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讨盐酸曲普利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盐酸曲普利啶治疗组30例及特非那丁组30例,结果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为新一代组胺Hl受体拮抗剂-盐酸曲普利啶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蒙药合并抗过敏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病程3个月以上,曾用西药或中药治疗,未服用过蒙药,病情时轻时重,给与服用蒙药兼服抗组胺药逐渐减量治疗.结果:蒙药兼服抗组胺药治疗有效率达94.83%,半年复发率仅2%.结论:蒙药兼服抗组胺药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明显低,蒙药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值得更多的临床医生了解可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组胺H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胃酸分泌,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组胺H2-受体拮抗剂引起肌肉抽动极为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西替利嗪的抗组胺H1受体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西替利嗪的抗组胺H1受体作用.方法采用离体气管环试验分析pA2,以小鼠皮肤通透性试验和组胺致休克试验观察药效.结果西替利嗪10-7~10-6mol·L一1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组胺引起的气管环收缩,使组胺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pA2为7.378 1,西替利嗪0.06~O.mg·kg-1口服给药可显著对抗组胺引起的小鼠皮肤血管通透性的增高,使蓝染面积显著缩小,蓝染皮肤伊文思蓝含量显著降低,当组胺用量为3.2μg时,其Ec50分别为0.177 mg·kg-1和0.379ng·kg-1.西替利嗪0.056~O.50 mg·  相似文献   

5.
黄胜安  朱斌 《汉中科技》2010,(5):61-62,64
阐述了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几类药物,主要有利尿剂:呋塞米、氢氯噻嗪、阿米洛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介绍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功效、不良反应和副作用,以合理有效地使用这类药物,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由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已普遍出现耐受现象,且伴有较明显的镇静作用,现逐渐被临床所弃用。新一代的抗组胺药──外周H1受体拮抗剂,由于药品及其代谢产物均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故极少有中枢抑制作用,目前已列为治疗季节性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第一线药物,其中包括特非那丁(Terfenadine)、息斯敏(Astemi-zol)、克敏能(Loratadine)及仙特敏(Cetirizine)等。本文采用特非那丁对65例变应性鼻炎进行治疗,现将临床观察情况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65例患者,其中男38…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皿治林(咪唑斯汀)治疗急性等麻疹的起效时间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门诊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患者给予皿治林10mg,1次/d口服治疗,分别在用药后1,2h时进行疗效及副作用评价。结果 在用药后第1小时有效率为40%,第2小时有效率为77.5%,无副作用。结论 皿治林治疗急性等麻疹起效快,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是一个理想的抗组胺药。  相似文献   

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病因复杂,治疗十分棘手。2007年1~12月我院应用依巴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共100例,并与单用赛庚定治疗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慢性特发性荨麻疹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15~60岁,平均34岁,病程2个月~5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补肾益寿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接受补肾益寿胶囊治疗30天,在治疗第15天和30天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5天时痊愈率为53.06%,有效率为79.59%,治疗30天时痊愈率为95.92%,有效率为97.96%.结论:补肾益寿胶囊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异.  相似文献   

