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计轴设备的维修对列车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以介绍故障分析方法为主线,以计轴设备发生任何故障,作为检查轨道区段空闲与占用状态的轨道继电器应可靠落下,并持续显示占用状态,故障排除后,未经人工办理不得自动复位为基准.将二号线开通至今的计轴设备故障进行分析,提出了各类设备在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时的薄弱环节和注意事项,为故障处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r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列车定位系统降低了铁路建设与运营的成本,而正确识别列车所在道岔区段是列车卫星定位的前提.为提高列车轨道占用判别过程的准确性及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粒子滤波(Particle Filter,PF)的列车轨道占用判别方法 .以PF原理为基础,根据列车当前位置,设置可调节误差置信区域对相邻道岔节点进行检索,有效避免漏检索、重复检索的问题.其次,将轨道占用判别过程建模为列车运行位置与线路地图候选区段的实时匹配过程,在与之拓扑连接的候选道岔区段上随机生成粒子进行列车的实时追踪;将各时刻粒子运动状态与列车定位点之间的距离误差及航向角误差作为加权函数,通过计算与道岔节点邻接轨道区段的累计粒子权值,得出最大概率占用区段,实现对列车所在道岔区段的正确判别.最后,结合实测数据与现有轨道占用判别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粒子滤波的列车轨道占用判别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当前轨道,其平均识别距离比直接投影方式稳定识别占用轨道的距离减少了约6.5 m,比加权识别方法减少了约3.8 m,具有一定实时性.  相似文献   

3.
轨道电路的分路态表示的就是列车占用区段轨道的情况,这也是一种检测列车占用轨道状态的方法,轨道电路分路态直接影响着列车的安全行驶,如果列车行驶的轨道存在铁锈污染物堆积状态,那么就容易导致轨道电路电阻异常升高,容易出现轨道电路分路的故障。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轨道电路分路态的检测方法,分析出轨道电路出现不良因素的原因以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铁路事业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列控中心对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轨道电路分路不良会导致信号显示和轨道电路码序升级,联锁关系失效,直接危及行车安全.客运专线列控中心利用现有设备所能提供的技术条件,采用软件处理的方法通过站间安全信息传输和轨道电路占用逻辑检查,对发生分路不良的区段做出判断,并选用HU码作为防护码序对后续轨道区段的编码进行控制,防止追踪列车意外闯入,有效降低了区间分路不良对行车安全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评价轨道几何状态的均匀性,提出了反映单元区段内轨道几何不平顺标准偏差变化趋势的新的评价指标--轨道几何状态均匀性指数(track geometry equality index,TGEI).以津浦线轨道几何不平顺数据为例,利用轨道几何状态均匀性指数与其他轨道几何状态评价方法或指标对轨道几何状态的均匀性及维修前后轨道几何状态数据变化的敏感程度两个方面做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客流预测是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基于重力模型,可以分析得到轨道线路上沿线各站点间OD分布,在此基础上,将轨道沿线按土地利用进行区段划分,可以得到轨道沿线各区段的空间分布。站间OD分布与沿线区段空间分布结果可以很好地反应出轨道沿线各站点及各区段用地的人口出行特性,结合轨道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实现客流预测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反馈。本文以太原市轨道一号线为例,对其站间OD分布及沿线区段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反映轨道几何状态变化的轨道几何检测数据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时间序列,具有随机性特点.本文将经过普遍适应性改进的灰色GM(1,1)与随机线性AR模型相结合,研究轨道水平不平顺状态在点、单元区段范围随时间变化趋势,并对GM(1,1)预测的残差进行修正,从轨道水平的几何状态变化的随机数据序列中找寻变化规律.