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的确定、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编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四个方面介绍了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外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热点以及国内的现状,讨论了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调查策略.  相似文献   

2.
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均匀性两方面的含义。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正向纵深两个方向深入发展,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在2l世纪将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物多样性元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条件和其它特性的数据,它是为数据的管理,查询和使用服务的,目前我国还缺乏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流,共享的机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提供元数据的信息查查询渠道,使用户知道从哪 儿能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如何使用数据。中国生物样性元数据库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本文进行了该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以FoxProforWindows开发平台进行程序设计,生物多样性元数据库具有强的信息查询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数据资源与信息系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物多样性特点、现状和保护措施三个方面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源与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倍受世人关注,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热点领域之一。本从几个方面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也日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所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需与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相适应。本文从贫困、民族多样性以及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内容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不同海拔高度的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var.parvifolia)林是中山矮曲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小叶黄杨群落高等 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两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1.806 8,Pielou均匀度为49.67%,Simpson指数值为2.914 6,PIE为0.6569。群落禾木层与藤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2.2312,71.16%,5.0783,0.8031;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3371,83.08%,3.5327,0.7169。  相似文献   

8.
在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和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态势和挑战。分析结果表明,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植物多样性开发、生态保护、物种丰度、基因多样性、可持续管理、气候变化、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等方面,并面临以下新的形势与挑战:(1)生物多样性科学已成为联系生物学各学科以及相关科学领域的综合交叉研究领域;(2)人类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交互关系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内容;(3)观测监测网络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关键平台;(4)长期、持续和更广泛范围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成为重要的工作方向;(5)先进技术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手段;(6)生物多样性评估工作正成为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最后,根据国际研究进展与特点提出了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廖馨  周浩郎 《广西科学》2023,30(5):891-898
珊瑚礁隐居生物是栖息于珊瑚礁隐匿空间中的后生动物群体,其群落的生物量巨大,在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构成中占据大多数,且在珊瑚礁营养动力学上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目前国际国内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关注多集中在鱼类及甲壳类、棘皮动物等礁栖或底栖动物上,对珊瑚礁隐居生物的关注度不足,隐居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构成不甚清楚,有些类别甚至从未被描述。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珊瑚礁隐居生物的研究现状,并对基于珊瑚礁自动监测装置(Autonomous Reef Monitoring Structures, ARMS)的隐居生物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数字     
《广东科技》2011,20(15):9-9
首个首个国家基因库日前在深圳揭牌。据介绍,国家基因库是推动生物产业发展和基因技术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旨在研究制订生物实验样本处理和基因数据分析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建立高效生物信息数据处理与储存管理系统、可溯源性样本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我国生命科学研究水平,维护国家生物信息安全,这是我国首次建立国家级基因库。  相似文献   

1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GEF项目成果之一.调查了保护区内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定位站定位研究的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米槠群落是保护区内常绿阔叶林的代表性类型之一.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Simpson指数和PIE对武夷山米槠群落维管束植物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三者是较好的多样性指标.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值为39.058,Shannon—Wiener指数值H′为4.665,Pielou均匀度为81.56%.Simpson指数为59.022.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983,群落乔木层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前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1.949。3.740,82.32%,26.792,0.963;后者各项指数值分别为19.658,4.110,81.59%,36.897,0.973.  相似文献   

12.
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干扰是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变化的主导因子,国外关于干扰对各种植被的影响已有详细报道,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通过分析放牧,火烧,刈割,采药,水淹等干扰因子及不同干扰地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阐明各干扰因子及不同干扰频率的不同作用,为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及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开发了马铃薯生物信息研究平台的子系统——马铃薯生物信息序列分析模块。该模块采用MATLAB7.0与C#混合编程的方案实现,即将编写的.m文件用combuilder做成COM组件,然后在C#中调用COM组件实现该功能模块。主要介绍了马铃薯生物信息研究平台序列分析模块的实现与应用,包括统计密码子、画出碱基分布密度图、查找序列ORF、相似序列搜索等。实验表明,该功能模块同目前已有的相关软件相比,使用更方便,能获得更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动态     
《信息化建设》2004,(10):63-64
网站管理机制使哈尔滨政府网站焕然一新,国内首个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落户苏州,湖南省祁阳县利用信息网络服务流动人口,人事部与中国网通合作建设人才电子政务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日前在昆明举行。根据协议,“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在建成并具备申报条件后,共同向科技部申报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创新源,聚集和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最终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16.
如今,生物多样性是个时髦的词汇,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个时髦的活动。不过,生物多样性在哪里,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们只是听到这个词时在脑中一闪而过的热带雨林吗?让我们去贡嘎山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社会的发展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如何培育,我们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的成因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认识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价值出发,分析了产生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原因,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20.
外来种入侵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世界的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其中,生物入侵已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外来种入侵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日益加剧,已经危及到我国的生态安全,为此从介绍与外来种入侵有关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外来种入侵的途径,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经济及社会的严重影响,提出在外来种入侵的防治和管理方面,应根据我国国情和目前生物入侵的实际状况,加强国家能力、研究能力和监管能力建设,确保我国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