10.
小脑间位核(interpositus nucleus,IN)主要接受γ-氨基丁酸(GABA)能纤维支配,同时接受组胺能纤维的调节.本研究在小脑脑片上研究了GABA和组胺对单个IN神经元电活动的共同作用.持续灌流组胺或同时施加组胺和GABA,81.2%(69/85)神经元,GABA及其激动剂的效应都被组胺削弱(持续灌流n=33;同时施加n=36).这种削弱效应能够被组胺H2受体阻断剂ranitidine(n=10)和PKA抑制剂H-89阻断(n=8),fors-kolin模拟组胺的效应(n=9).结果表明组胺和GABA对IN神经元的电活动具有交互调节作用:通过激活H2受体偶联的G-protein-AC-PKA信号通路,磷酸化GABAB和GABAA受体,降低受体功能.推测受体间的对话的工作模式,可能是整个大脑神经元活动的某些药理作用和生理活动调节的基础;如果对话紊乱,可能导致大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在乙谜麻醉下,分别于明时(8:00 a.m.)及暗时(8:00 p.m.)断头处死野生型及组胺H1R基因敲除型小鼠,迅速取出脑组织并分离出皮层、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及脑干等脑区.这些脑组织被制成匀浆并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量其组胺含量.结果显示暗时处死时,H1R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丘脑、中脑及脑干中的组胺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明时处死时,野生型小鼠各脑区组胺含量均较暗时处死显著降低,但这一变化在H1R基因敲除型小鼠中并未观察到.这些表明作为组胺的功能靶,H1R不仅介导组胺的功能,而且调节大脑中组胺含量与释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2.
在乙谜麻醉下,分别于明时(8:00 a.m.)及暗时(8:00 p.m.)断头处死野生型及组胺H1R基因敲除型小鼠,迅速取出脑组织并分离出皮层、纹状体、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及脑干等脑区.这些脑组织被制成匀浆并用HPLC荧光检测法测量其组胺含量.结果显示暗时处死时,H1R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丘脑、中脑及脑干中的组胺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明时处死时,野生型小鼠各脑区组胺含量均较暗时处死显著降低,但这一变化在H1R基因敲除型小鼠中并未观察到.这些表明作为组胺的功能靶,H1R不仅介导组胺的功能,而且调节大脑中组胺含量与释放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氧化应激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提示抗氧化治疗可望成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新途径。新近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药、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都有很强的细胞内抗氧化能力,本文就此类药物作用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及赛庚啶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及赛庚啶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为6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及赛庚啶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陈超  林梅 《科技资讯》2012,(19):227-227
荨麻疹是一类反复发作,又难以彻底根治的一类过敏性疾病,本文通过对荨麻疹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冲击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俊孝  尤敏 《甘肃科技》2011,27(16):158-159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冲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左西替利嗪片5mg/d口服。治疗组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4mg,隔日一次;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rag/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有效率为88.3%,复发2例(4.87%)。对照组有效率为28.3%,复发率5例(71.4%)。两组有效率与复发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冲击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正>氯雷他定是一种第二代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我科于1998年6月~12月间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科门诊,均为临床确诊并反复发疹超过四周的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9岁.全部38例中无妊娠妇女,无心、肝、肾等其他系统疾病患者.2 治疗方法氯雷他定片,每次10mg口服,每天一次,连续服用三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抗组织胺药及皮质类固醇激素.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8.
盐酸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旋光性,其中右旋西替立嗪无抗组胺作用。利用CDMPC手性固定相,在高效液相色谱上对盐酸西替利嗪进行了对映体分离研究,考察了醇类添加剂种类及含量对其对映体分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结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1次10mg,1日1次,口服,10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西替利嗪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结果:治疗组中有效22例,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17例,有效率73%,两组疗效比较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结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查找血清特异性IgE,总结荨麻疹可能引起的病因。方法抽取患者血清,采用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加用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源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欧蒙印迹法)来测定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的浓度,判断荨麻疹的病因。结果吸入性特异性IgE检出率依次为艾蒿70.3%,蟑螂35.6%,屋尘13.4%,葎草11.1%,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11.1%,树组合(柳树/杨树/榆树)9.5%,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9.5%,普通豚草8.3%,猫毛7.1%,狗上皮2.7%;食入性特异性IgE检出率依次为海洋鱼组合(鳕鱼/龙虾/扇贝)63.2%,蟹25.6%,花生28.1%,淡水组合(鲑鱼/鲈鱼/鲤鱼)14.2%,蛋清11.1%,牛奶11.1%,牛肉11.1%,羊肉11.1%,虾11.1%,黄豆8.3%。单种致敏原58例,占22.9%,多种致敏原(两种及两种以上)165例,占65.2%,未测出致敏原的30例,占11.8%。结论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吸入物和食入物皆有,且可能同时存在,吸入物以艾蒿为最多,食入物以海鲜类最多,且同一患者致敏原常为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