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在桥梁、房屋建筑大跨度结构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使用高强预应力钢绞线作为受力筋,同时又配置非预应力筋,使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减小,自重减轻,节约了材料,提高结构的抗变形能力。以甘肃宁卧庄南楼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有粘结预应力的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及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结构设计使用寿命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和普通的耐久性有相似之处,但更有其独特性,文中阐述了预应力结构中力筋应力腐蚀断裂牧场生,分析了预应力结构与普通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的不同之处,然后在碳化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碳化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碳化作用环境下的预应力结构设计使用寿命模型。  相似文献   

3.
宋维有 《科技信息》2010,(21):J0260-J0260,J0251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虽然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也有其弱点和局限性。本文结合浦北特大桥预应力管桩施工的实际情况,对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挤土效应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编制了适用于预应力建立和施加外荷载两个阶段的静力杆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该程序直接从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出发,考虑了混凝土的受拉硬化和受压软化,采用截面分层杆系有限元模型和弧长法,在刚度矩阵中同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经与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验结果校核,程序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毛红斌 《广东科技》2012,21(9):222-223
结合工程实例,主要阐述了厦门海关业务办公楼工程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并提出了对预应力工程施工难点及相应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悬索结构初始状态及放样状态的确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给出了悬索结构的初态平衡方程,并提出了一种求解结构在初始态预应力分布的线性化方法,提出了的方法是以结构的预应力分布为未知量,而结构的几何外形由设计者给定,在预应力态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如何由预应力态反算结构几何放样状态的方法,算例表有提出的方法是可行、实用的。  相似文献   

7.
赵伟东 《科技信息》2011,(18):I0299-I0299
本文主要阐述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特点及施工技术等,针对大跨度,增加净空的结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是一种新型的水工压力隧洞衬砌形式,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时的关键是如何模拟环形预应力筋的作用.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NSYS的等效荷载法,用法向等效应力和切向等效应力模拟非均匀分布的锚索预应力,通过SURF154单元将其施加于计算模型.文中对一个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全部锚索张拉锁定后的应力状态进行了三维有限元计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还适用于有黏结曲线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限元计算。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优越性体现在很多方面,被广泛地运用在我国的土建工程中,由于对构件预先施加了应力,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都加大,但其延性会降低,不利于结构抗震。对于抗震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保证其有足够的弯曲延性,使结构得以正常安全使用。该文以预应力度作为影响延性的主要指标,通过预应力度与荷载效应的关系来建立功能函数,进而运用验算点法对一典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进行可靠度理论分析,经论证当预应力度为0.4~0.8时可以保证构件的延性。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双向预应力砼板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炜 《河南科学》1995,13(1):83-88
在双向预应力砼板试验的基础上,对板预应力施工阶段的锚具损失,钢筋回缩,板反拱以及双向预应力筋的交互影响进行了研究,在加载阶段,对板的开裂荷载,砼和钢筋受力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交互影响等实用计算公式,试验表明,该种板厚较小,节约材料明显,有相当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损失计算及其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新旧混凝土结构规范中关干预应力计算方法的不同,总结了各国学者对总预应力损失近似估算值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预应力损失的简化计算方法,为快速合理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效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对24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预应力比率、配筋指数、钢绞线的延伸率等参数对试件裂缝、变形、受弯承载力和破坏形态的影响,并与规范(GB50010—2002)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受拉区仅配置预应力钢绞线的高效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正常使用阶段裂缝宽度和挠度可以控制,且钢绞线延伸率大小对其破坏形态有直接影响,并建议结构设计时应考虑钢绞线的延性对破坏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速铁路32 m模型箱梁的预应力张拉试验,结合理论公式的推导,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动力特性的改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理论分析公式表明预应力会使结构竖向频率增大,而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使得箱梁模型的竖向频率减小。在预应力张拉这一弹性过程中,预应力对结构动力特性变化的影响很小,说明预应力张拉不是引起模型箱梁动力特性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预应力砌体较非预应力砌体抗裂、抗弯、抗震方面有明显提高和改善,文章简要概述了其基本原理、构造、施工程序,以及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同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针对钢丝绳-聚合物砂浆面层加固中钢丝绳预应力张拉需要,提出了一种采用扭矩扳手施加预应力的实用方法.通过在张拉螺杆上施加不同拧紧扭矩,研究了钢丝绳张拉力变化规律和预应力损失机理,得到扭矩系数、有效预应力系数和预应力损失率.结果表明:张拉螺杆的拧紧扭矩与钢丝绳张拉力呈线性关系,扭矩系数k约为0.2192.预应力损失主要集中在张拉锚固结束后的5min内,其损失量约占总损失量的50%;7h之后,钢丝绳张拉力保持不变,有效预应力趋于稳定.基于试验结果,得到不同拧紧扭矩下的钢丝绳张拉力、有效预应力系数和预应力损失率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双向楼板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单向楼板和双向楼板进行了空间受力全过程分析,并通过改变预应力筋配置进行了参数讨论,分析结果说明,相对于钢-混凝土组合单向楼板,组合双向楼板的承载力可以提高133%,刚度可以提高66%,而施加预应力后,承载力还可以继续提高,钢-混凝土组合双向楼板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8.
FRP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已成为国内外工程领域研究的重点,文章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体内有粘结、体内无粘结和体外无粘结FRP筋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研究的主要成果,并对今后拟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钢网壳中预应力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进行了预应力扭网壳计算理论的研究,给出了预应力壳单元刚度矩阵,提出了刚度聚合法概念。结合在广东已建成的三项工程实践,探讨了预应力作用于网壳所产生的效果,预应力扭网壳索力优选,预应力损失以及支座变化对网壳的影响。给出了支座约束刚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无粘结预应力开洞平板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代建筑辅助设施常常需要从楼板中开洞穿过,楼板开洞后,力学性能会发生变化.作者在三块无粘结预应力开洞平板的试验基础上,通过与未开孔板的比较,对预应力平板开洞前后、有无预应力以及边界条件改变后的内力变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与试验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在正确的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对预应力平板的内力及变形受开洞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得到的计算结果对无粘结预应力开洞板的工程设计和配筋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