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河河口河道的持续淤积,不仅使尾闾河段河床抬高,向海中不断延伸,而且对其上河段造成不利反馈影响,引起溯源淤积,必须加以治理。通过分析河口河段存在问题和以往挖河疏浚效果,提出挖河疏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挖河具体位置、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淠河六安段为例,分析了河道淤高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和河道水文情势的变化,探讨了河道淤积对六安市防洪警戒水位的影响,指出了淤积河段的防洪设计标准必须考虑河床的动态变化.此外,厄尔尼诺等灾害事件对防洪设计标准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下游的河床纵剖面演变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长江中下游河床纵剖面的演变趋势,利用最小能耗率理论计算了该江段的平衡河床纵剖面,研究了这些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及其未来的变化。分析了长江水库拦沙、河道采砂、近期水沙变化、未来引水及需水量增长等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河床纵剖面还未达到动态平衡,大部分江段以淤积为主。在没有人类活动影响下,达到动态平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引水和需水量的增长,未来长江中下游达到动态平衡需要淤积更多的泥沙。  相似文献   

4.
黄河小北干流河床横向摆动剧烈,研究其深泓摆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对认识游荡型河流河床演变规律和河道整治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小北干流河段持续淤积期25个断面汛后实测地形资料,研究了该河段深泓摆动方向和摆动宽度的变化特点,并定量揭示了来水来沙条件、下游侵蚀基准面及河床边界条件对深泓摆动强度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北干流河段深泓摆动方向具有往复性,摆动宽度沿程差异较大,龙门-庙前河段深泓摆动宽度大于中段和下段;上游前期4a平均含沙量和下游潼关高程的变化是影响小北干流河段持续淤积期深泓摆动强度的关键因子;建立了小北干流河段深泓摆动强度的经验公式并进行验证,用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通航河道修建的取水项目工程日益增多,这些在通航河段的工程项目均会不可避免地对航道、通航条件产生一定影响。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实施方案,以嘉陵江某取水口项目为例,通过建立二维数模与分析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拟建工程前后附近水域流速、水位等方面的变化,论证拟建项目对于嘉陵江航道通航的影响。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对工程河段过水面积影响较小,且埋于河床下,其结构阻水作用有限,河道流态、主流带位置改变较小;另外,考虑到该河段的河道组成及川江河床演变特点,可以预测该工程建成后,对工程河段附近泥沙冲淤变形、河床形态等无甚影响,亦不会对工程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及河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泥沙输移对长江中游水位抬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长江干流宜昌至汉口河段及与洞庭湖区泥沙输移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到了三口分流分沙逐年减少是造成洞庭湖区淤积速率减小和螺山至汉口河段淤积速率增大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长江干流监利至螺山河段水位逐年抬升、洞庭湖区的洪水调节能力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等结论.按照因势利导的治理原则,荆江及洞庭湖的近期治理策略应是淤积围垸减少河道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干堤.  相似文献   

7.
根据葛洲坝水库蓄水前后宜昌水文站水文实测资料,分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对宜昌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断面形状和水位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葛洲坝水库蓄水后,宜昌河段水文水力特征变化符合惯性区理论,洪水波运动形式发生变化,坝前水流流速降低,水流挟沙能力和推移力下降,水库淤积现象加重,下泄水流中的含沙量下降,宜昌河段推移质输入减少,下泄水流对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原有的冲淤平衡被打破,河床质变粗,断面形状不断变化,宜昌河段河床下切、水流能量增大、流速增大,同流量情况下的水位较天然河道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实施洪水资源化策略,为黄河下游增水冲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黄河下游增水的新途径黄河下游河道从小浪底至河口全长约850km。由于逐年累月严重的泥沙淤积,河床不断升高,迫使不断加高两岸河堤。如今河道滩面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m,部分区段超过10m。黄河下游是水少沙多的“地上悬河”,也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孤河”。人们担心它因断流而沦为内陆河,同时也担心它的河堤被冲决而造成不堪设想的洪灾。黄河下游自1986年以来的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严重淤积的状况应引起更多的关注。这种状态导致下游河道萎缩,行洪能力大幅度降低,出现了“小水大灾”的严峻局面。为不使下游河床继续抬高,就必须减少淤积,也…  相似文献   