用得到的几何状态变化模型分别对轨道的短期、中长期状态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满足预定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路不良"和机车信号"掉码"是目前无绝缘轨道电路(Jointless Track Circuit,JTC)分路状态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根据列车各轮对位置和编组结构,并考虑JTC钢轨与道床的漏泄,采用传输线六端口网络理论,对列车"仅占用接收端调谐区"、"占用接收端调谐区和主轨道"、"仅占用主轨道"、"占用主轨道和发送端调谐区"和"仅占用发送端调谐区"5个场景下的主、小轨道接收器分路残压和机车信号感应电压进行建模.实验表明:本文模型的仿真结果与实际数据更为接近,可为以上问题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于车站规模发生改变,车站接发车任务也随之变化。为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轨道电路的设计尤为重要。因此,从既有车站改造相结合的问题出发,针对新增电码化轨道电路频率的选择和运用,以及新增电码化轨道区段如何同既有轨道区段相结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并行区段干扰等问题。该文结合分析相应设计案例,并提出了针对双线并行轨道区段并行下合理的设计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通过该次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轨道区段同邻线并行干扰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现象和问题 计算机联锁技术中,根据"故障-安全"原则,把故障导向安全状况的称为安全侧,导向危险状况的称为危险侧.25HZ相敏轨道继电器广泛用于微机联锁车站信号.该制式在怀化电务段怀南编尾运用中,常因分路状态的不利因素,使个别区段JRJC型交流25HZ二元继电器前接点瞬间接触,STD总线联锁工业计算机采集到这一错误数据后,作出清处理,前接点断开后,又作占用处理.其结果,轻则造成调车信号恢复、区段解锁出错,重则引起进路错排,易发生挤岔事故.由于发生频率较高,故障率急剧上升.车务人员在工作中因故不敢使用自动储存进路作业方式,影响了运输效率和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轨道几何不平顺的预测是铁路部门实现由周期修到状态修转化的基础,也是制定养修策略的关键。然而现有预测模型计算比较复杂且鲜有考虑捣固、打磨等复合作业对轨道不平顺的影响。为提升其运算效率与预测精度,考虑了不同作业区段的差异性,以有砟轨道几何不平顺恶化函数、捣固打磨作业下的恢复函数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拟合等方法,形成了各区段特有的恶化矩阵,建立了捣固与打磨复合作业下的有砟轨道几何不平顺预测模型。利用京沪线相关里程数据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有效,结果满足现场预测需求。  相似文献   

12.
轨道电路的基本功能是检查轨道占用和空闲,一旦失去分路检查,将直接威胁行车安全.依据现场实际案例及相关数据,根据谐波电流限值和横向连接线测试数据,简要分析并排除了由于牵引电流谐波和迂回电路引起接收端残压超标的可能性.在建立机车多轴分路条件下轨道电路的精细仿真模型基础上,重点对机车信号电压及轨道电路接收残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对比验证,得出了由于分路不良造成轨道电路失去分路的结论.定量分析了二者的相关性,引入了机车-轨道电路转移系数的概念,从而为综合判断分路状态及故障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高速铁路列车在运营速度由200 km/h提升至250 km/h后,部分直线区段出现的车体横向低频晃动现象开展试验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对比分析提速前、后轨道动态检测数据在晃车区段和未晃车区段的时频特征以及乘坐舒适性,进而研究晃车区段的轮轨接触特性,通过建立车辆-有砟轨道动力相互作用模型,深入分析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以及轨道平顺状态对高速铁路直线运行晃车问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晃车区段车体横向加速度出现明显周期性波动,振动频率为1.37 Hz,与提速前相比,车体横向加速度振动幅值增加了一倍,舒适性等级接近超限,乘坐舒适性明显降低;与采用CHN60&LMA廓形相比,采用实测轮轨廓形时的轮对蛇形运动加剧,轮对运动向一侧钢轨偏移,直接影响车体横向振动频率;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后车辆系统响应对轮轨廓形的变化更为敏感,采用实测轮轨廓形,列车运行速度为250 km/h时的车体横向加速度谱峰较运行速度为200 km/h时的增大了1.6倍,较采用CHN60&LMA廓形时的增大了1.5倍;当列车提速至250 km/h后,轨道不平顺振动频率与轮对蛇形运动频...  相似文献   

14.
