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调节级效率对高压缸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国产引进型300 MW汽轮机普遍存在调节级效率偏低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调节级效率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的方法,通过喷嘴的优化改造,提高了调节级效率,达到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滨 《科技资讯》2009,(1):135-135
本文深度探讨了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的任务和系统基本组成,全文基于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读硕士期间阅读的大量相关文献,首先阐述了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的任务,而后分析了中间再热汽轮机调节保护系统的特点,最后研究了数字电液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瑞青 《科技信息》2012,(29):10+21-10,21
超临界汽轮机调节级承担着较大的焓降,温度梯度更大,会引起高压缸各级相当大的热应力和热变形,特别是调节级动叶栅及调节级处的转子表面的温度变化较为剧烈,这将影响机组的启停及变工况速度,不利于机组的调峰。而本文以某6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为例,建立了调节级动叶栅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出整个动叶栅及转子表面的温度分布图,为研究超超临界汽轮机各级叶片和转子热应力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机组的启动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周子悦 《广东科技》2012,21(23):107-108
喷嘴调节和节流调节是目前汽轮机进汽调节的两种主要调节方式。通过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喷嘴调节和节流调节两种汽轮进汽调节特点及运行方式的分析和比较,收集两种不同进汽调节方式的机组的各种运行工况的热耗,并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出两种调节方式在汽轮机在各种运行工况时的优缺点。然后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机组,采用喷嘴调节的可行性,从结构设计、材料应用、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认为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机组,采用喷嘴调节的方案是可靠的,也是经济可行的。从而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进汽调节方式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喷嘴调节和节流调节是目前汽轮机进汽调节的两种主要调节方式.通过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喷嘴调节和节流调节两种汽轮进汽调节特点及运行方式的分析和比较,收集两种不同进汽调节方式的机组的各种运行工况的热耗,并进行经济性分析,得出两种调节方式在汽轮机在各种运行工况时的优缺点.然后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机组,采用喷嘴调节的可行性,从结构设计、材料应用、制造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认为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机组,采用喷嘴调节的方案是可靠的,也是经济可行的.从而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进汽调节方式的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吴展杰 《科技资讯》2007,(21):26-27
汽轮机机械液压系统具有固有的缺陷,如迟缓率大、动态调节品质差、控制精度低以及操作繁琐、运行、维护十分不便等,解决这些问题均要求采用一种全新、先进调节系统来取代原有的机械液压式调节系统。本文论述了汽轮机调节系统改造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汽轮机调节系统的改造方案,并以100MW汽轮机DEH改造为例,说明了汽轮机调节系统改造的具体方案设计,最后论文分析了调节系统改造后的安全性。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机组控制可靠,实现了机组的AGC功能,加快了机组的快速调峰能力。  相似文献   

