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经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后的路基沉降观测数据,选取两段不同加固深度的路基,从地基固结深度、路基加载速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路基施工的最佳时间,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用水泥搅拌桩对湖州市创业大道跨长湖申线大桥工程东引桥桥头软土路基进行了处理,随机抽取3根水泥搅拌桩进行了桩基静载试验,并对桥头段2个断面工后变形进行了监测。试验及监测结果表明:桩基各参数均符合地基处理的力学要求,地基承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路基沉降较缓慢,且变形速率在施工之后几个月逐渐变小,符合桥头地基的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3.
软土路基变形规律现场监测及FLAC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杭州绕城高速公路K28+830粉喷水泥搅拌桩处理试验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及FLAC2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软土的蠕变-固结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路基变形现场监测方案,进行了软土路基变形平面FLAC2D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使软土路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明显减小,地基稳定性增强,适宜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尤其适合于桥头有相对硬层作为持力层的地段.FLAC2D计算结果总体上能反映实测的路基变形发展趋势,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用于软土路基沉降预测预报,对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红月  武宽 《科技信息》2011,(9):I0343-I0343,I0358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各种软基处理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到高速公路工程中。特别是水泥搅拌桩软基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的软土地基路段加固和桥头、通道等结构物衔接段的地基处理工程。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施工资料,对水泥搅拌桩在公路软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阳六仔 《科技资讯》2011,(31):94-94
本文从分析水泥搅拌桩的加固软土路基的原理出发,通过结合某软土路基加固工程实例,提出对该工程采取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探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控制技术措施,工程实践表明,该加固技术可有效改善软土路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在软土路基段新建高速公路沉降大的缺点,为了研究新建高速公路在软土地质区域的沉降分布规律,本文以新澄杨线为研究对象,借助FLAC三维有限差分计算软件,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了实例工程的沉降分布,研究了实例工程天然路基段和复合路基段的分布规律,并基于实测资料进行计算精度对比。本文研究结果显示:①对天然路基段和复合路基段的沉降分布计算都较为精确,计算误差率在10%以内的数据点分别占86.0%与82.3%;②虽然复合路基段的地质条件比天然路基段要恶劣,但通过水泥搅拌桩加固等方法处理后,沉降值要远小于天然路基段,加固方式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规律监测及FLAC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粉喷水泥搅拌桩法,试验研究了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的变形特性,对路基关键部位的竖向沉降进行了现场监测,得到了软土路基的变形的初步规律。现场试验表明,粉喷水泥搅拌桩法适宜于加固饱和软粘土地基,可用于增加软土路基的承载力,减少路基沉降量。基于软土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理论,应用FLAC-3D软件完成了浙江某高速公路路基的的蠕变沉降规律的计算机模拟。FLAC-3D计算得到的竖向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表明,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软土路基变形问题,可将该模型用于软土路基沉降计算及预测预报,为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毛益波 《科技信息》2008,(19):152-152
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路基存在工艺上的限制,其沉降量偏大,质量不稳定,粉煤灰混凝土桩能够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分析了水泥深层搅拌桩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粉煤灰混凝土沉管桩应用于软土路基的优势,并结合实际工程探讨了粉煤灰混凝土沉管桩处理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李华 《科技资讯》2010,(3):32-33
通过杭州市绕城高速公路南线工程第一合同段4250m、申苏浙皖三合同11843m,桩径φ1000mm,壁厚120mm薄壁筒桩的加固,处理路段分别经过8年和3年的通车路基稳定,加固效果显著。后期沉降观测结果表明,薄壁筒桩的处理效果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该软土地基处理方式,可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路基工后沉降,尤其对减小软土地基高路堤桥头跳车效果更明显,提高了行车舒适性,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广州大学城市政组团五标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的施工实践,总结水泥搅拌桩应用于软基处理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手段,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和其它软基处理方案对比,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软基,克服了涵洞基础沉降,桥头跳车,路基沉降现象,并且快速、经济.  相似文献   

11.