9.
长江芜裕河段近期淤积较剧,影响了裕溪港的正常通航,芜湖港的近岸深槽已发生泥沙淤积。我们从探讨河床潮变入手,了解河段冲淤变化过程和泥沙来源,为今后整治河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江下游北江大堤河段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北江大堤河段的来水来沙变化的基础上,对该河段1965、1970、1975、1987、1990及1999年实测河道地形进行分析计算,结合该河段石角、大塘、芒苞、三水及马口等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综合分析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河床演变的速度及各河段的冲淤变化等。  相似文献   

11.
以韩江三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为研究对象,利用2002~2017年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了河道冲淤量及强度、断面及深泓变化,基于河段区间泥沙输移平衡关系,结合河道采砂情况,确定了引起河道冲淤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①韩江三河坝-潮州供水枢纽段深泓整体为下切趋势,2002~2017年期间三河坝-高陂枢纽、高陂枢纽-东山枢纽及东山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河段平均下切分别为1.92 m、1.15 m和5.38 m;②2002~2008年期间韩江三河坝-东山枢纽河段略有淤积,2008~2017年期间为冲刷趋势,其中三河坝-高陂枢纽河段冲刷强度减小,高陂枢纽-东山枢纽河段冲刷强度增加;③2002~2017年期间东山枢纽-潮州供水枢纽河段的河道均为冲刷趋势,且冲刷强度先减小后增大;④基于河段区间泥沙输移平衡理论,结合河道采砂量,研究认为河道采砂是引起三河坝-归湖河段河床冲刷下切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河南科学》2017,(11):1852-1857
选取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园河段W1—W4处实测点,利用三维扫描仪、测深仪、激光测距仪和GPS对河道横断面精确测量,并结合相关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宝鸡市区段下马营渭河生态公园河段受区域降水、河段上下游河道宽窄变化、最大过水流量和现状河床条件的影响,导致局部河段发生洪水灾害;在河流泥沙淤积作用下,受河道泄洪能力影响,W3处不能承受100年一遇洪水,可能引发洪水灾害;渭河生态公园建设中对河漫滩地绿地改造不影响蟠龙大桥的过洪能力;洪水灾害已经开始威胁城市安全,为确保宝鸡城市安全,对渭河宝鸡市区段洪水灾害风险预测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蒙河段近期水沙问题,以水力学及河流泥沙动力学为基础,研究河道水沙变化后河道冲淤临界指标.利用1952—2012年黄河宁蒙河段各水文站点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河段水沙变化特性,点绘出河段汛期单位水量冲淤量与来沙系数关系,计算了不同河段河道临界冲淤条件.结果表明:宁夏下河沿-青铜峡河段河道基本能维持冲淤平衡,青铜峡-石嘴山河段河道呈微淤趋势,石嘴山-巴彦高勒河段冲淤调整量不大,内蒙三湖河口-头道拐河段随着进口流量的增加冲淤效率呈现淤积少—淤积多—淤积少—冲刷的变化特点;当平均流量小于1 000 m3/s时,宁蒙河道发生淤积,随着流量的增大,宁蒙河道处于冲刷的状态;当进口站含沙量小于7 kg/m3时,宁蒙河段基本表现为冲刷状态,当含沙量大于7 kg/m3时,宁夏青铜峡至石嘴山河段汛期冲淤平衡临界来沙系数为0.003 4 kg·s/m~6,内蒙古巴彦高勒至头道拐河段汛期临界来沙系数为0.004 5 kg·s/m~6,内蒙河道河道汛期冲淤平衡临界来沙系数大于宁夏河道.  相似文献   