7.
郭长清 《当代地方科技》2009,(12):120-120,124
汽轮机超速事故属于重特大事故,常常致使设备严重损坏,甚至出现人员伤亡,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以及恶劣的社会影响。本着预防为主的故障控制理论,相关人员需要熟悉汽轮机调节系统原理,掌握汽轮机组超速事故的征象、原因和预防措施,本文从调节系统工作原理入手,分析了调节系统故障导致机组超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汽轮机调节级的非定常效应产生汽流激振力的问题,基于ANSYS CFX软件,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双时间步法、滑移界面模型和结构化六面体网格对带有进汽室和加强筋的汽轮机调节级进行了全周三维非定常黏性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调节级非定常时均轮周效率低于定常轮周效率;动叶在进出堵塞区域时存在较大的轴向汽流力和切向汽流力;低频汽流激振力的基频为50Hz;汽流压力和静熵在不同截面的周向分布差异较大,在向下游运动过程中逐渐趋于平均;堵塞区域的动叶通道掺混损失及鼓风损失较大,其将影响动叶的做功能力,进入堵塞区域时动叶吸力面首先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间再热式汽轮机包含有自身自动调节系统,它保证汽轮机在甩负荷时或其他情况下转速飞升,但不超过危急遮断器的动作转速。对调节系统工作原理的认知为汽轮机运行及其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汽轮机调节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机组的安全稳定性,因此其故障检测及诊断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该文首先对目前的国内外调节系统故障检测及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指出了未来调节系统故障检测及诊断技术研究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然后对调节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分类,将故障分为软件故障和硬件故障两大类,并从调节系统组成部件的工作机理方面对可能发生的故障机理进行逐一的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层的诊断策略,这对实时快速检测和诊断调节系统故障、提高汽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迎面风速、新排风比、新风温度(含湿量不变或相对湿度不变)、新风含湿量的变化对转轮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降低;随排风量与新风量之比增大,或新风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增大;随新风温度的升高(含湿量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增大,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降低;随新风含湿量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不变,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25MW机组的概况,提出在125MW机组热力系统中增设烟气加热器的改造方案,运用等效焓降法对机组热经济性进行分析、计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说明该改造方案可提高电厂循环效率,还可显著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有利于除尘器的运行和减少烟尘排放量。为火力发电厂技术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薄膜式全热换热器的通道构型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为改进全热换热器的性能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研究分析了几种通道结构的流动及热质传递特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通道构型下全热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预测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三角形通道全热换热器各项性能指标均最差;对于矩形通道,随着长宽比的增加,显热效率、焓效率及全热交换量变化不大,而压降减小更迅速,导致换热器整体性能有所提高;近无限大平板通道全热换热器各项性能指标均为最佳。结论是通道支撑越少,全热换热器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4.
Simultaneous heat and mass transfer widely exists in nature and engineering, and i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o enhanc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 field synergy equation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s derived from its energy eq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transferred heat (including the conducted heat and the heat transferred by mass diffusion through the heat transfer interface) is determined by the values of fluid velocity and enthalpy gradient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synergy angle α of velocity vector and enthalpy gradient field. Decreasing the value of α enhances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This means the higher the synergy of velocity vector and enthalpy gradient field, the higher the total transferred heat. By the synergy principle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some methods may be developed to improve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5.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溶解量热法及根据配位反应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得到了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H  相似文献   

16.
采用焓-火用图热力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炉渣余热回收模式进行分析,对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水蒸气,不同化学反应的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和火用效率进行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回收余热生产热水和生产蒸气的焓效率相同,都为769%,而火用效率分别为144%,342%;利用化学法回收余热的焓效率高达922%,火用效率为60%左右,二者均高于物理法;利用C-CO2的煤气化反应对高炉渣余热进行回收时,每吨渣可以消耗165kg的CO2,有利于钢铁企业实现节能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以焓为因变量的导热控制方程.提出一种凝固过程的焓式源法的求解方法.合理地解决了凝固过程结晶潜热的释放问题.算例表明该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计算合金形成焓的改进Miedema模型和考虑纳米颗粒表面效应,研究了钛基二元纳米合金形成焓的尺寸和成分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钛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的形成焓依赖颗粒尺寸,显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纳米颗粒的形成焓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粒径减小到某一临界尺寸时,纳米合金的形成焓由负值转变为正值,从而降低了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当颗粒粒径小于10 nm时,纳米颗粒发生成分聚集,这种成分聚集发生的趋势取决于纳米合金的表面形成焓.  相似文献   

19.
精馏、吸收严格计算中焓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适合于精馏、吸收严格计算的焓的计算方法,并对各种条件下的精馏、吸收计算,推荐了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热力学方法研究了污水处理工艺的能量利用,认为其基础是污染物化学能的界定和计算.依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了污染物化学焓概念,统一了化学焓计算的基准,确定了复杂有机物化学焓的计算方法,并将其与常规水质指标COD相耦合.通过研究使得污水处理工艺各种过程能量分析的结果、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具有了可比性,同时也易于与常规的水质测定手段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