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工作组第四次报告《气三次评估报告相比,此报告评估的重点是未来30年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目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于2007年5月正式发布。同第三次评估报告相比,此报告评估的重点是未来30年温室气体排放趋势、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目标的宏观经济成本和中短期经济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2.
认知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美国<科学>周刊(Science)将气候变化研究评选为21世纪前10年的十大科学事件之一.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试想,有哪个自然事件能比气候问题更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件不与气候变化相关联?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我们的"衣食"主要借助于自然的力量,作物产量主要靠天收获;我们的"住行"更是受冷暖干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证明,经济活动的排放物、燃料燃烧排放物严重影响了地球的气候。需要气候变化经济学对地球的变化作出适当的响应。本书对上述问题的经济学方面进行了独立、详尽的分析,由原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Nicho—lasStem完成。该书涉及到上述问题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学和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从地球诞生第一个生命开始,气候变化一直与生命的演化息息相关。第四纪的冰期,影响了全世界动物的分布格局,但也促使了很多新物种的产生。气候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犹如一把双刃剑。目前人类面临着全球变暖的问题,本书告诉我们如何去适应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9月16日至27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士嘉堡校区与西北大学气候变化与碳封存中心(UTSC and NWU Centre for Climate Change Research)气候变化研讨会在我校举办。西北大学副校长高岭在会议开闭幕式上讲话并主持了聘任William Gough教授、Adam Fenech教授为西北大学客座教授的仪式。我校城环学院、生命学院、地质学系和化材学院师生40余人参加研讨会。气候变化研讨会首次采用全英文授课与秦岭山区野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方授课人员包括气  相似文献   

6.
 南极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遥远的距离和迥异的环境让这块大陆长期处于人们的视线之外。随着科学家对南极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这块大陆的环境和物种有了新的了解。同时,人们也不情愿地承认,人类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南极,使这块大陆面临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与干旱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地球气候系统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种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的线性增暖趋势为每10年升高0.13℃,几乎是过去100年来的两倍,升温在加速.最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未来全球气温仍将持续升高.气候模式预估结果显示,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  相似文献   

8.
肃北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胜 《甘肃科技》2011,27(6):70-72,148
利用肃北县1973~2009年气温及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四季平均气温、以及各季节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37年肃北县的年平均气温显著增加,降水量逐年略有下降的趋势,变化趋势系数为-0.32。四季当中,冬季、夏季增温趋势最明显,由于极端气温与平均气温相比变化较大,所以,气温异常升高以及气温骤降都会产生各种灾害性天气;降水量在年内分布不均匀,夏季最多,春季3~4月降水量增幅最明显,可能是导致肃北县山区雪灾出现较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09,(13):15-15
不管你是否承认,全球气候都正在发生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在报告中指出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高纬度地区和一些湿润的热带地区,水的供应会增长10%~40%;中纬度干旱地区以及干旱的热带地区,水的供应会缩减10%~30%;更多地区会受到干旱的影响;洪水的威胁会增加;  相似文献   

10.
近数十年来,人们感觉最明显的是冬天越来越暖和,夏天越来越炎热,世界气候在变暖。传说巾圣诞老人的故乡——北极圈内的芬兰拉普兰,2008年10月的气温竟达5℃。欧洲航天局公布的2008年9月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沿着格陵兰岛、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地区,已出现一条无冰的海上通道。这条被航海家称为“西北航道”的北极海上通道,过去长期处于冰封状态,近年气候变暖,冰层融化,“西北航道”已完全显露出来,今后不用绕道巴拿马运河前往大西洋了。  相似文献   

11.
《华东科技》2011,(2):76-77
其实说来说去,目前的气候变化,或者说全球变暖,不过是一百年的时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不到1摄氏度。对于每天白天黑夜十几摄氏度的温差来讲,对于多数地区冬季夏季的平均温度二三十度的变化而讲,1摄氏度似乎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数字,普通人实际上是不会从个人对温度的感觉中察觉到这个平均温度的变化的。那么,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究竟已经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这些变化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12.
科学应对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最近,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正在进一步升温。我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从"减排"和"适应"两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减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有力,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76-2005年玛多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近30年来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蒸发量、大风及沙尘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0年来玛多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水量偏少,而蒸发量偏大,大风和沙尘天气出现日数在减少。草场退化且速度加快,牧草产量下降,生长季节缩短,为保护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引言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波及36个国家的非洲大旱,受灾人口达2500万人之多,逃荒者逾1000万人,累计死亡人数在200万以上。1970年11月,一个强热带风暴袭击孟加拉国,使30万人丧生。1982—1983年出现的强厄尔尼诺事件,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国家造成了干旱和森林大火;而在美国、墨西哥、秘鲁、厄瓜多尔等国家则引发了暴雨洪水,有近2000人死亡,全球范围内造成经济损失130多亿美元。1987年10月多次强风暴给西欧地区带来高达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1991年江淮大水,1998年长江大水,1997年、1999—2001年北方大旱,都给国家…  相似文献   

15.
1981年在东京举办了中国恐龙展,展出了大量的中国恐龙标本,该展览也得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大力协助,从而取得巨大成功,仅东京一地的观众即达一百万人。日本的观众有幸亲眼目睹庞大的马门溪龙无不感到欢欣,因为在日本还是头一次展出身长二十二米之多的恐龙.当时,观众提问最多的  相似文献   

16.
17.
气候与荒漠化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它作为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生物圈组成的气候系统,并相互作用,不断地发生着不同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8.
尚炜 《太原科技》2009,(11):38-39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 (以下简称<决议>),这是我国最高权利立法机构首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的决议.<决议>阐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立场,提出积极应对的措施,不仅体现了民意,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国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对全球生态、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环境危机。适应和减缓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对策,缺一不可。但由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阶段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加突出,适应更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作者在参加《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编写和多次宣讲解读的基础上,对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诠释,指出适应定义的关键词是"调整",只有针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系统进行调整的趋利避害行为才属于适应。适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一定的意义上,适应是生物进化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适应的目标是构建气候智能型经济和建成气候适应型社会。  相似文献   

20.
利用勐腊县1957—2011年雷暴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倾向率和保证率等气候诊断方法,探讨了勐腊县近55 a雷暴的气候趋势、时空分布特点及不同保证率下的雷暴初终日期.结果表明,勐腊县各月均有雷暴发生,雷暴日数发生最多是4—10月,占全年的90.2%.勐腊县年雷暴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减幅最明显的是夏季和秋季,每10 a的雷暴日数减少4 d左右.勐腊县雷暴初日有退后的趋势,80%保证率的雷暴初日日期是1月12日,终日日期是12月16日,5%保证率的雷暴初日日期是3月19日,终日日期是10月7日,50%保证率的雷暴初日日期是1月31日,终日日期是11月13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