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同时测定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的新方法:在碱性条件下RFP和INH均可定量还原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产生化学发光,而二者的反应动力学光谱不同.通过测量不同反应时间的化学发光强度,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校正模型并进行预测可同时测定RFP和INH.相比较已报道的同时测定RFP和INH的方法,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等优点,并已成功地用于药物合剂中RFP和INH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
陈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6):10669-10673
为了发现现行诊疗方案中可能影响MDR-TB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成功率的因素,对2016年3月-2019年11月北京市结核病控制研究所收治的90例DR-TB患者耐药结果、病人特征、治疗选择及临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90例DR-TB患者中,63例为MDR-TB,3例为XDR-TB;复治患者多于初治患者(5.3:1);除INH,RFP外,以对SM耐药率最高(85.71%),组合耐药以耐INH+RFP+SM病人占比最多(36.51%);65.08%的MDR-TB患者接受了进一步的抗结核治疗;接受抗结核治疗的患者,50%痊愈;不同性别,年龄,登记类型及抗结核用药史的患者接受进一步抗结核治疗率及治疗完成率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MDR-TB患者抗结核治疗治愈平均时间为739.76天;MDR-TB患者中复治患者比例较高;除耐INH、RFP外,多合并其他药物耐药;患者进一步治疗的比例不高,治疗完成率不高,治疗周期较长。针对MDR-TB患者的治疗,有必要强调治疗前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类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按照新药分组选药,提高患着治疗依从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比例法对分离自西藏拉萨地区肺结核患者的198株结核分枝杆菌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RFP、INH、SM、LVX)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198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有125株,总耐药率为63.1%(125/198),总耐多药率为29.8%(59/198),初治耐药率为55.1%(64/116),复治耐药率为75.4%(40/53),初治耐多药率为20.7%(24/116),复治耐多药率为56.7%(30/53)。对RFP、INH、SM、LVX的耐药率分别为36.3%(72/198)、41.9%(83/198)、41.4%(82/198)和7.0%(14/198)。结论:西藏拉萨地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应加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以防控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分析有恶变高危因素的葡萄胎患者行预防性化疗,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8月陕西省博爱医院行清宫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葡萄胎、并因具有高危因素而行预防性化疗的患者,筛选出资料完整的26例病例进行分析.预防性化疗方案为单药化疗,如化疗失败,则给予双药或多药联合方案化疗.在筛选出的病例中预防性化疗成功12例(成功组),失败14例(失败组),通过综合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性化疗结果来判定该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成功组和失败组患者的自然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清宫术前血清β-hCG的水平分别为(451 523±56231)U/L和(771425±23998)U/L,开始治疗至首次血清β-hCG水平降到正常水平(≤2 U/L)的治疗时间分别为(70±13)d和(115±20)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β-hCG水平可作为提示预后的指标;以750 000 U/L作为截距值,其特异度为92%,敏感度为59%.结论对于血清β-hCG水平高于750 000 U/L的葡萄胎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化疗,最好直接采用双药或多药联合方案化疗,该治疗方案疗效确切,能缩短治疗时间,且可预防耐药.  相似文献   

5.
陈其章 《甘肃科技》2001,17(4):47-47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 SCLC)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病情凶险并使患者迅速致命的癌症之一。近10年来资料表明,局限期SCLC治疗多主张采用化疗+手术+化疗或放疗。广泛期SCLC治疗多主张采用化疗为主的治疗。如化疗+放疗+免疫增强齐和免疫调节剂治疗。就化疗而言,多主张采用联合化疗的原则。1 SCLC有效的化疗药物1.1 单药对SCLC有效药物首先用于SCLC联合化疗的药物要求单药有效率>30%以上,其中有环磷酰胺(CTX)、异环磷酰胺(IFO)、六甲胺(HHM)、阿霉素(ADM)类、氨甲蝶呤(MTX)、足叶忆甙(VP-16)、长春…  相似文献   

6.
