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第春 《科技信息》2011,(11):298-299
路基及路面的压实度是工地实际迭到的干密度与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它是测量路基路面质量的主要指标。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现场压实度测试普遍采用的方法;环刀法、挖坑灌砂法、核子湿度密度仪法;并对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测定仪器、测试方法与步骤等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灌砂法、环刀法、核子密度仪法、落锤频谱式快速测定仪(LY-Ⅰ仪)法4种方法对检测路基压实度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以灌砂法作为现场测定压实度的标准方法,将其他方法与灌砂法进行回归标定,得出了相关关系,进一步证实了采用灌砂法作为路基压实度检测的标准方法是值得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压实度的概念,介绍了灌砂法、环刀法、核子仪法、钻芯法等现场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指明了各种检测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为施工现场压实度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压实度是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路基进行充分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的强度、整体稳定性,并保证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本文对公路现场密度检测的主要测定方法,即灌砂法、环刀法、核子法、钻芯法这四种方法做了简单的分析介绍,特别是各自适用范围及操作中需注意事项做了重点说明。  相似文献   

5.
使用GCTS土水特征曲线(SWCC)仪对几种干密度的重塑黄土试样进行土水特征曲线试验,针对该仪器在使用中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扩散气泡及气泡冲刷的频率与基质吸力的关系、含水量测定、陶土板进气值、基质吸力平衡标准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考虑上述因素后实测土水特征曲线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由实测数据点确定边界减湿曲线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路基压实度是路基施工质量检测的重要指标.目前路基压实度检测的主要方法有:灌砂法、环刀法和核子仪法等.目前公路建设中灌砂法是应用最广泛的压实度检测方法,但灌砂法也存在缺陷.基于此提出了1种新的路基压实度检测方法,并设计了1种路基压实度检测用取土设备.  相似文献   

7.
基于体积压力板仪及压力膜仪法的土水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水特征曲线是解释非饱和土工程现象的一项基本本构关系,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工程实践中非饱和土的试验研究既费时又费力的问题。土水特征曲线特性(SWCC)表示了土中含水量与吸力之间的关系。本文针对非饱和土干–湿循环过程中的吸力变化特征,采用体积压力板仪与Tempe仪开展试验研究,测得某土样的进气值与残余含水量。  相似文献   