14.
蓄水两坝间长系列水动力及泥沙淤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河上游龙羊峡至李家峡间的贵德-李家峡河段的蜿蜒河道进行了研究,为蓄水两坝间的通航和河床稳定性问题提供可行性分析依据.根据二维水流连续、运动方程、悬沙扩散方程和两相流底沙运动方程,采用加权集中质量剖分方法,建立了蓄水两坝间水动力、泥沙淤积数学模型.提出了泥沙交换和河床粗化计算模拟的物理图案,对长系列水动力和泥沙运动进行了模化处理.通过调试,验证了水尺水位和李家峡建坝前该河段4年的地形演变量.应用李家峡建坝后典型水文年长系列的组合资料,预报了河床经长期冲淤调整后迭到基本平衡需要的时间.介绍了泥沙交换和河床粗化计算模拟的物理图案和长系列河床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江芜湖大拐河段,上起三山河,下迄广福矶,全长35公里。它是长江中下游河段河床变形甚为剧烈的地段之一。我们把地貌、水利两个专业结合起来,针对芜湖大拐河段河床演变的特点,在侧重探讨该河段河床自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长江芜湖大拐河段河道整治和防护工程的设想,为进行长江流域规划和发展航运事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道演变的遥感研究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为或自然因素的作用下, 河道环境常发生频繁的变化, 其变化规律用常规方法很难了解. 而遥感具有宏观、动态、系统研究的优势, 在河道环境研究方面具有可行性. 探讨了河道环境变化的遥感研究方法, 并以东江为例进行了试验性应用研究. 结果表明, 在1988~1997 年10 年间, 东江中下游河段河道环境具有明显的演变过程, 岸、滩冲淤变化明显, 大部分河床发生严重下切, 部分地区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江三峡水库是特大型水库.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由于水动力条件改变,引起水库上、下河段河流地貌发育过程的一系列变化,对环境产生如下冲击和影响:①基准面抬高,流入水库各条支流在入库河口区及以下区域迅速产生水下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②水库上游河道发生变形.水库蓄水后引起库岸变形,这种库岸变形可能延续几十年的时间,影响到库岸的稳定性、水库库区附近淹没浸没以及水库渗漏等.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受影响最大的是武汉及其以上荆江河段.根据三峡库区的实际情况,认为影响最大、最应该立项和进行综合研究的问题有3个方面:第一,入库河流河口地区的水下淤积问题;第二,水库运营过程中引起的库岸变形及库岸的稳定性问题;第三,水库下游清水下泄河床重新调整时,对下游荆江等河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河道糙率是反映河床表面粗糙程度的重要水力参数,在水利工程中多有应用。河道糙率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受河道河床组成、床面特征、平面形态、水流特征及岸壁特征等河段特征要素控制。本文以山溪性河流祖厉河流域河流为例,通过实测资料分析研究流域河道糙率特性,得出流域内河段糙率与平均水深关系较好。天然河道糙率也有其规律性,流域内不同河流具有不同的河道糙率,即使同一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乃至同一河段的各级水深的糙率也不尽相同。本次分析成果合理,在山溪性河流相应河段糙率的应用中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长江河道的特征,制定、采用不同的防洪对策,是当务之急的大事。在自然裁弯频繁的荆江弯曲河道,实施人工裁弯已取得了利大于弊的较好效果,提高了防洪排洪能力;但Pai洲弯道的裁弯,在未能提高黄石-武穴河段泄洪能力的前提下,将会出现武汉河段的河床淤积,加重武汉的防洪负担。对分汊支数较多或演变周期短的鹅头形弯曲分汊河段,则可堵塞掉一部分衰亡中的支汊,加强发展中的主汊,促成稳定单一河道的形成,取得改善洪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对坝下游河道调整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利用1987~2014年长江中游原型观测资料,以河段作为研究单元,探讨了三峡水库蓄水后坝下游河床形态调整时空差异性及成因,研究表明:(1)坝下游河床整体为冲刷趋势,且主冲刷带下移约80km,175m蓄水以来宜昌—枝城及下荆江河段冲刷强度减弱,上荆江、城陵矶—湖口河段增强;(2)宜昌—城陵矶河段冲刷集中在枯水河槽,且集中程度增加,低滩和高滩冲刷所占比例减小;(3)城陵矶—汉口河段由试验性蓄水前的"冲槽淤滩"转为试验性蓄水后的"滩槽均冲",汉口—湖口河段蓄水前为"冲槽淤滩",蓄水初期深槽和低滩冲刷,高滩淤积,试验性蓄水期后为深槽冲刷,高、低滩均略有淤积;(4)试验性蓄水后坝下游中枯水历时增长,冲刷集中在枯水河槽,滩地因高水历时减少和航道整治工程等作用,冲刷速率减小或略有淤积;(5)砂卵石河段断面调整以深蚀为主,砂卵石—沙质过渡段深蚀过程中伴随横向展宽,沙质河段整体为深蚀趋势,伴随边心滩冲淤调整,其展宽、束窄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