异烟肼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异烟肼(INH)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INH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通过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的计算,证明这种荧光猝灭机理符合静态机制,INH和BSA形成了1∶1稳定复合物;考察不同温度和酸度下的猝灭作用,进一步证实其静态猝灭行为和疏水作用机制.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INH与BSA的相互作用使蛋白质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而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两者的结合位点更接近于色氨酸.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和比较多西他赛周方案给药联合5-氟尿嘧啶(5-FU)和顺铂(DDP)静脉化疗与多西他赛(DOC)、5-氟尿嘧啶静脉给药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的初步疗效和副反应,将90 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入多西他赛、5-氟尿嘧啶和顺铂静脉化疗组或多西他赛、5 氟尿嘧啶静脉化疗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组,静脉化疗组45 例,热灌注化疗组45 例.研究表明,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44.4%(20/45),热灌注化疗组为66.7%(30/45),其中完全缓解(CR)1 例,有统计学差异(P=0.038);临床受益反应(CBR)评估,静脉化疗组有效率为64.4%(29/45),热灌注化疗组为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8);两组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等,无统计学差异.多西他赛周方案、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近期疗效优于单存静脉化疗,两组副反应相似,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研究尘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基因突变与耐药性的关系。在97例尘肺结核患者痰中检出MTB菌株28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并与采用常规药敏试验(AST)法检测的耐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2.86%(12/28)、42.86%(12/28)和32.14%(9/28),采用AST法检测INH、RFP和SM,耐药率分别为64.23%(18/28)、60.71%(17/28)和53.57%(15/28),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中多耐药株20例(71.43%),包括耐三种药物12例(42.86%),耐两种药8例(28.57%),单耐药株6例(21.43%),敏感株2例,耐药率92.86%。PCR-SSCP法检出3个基因联合突变8株,与AST法符合率为66.67%(8/12);2个基因突变5株,符合率为62.50%(5/8);单基因突变2株,符合率为33.33%(2/6)。结果表明:PCR-SSCP技术适用于MTB 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的筛选,对指导尘肺结核患者临床用药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MTT法检测了靶向性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分别与阿霉素(ADM)、氟尿嘧啶(5-FU)、顺铂(DDP)和紫杉醇(PTX)等4种化疗药物按照不同给药序贯联合作用对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4种化疗药物联用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效果均要好于单药治疗,其对细胞的IC50较单独用药时明显较低.联合用药效果受到给药序贯的影响,用靶向性药物前先用化疗药物的效果要好于先用靶向性药物后用化疗药物.研究结果可供肝癌临床治疗参考,有助于临床降低用药剂量,减轻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局部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将5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于X线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后者仅行单纯化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完成3个月强化期治疗后研究组痰菌阴转率为92%,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 吸收)为96%,空洞闭合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56.67%和13.33%(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内注药局部治疗加全身化疗治疗MDR-TB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探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用于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检测的价值。收集2017年7月~2018年6月从肺结核患者痰标本提取而来的89株MTB菌株,采用PCR-SSCP法检测katG、rpoB和rpsL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并与药敏试验结果相比较分析。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株72株(80.90%),其中耐链霉素(SM)39株(43.82%),耐利福平(RFP)61株(68.54%),耐异烟肼(INH)50株(56.18%),单耐药株11株(15.28%),耐2种药物株25株(34.72%),耐3种药物株36株(50.00%)。PCR-SSCP法检测显示72株耐药株中共检出64株,katG、rpoB和rpsL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31%(43/89)、57.30%(51/89)、34.83%(31/89),单基因突变25株(39.06%),与药敏试验结果比较,符合率为63.64%(7/11),2种基因联合突变17株(26.56%),符合率为56.00%(14/25),3种基因联合突变22株(34.38%),符合率为61.11%(22/36)。PCR-SSCP法用于MTB耐药基因检测价值较高,可与药敏试验结果联合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逆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如何克服MDR,提高化疗疗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对肿瘤MDR逆转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制备了一种基于黑磷纳米片(BPNSs)的多功能纳米药物载体,能够联合化疗和光热疗法用于癌症治疗.BPNSs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吸附抗癌药物阿霉素(DOX),然后通过多巴胺(DA)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PDA)涂层后,成功制备一种纳米复合载药材料BPNSs-DOX@PDA.BPNSs-DOX@PDA具有极好的DOX载药能力、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pH-和光响应控制释药和较低的细胞毒性等优点.