8.
热拌沥青混合料密度的确定和测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咨询沥青路面科技人员以及结合已有的成果,对比分析了确定沥青混合料密度的三种方法和两种测定方法,发现只要沥青混合料的初始空隙率不超过8%而最终空隙率不低于3%,现场密度指标可由实验室密度、理论最大密度或试验段密度的某一百分数来确定。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初始空隙率和最终空隙率都必须控制,建议测定密度时取芯法和核子密度仪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为土壤可挖掘性寻找现场探测手段的部分研究工作。首先建立了一整套模拟挖掘与探测系统,然后选用了几种典型土,并分别将它们配成不同含水量与压密状态。对这些不同状态的土分别进行三项工作:模拟挖掘,密实度冲击仪与十字极旋剪仪探测,并将挖掘实测结果与两种探测法的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对Ⅱ级以下土密实度仪冲击过程及结果与挖掘只具有相关关系,而十字板旋转仪旋剪过程与挖掘过程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与对应关系,此法更适用于现场反映土的可挖掘性。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膨胀土膨胀变形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轻便固结仪与压缩仪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即不同的含水量、干密度、竖向压力)下膨胀土的膨胀量、膨胀力特性。在试验的基础上,对膨胀土的膨胀变形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由此建立膨胀量与含水量、膨胀力与含水量及干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谷蛋白大聚合体(GMP)是谷蛋白聚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反映了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状况。本文以一个普通小麦的重组自交系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GMP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方法以及GMP含量、碱性水保持力(AWRC)、膨胀系数(SIG)及湿面筋含量的群体变异、GMP含量与其它三项品质指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GMP含量的提取、分离和测定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稳定、经济的特点,实验结果相对准确,可信度高,重复性好。GMP含量、AWRC、SIG及湿面筋含量在群体后代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相对亲本的性状,变异较大。GMP含量与SIG、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相关(r=0.63,r=0.56),而与AWRC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DM-2密度仪存在精度低、显示不便、所测样本种类受限、操作复杂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常用固体密度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测量岩矿石密度的方法,并完成了密度仪硬件电路设计和配套软件编程工作,同时给出了密度仪的技术指标及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密度仪由荷重传感器、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单片机、显示部分及USB(Un iversal Serial Bus)接口等组成。该密度仪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多种岩矿石标本的密度,而且也可用于固体标本的重量、体积、孔隙度和含油或水饱和度等多种参数的检测,同时实现了各种固体密度自动测试和密度值实时显示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本密度仪同DM2型密度仪相比,具有智能化程度高、自动LCD(L iqu id Crystal D isp lay)显示密度值、存储测试结果、可同计算机通讯、测量精度高(均方差)小于0.01 g/cm3和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DTS型电脱仪及其工作原理,提出了利用电破乳技术来进行原油含水率计量分析的电脱分析法.工业应用证明,该仪器完全适用于计量原油含水,特别对于计量中、高含水原油的含水量,具有快速、准确、降耗、便于携带等特点,收到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方法检测生化需氧量(BOD)的测量时间过长问题制约着该领域的发展,而寻求化学需氧量(COD)和BOD之间的相关性,可在使用光学方法测得水体COD值的同时获得BOD值.为研究海水中COD与BOD间的关系,对山东地区多个站点海水COD、BOD、溶解氧、温度等参数进行测定,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OD与...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1种基于斯托克斯法测量原理设计的新型液体粘滞系数测量仪。仪器采用激光光电计时装置,提高了计时的准确性,计时结果自动存入单片机,断电存储数据不丢失。设计了小球沿轴线投放装置和小球吸拾器及引导装置,实现了同一直径的小球只需1粒就可多次重复测量,避免了油筒内小球堆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在枣庄学院所用上海复旦天欣FD-NST-Ⅰ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基础上,改进实验仪的构成,增加温控装置.用改进后的仪器测量了纯净水和皂水表面张力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测量数据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最佳图形,改进的装置为物理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亚氯盐渍土的融陷性广泛影响着新疆公路基础建设。为研究亚氯盐渍土的融陷特性,以冻融循环为前提,采用固结仪杠杆加压法,研究含水率、干密度和上覆轴压对罗布泊亚氯盐渍土融陷系数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亚氯盐渍土融陷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上覆轴压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亚氯盐渍土冻融循环5次后融陷系数趋于固定值2.53%,压力小于50KP时,融陷系数增长速率较快,压力大于50KP时,融陷系数增长速率逐渐减慢。研究成果可为分析亚氯盐渍土融陷机理和公路融陷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实时精确测量原油储罐液位及油水界面高度、计算集输站库原油库存量、达到原油收发计量误差小于0.35%的国家标准,设计了基于磁致伸缩液位计的集输站库原油精密盘库计量系统.系统采用三浮子法测量油水过渡带厚度,根据油水过渡带含水率随厚度的变化计算储油罐原油净油量,克服了常规测量方法由于油水过渡带厚度变化带来的测量误差;同时,为提高油罐盘库的测量精度,对罐内原油密度变化进行了补偿.系统综合误差小于0.2%,满足油田盘库计量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水温度与水密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通常由实测经验数据列表给出,也可以绘出函数曲线。通过对数变换、移轴等数学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求出因变量水密度与自变量水温度为拟抛物线型的回归函数表达式,其相关系数几乎达到1.0,为利用重力循环理论供热的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凤丹(Paeonia ostii)含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次生代谢产物丹皮酚.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与凤丹存在密切的共生关系,菌根真菌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次级代谢过程.采用HPLC法测定凤丹中丹皮酚的含量、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测定侵染率、曲利苯兰染色法测定菌丝量、湿筛沉淀法测定孢子密度.结果发现,凤丹根际丛枝菌根侵染率、孢子密度和菌丝量与丹皮酚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本文通过AM真菌的孢子密度、菌丝量、侵染率与凤丹丹皮酚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AM真菌是凤丹中丹皮酚含量的促进因素,凤丹体内AM真菌侵染越强,根际土壤中AM孢子产生越多,土壤菌丝量越高,则丹皮酚含量积累越高.研究AM真菌对丹皮酚次级代谢物生成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AM真菌对丹皮酚在药用价值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