低压环形微网的供电可靠性高,且能增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能力。针对单环网和多分段多联络的城市配网,分析了低压环形微网的接线方式,研究了环形微网的两级分层控制,将环形微网中满足孤岛运行的子微网按区段划分,利用区段与不同元件的连接关系形成关联矩阵,状态切换过程中分别对隔离和重连区段进行判断重新构造关联矩阵,由此确定微网运行状态转换方案,并采用中央控制器实现了不同运行状态的同步重连控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了环形微网模型,分析了不同状态转换和同步过程中微网的动态特性,验证了提出控制策略的正  相似文献   

15.
张刚 《科技资讯》2007,(5):15-15
本文从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采用极性交叉技术措施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措施.极性交叉的作用是在轨道电路空闲的情况下,轨道绝缘破损时,能正确的反映出轨道绝缘破损状态,以便及时维修,并在轨道电路被列车占用的情况下,轨端绝缘破损时也能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刚 《科技资讯》2006,(23):11-11
本文从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采用极性交叉技术措施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技术措施。极性交叉的作用是在轨道电路空闲的情况下,轨道绝缘破损时,能正确的反映出轨道绝缘破损状态,以便及时维修;并在轨道电路被列车占用的情况下,轨端绝缘破损时也能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客流量和客运量高速化的背景下,轨道线路作为地铁运营的基本设施,其不平顺状态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北京地铁9号线为例,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典型区段的轨道不平顺状态进行监测,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权重统计和超限分析,结合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将灰色模型和粒子群算法优化Elman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方法,并利用监测的轨道不平顺七项参数对模型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单一灰色模型,在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和相关系数上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实现对各单项指标的超限预警,更好地监控轨道质量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在地铁系统中开展轨道电位与杂散电流防治措施的现场验证协调难度大,因此亟需一种多区段地铁轨道电位硬件动模系统,再现地铁系统中列车运行时的轨道电位动态分布特征.首先分析了可控电阻模块(Controllable Resistance Module, CRM),用于模拟列车运行过程中的轨道电阻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铁系统的阻抗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多区段地铁轨道电位动态模拟系统(Multi-section Rail Potential Dynamic Emulator, MRPDE).研究了CRM和MRPDE的工作原理、参数设计和控制策略,并搭建相应的数字仿真模型和原理样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MRPDE能正确再现地铁系统轨道电位动态分布,进而为分段接入型轨道电位与杂散电流防治措施提供可靠的地面型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群追尾交通事故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公路隧道群追尾交通事故与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将车辆制动距离、行驶速度、车辆类型等交通流参数作为其识别预警特征参量,结合人工免疫系统原理,构建了智能化的公路隧道群追尾交通事故预警模型,能够对车辆异常状态的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并给出相应事故安全级别的预警信息.最后,以西汉高速公路隧道群区段为例,运用该基于人工免疫机理的预警模型进行工程实例仿真分析,得出了不同工况下的预警事故信息,说明了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我国高速公路隧道群区段的安全运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醚对幼鼠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5种醚类化合物DFT-B3LYP/6-311G**全优化计算结构参数:分子最高占用轨道(E(HOMO))和最低空轨道能(E(LOMO))、分子次最高占用轨道(E(NHOMO))和次最低空轨道能(E(NLOMO))、分子总能量(ET)、氢原子所带的最高正电荷(QH)、最负原子的静电荷(Q-)、分子偶极矩(μ)和分子体积(V),对幼鼠毒性(pC)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结果表明: 醚类化合物对幼鼠的毒性与分子总能量(ET)和分子次最高占用轨道能(E(NHOMO))相关性较好,成功地建立了25种醚类化合物对幼鼠毒性的构效关系式,找出了影响醚类化合物对幼鼠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