这些特点使得BPNSs-DOX@PDA成为一种卓越的抗肿瘤药物递送系统,具有临床应用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Auto-HSCT联合大剂量化疗及IL-2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_HSCT)前进行大剂量化疗,移植后给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治疗以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0例AL第一次缓解期(CR 1)的患者进入研究.移植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例均接受大剂量甲氨碟呤1疗程及大剂量阿糖胞苷(HD Ara C)加蒽环类抗肿瘤药1疗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7例接受HD Ara C加蒽环类抗肿瘤药2疗程.化疗结束后给患者行Auto_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为:CY/TBI;MAC或EAC方案.移植的CD34+细胞5.5×106~12.2×106/kg.患者造血重建后给IL 21×106~2×106μ治疗每天1次,5d为1疗程.患者均接受3~5疗程的治疗.经以上序惯治疗后,1例ALL患者14月后复发,经化疗无效死亡.9/10(90.00%)例无病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37.10月(37.1±24.98),明显延长.可见对AL患者Auto_HSCT前大剂量化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体内白血病负荷;移植后免疫治疗清除微小残留病,可能是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因素.方法 对12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口服至骨髓缓解,之后采用ATRA与COAP,或DA、HA、CODP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化疗间隔时间随骨髓CCR时间逐渐延长,化疗剂量渐减量.结果 12例中2例患儿骨髓持继缓解(CCR)分别已达17年和6年,长期无病生存,正常工作、学习,另10例患儿1例明确诊断后即放弃治疗,7例在治疗中骨髓缓解后放弃治疗,2例骨髓缓解后复发再化疗达缓解,未坚持巩固治疗,10例先后均死亡.结论 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坚持合理的化疗,加强支持疗法是可以治愈的.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长期缓解的因素。方法对12例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采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口服至骨髓缓解,之后采用ATRA与COAP,或DA、HA、CODP方案交替巩固治疗,化疗间隔时间随骨髓CCR时间逐渐延长,化疗剂量渐减量。结果12例中2例患儿骨髓持继缓解(CCR)分别已达17年和6年,长期无病生存,正常工作、学习,另10例患儿1例明确诊断后即放弃治疗,7例在治疗中骨髓缓解后放弃治疗,2例骨髓缓解后复发再化疗达缓解,未坚持巩固治疗,10例先后均死亡。结论小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坚持合理的化疗,加强支持疗法是可以治愈的。医护人员与家长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M)为单体,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制备了一种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为42.5℃的温敏性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A29-b-P(NIPAM29-co-DMAM13)。通过高温前驱体分解法制备了单分散超顺磁性纳米粒子Mn_(0.6)Zn_(0.4)Fe_2O_4;并采用自组装得到了载有药物(喜树碱,CPT)和磁性纳米粒子的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光分光光度计以及MTT等对该胶束的形态、药物控释能力和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和药物控释性能。同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与流式细胞仪研究了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在不同条件下对特定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磁热疗和化疗的高效协同效应可促进肿瘤细胞对药物的吞噬,增强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对该载药胶束的磁热化疗协同增效机制也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单体NIPMA、DMAM合成相转变温度(LCST)为42.5℃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自组装得到载有喜树碱(CPT)和磁性纳米粒子Mn_(0.6)Zn_(0.4)Fe_2O_4的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对该胶束的细胞毒性等生物学性能和不同条件下疗效差异的机理进行研究,明确了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在不同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发现磁热疗和化疗的高效协同效应可增强CPT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同时对该复合载药胶束的磁热化疗协同增效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多药耐药 (MDR)是某些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的现象 ,也是目前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 ,肿瘤细胞内的P -糖蛋白 (P -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肺耐药蛋白 (LRP)、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等蛋白质与MDR密切相关 ,其共同特点是上述蛋白质在MDR细胞中均有过度表达 ,并通过多种途经降低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浓度及改变其在细胞内的分布。此外 ,MDR细胞还常伴随有酶蛋白 (如蛋白激酶C -PKC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 -π ,拓扑导构酶Ⅱ -TOPOⅡ等 )活性的改变。因此 ,肿瘤细胞的MDR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细胞生理、生化过程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何荣霞  孙鹏飞  王文辉 《甘肃科技》2010,26(4):169-170,166
评价髂内动脉分支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栓塞或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对31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进行髂内动脉靶分支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和栓塞;31例恶性肿瘤中CR:3例;PR:15例;SD:10例;PD:3例;总有效率(CR+PR):58.0%(18/31)。半年存活31例100%,1年存活30例96.7%,2年存活21例67.7%,3年存活16例51.6%;髂内动脉分支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