活或只用紫外线灭活,经PEG诱导融合后,在完全培养基上得到了融合子。融合频率为(0.98-2.13)×10~(-7)。融合子的细胞形态、DNA含量等都和亲株有明显差别,并在生产特性上有某些改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热带假丝酵母野生株1045及其突变株SD1的原生质体分离、电击诱导融合的诸条件以及融合子的再生。得出了原生质体的最佳生成条件。用999kHz,240~400 V/cm的高频交变电场使原生质体横向电泳形成珠串,以脉宽 40 μs,幅值 1600~2 800 V/cm的直流脉冲可使原生质体融合,净融合率达65%。采用较低幅值的多个脉冲有利于融合。电击液中加入CaAc场、MgAc2及白蛋白可大大提高融合率,用光刻镀金方法设计了适用于微生物的多电极融合小室。对膜融合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抗生素抗性为选择标记的毛壳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生素抗性为选择标记进行角毛壳菌和球毛壳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角毛壳菌CH21-I-402菌株对潮霉素有抗性、对G418敏感,球毛壳菌CH08对潮霉素和G418敏感。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转化球毛壳菌,得到成功转化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球毛壳菌菌株,转化子对G418抗性提高3~4倍,对潮霉素仍然比较敏感。以耐潮霉素、不耐G418的角毛壳菌和不耐潮霉素、耐G418的球毛壳菌为出发菌株,以PEG6000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用G418和潮霉素抗性进行筛选,获得再生菌株。经AFLP分析表明:再生菌株PF1、PF26为融合菌株,融合菌株菌落形态均与亲本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邓红梅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9(3):227-231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经N-甲基-N‘-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诱变,选育出抗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和抗氯化理(LiCl)的抗药性菌株作为融合新株的细胞质基因标记。用100mg/ml蜗牛酶制备亲株的原生质体,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PEG(MW6000),0.01mol/L CaCl2条件下被诱导融合,融合频率为10^-6 - 10^-7。试验表明,这些融合菌株具有杂种性质。其中一株产胞外赖氨酸的能力比亲株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7.
烟草种间叶肉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EG法、高Ca2 高pH法和PEG-高Ca2 高pH法等三种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对普通烟草K326和黄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结果表明,PEG-高Ca2 高pH法的有效融合率最高,融合效果最好.并同时对影响烟草叶肉原生质体融合的其它因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