王锡志 《工程与建设》2013,(3):394-395,398
软土路基对公路的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固处理。文章通过对施工后的水泥搅拌桩进行竖向单桩静载试验结果进行总结,为在以后水泥搅拌桩施工控制质量控制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处理软土地基的常用施工方法,粉喷桩就是将水泥用作固化剂,把原状土强制使用深层搅拌机械进行搅拌、压缩,促使其吸收周围水分,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一种特殊的混合柱状体,具有强度高、易变性的特征,它对提高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及保证桥头路基及填方路基稳定性具有明显的效果。若施工质量控制不好,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特别是桥头路基处理不好,则会导致桥头跳车、工程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本文以粉喷桩在济菏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段路基及桥涵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施工质量控制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水泥搅拌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应用,对选定路基断面进行了地表沉降试验观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对软基的加固效果明显,沉降观测试验仪器选定及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气泡混合轻质土控制软土路堤桥头沉降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验证气泡混合轻质土在控制软土路堤与结构物差异沉降方面的处理效果,对在建的沿海高速公路T6合同选择试验段开展了原位试验研究。分别选择146+957中桥0号台和3号台台背做为试验段,3号台台背直接采用预压-气泡混合轻质土回填处理,0号台台背采用预压-深层搅拌桩处理。在试验段布置了沉降板,跟踪测试处理后的软土路堤沉降随时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由于气泡混合轻质土减轻了填土自重,在加载预压完成后填筑气泡混合轻质土,地基土处于超固结状态,路基工后沉降小,能有效防治软土路基桥头跳车。气泡混合轻质土和深层搅拌桩处理的对比表明,前者不仅处理效果好,而且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软土路堤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泥搅拌桩在客运专线软土路基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水泥搅拌桩在客运专线软土路基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控制方法,并总结了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树屏段,路堤最大填土高度12m,地层上部为松软土,多为软塑至流塑状的砂质黄土及黏质黄土,具自重湿陷性,部分地段湿陷等级为Ⅳ很严重。为满足路基工后沉降要求,必须考虑因地基湿陷和压缩变形对路基工程造成的危害,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法尤其重要。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设计计算方法,通过沉降观测、动态检测及运营实践证明,此种地基处理措施有效控制了路基工后沉降,双向水泥土搅拌桩适用于饱和黄土的湿陷土层的地基加固。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具有节约投资、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等优势,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和实验检测方法,指出经检测路基的沉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说明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方式是有效的,其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环杭州湾高速公路桥头段上覆为粉土、粉砂层,而下卧深埋软土的地基,应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控制工后沉降、避免"桥头跳车"现象更为经济有效尚不清楚。基于环杭州湾公路路基的工程经验和数据及数值模拟方法对高真空联合强夯法、旋喷桩加固法(仅加固下卧软土)和轻质填料换填法三种地基处理方式,在不同覆盖层厚度、软土厚度多种情况下,进行适用性和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填高5 m时,下卧层小于10 m时,轻质填料换填法可以满足沉降要求,当土层较厚时需要结合其他地基处理手段;覆盖层大于20 m时,高真空联合强夯法处理效果较好;引孔旋喷桩加固法对厚覆盖层桥头处理效果非常好,填高小于5 m时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软土地区的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规律,以某客运专线软土地基处理的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该段路基填筑过程和工后长期地基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土工格栅+水泥级配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形式的地基处理十分有效,满足客运专线地基沉降要求小于15 mm的要求.根据该工程实例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建立相应的路基计算模型,模拟了桩径和桩间距不同时,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表面的沉降变形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路基填筑过程中地基沉降的预测公式.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沉降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地基沉降变大,且呈凹形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桩径和桩间距与地基沉降关系较大,桩径与地基沉降量成负相关关系,桩间距与地基沉降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张定权 《工程与建设》2023,(5):1479-1481
软土的工程力学性质较差,位于软土地基上的路桥过渡段,常因桥台结构物与台背路堤之间的刚度差异而产生沉降,同时因地基处理不到位而产生较大工后沉降,进而造成桥头病害。为了减小车辆通过不平顺的路桥过渡段时对桥涵和路面造成的附加冲击荷载,并减小不均匀沉降,本文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桥头软基的变形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管桩复合地基能有效加固软土地基,减小路基顶面的不均匀沉降和路桥衔接处的差异沉降,降低了桥头跳车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