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认知理论以及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两种非正确的方式,针对竞技跳水运动的提出解决训练中产生的认知问题,并且在跳水训练和比赛中运用正确的认知技术,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2.
沈国华 《科技信息》2009,(36):212-212,214
本文通过研究认知理论以及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两种非正确的方式,结合竞技跳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解决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的常见认知问题,并且在跳水训练和比赛中运用正确的认知技术,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3.
徐灵 《科技信息》2009,(36):227-227,229
本文通过研究认知理论以及认知过程中存在的两种非正确的方式,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解决学校运动队训练和体育课程中产生的常见认知问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正确的认知技术,为提高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计算机等学科对复杂运动情景中篮球运动员的认知决策与直觉决策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整个实验研究运用先期开发的<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对三个水平篮球运动员认知决策和直觉决策任务上的决策速度、决策准确性和自信心水平等指标进行了考察.考察三个组别运动员之间以及两种决策任务之间的决策速度、正确决策速度、决策准确性和自信心分数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运动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运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讨运动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的多学科交叉领域。近年来,fNIRS成为该领域新兴的热点技术。研究发现,在单任务步行中老年人的前额叶激活水平比年轻人激活水平更高,而在双任务步行中,老年人前额叶激活水平更低;中等强度急性有氧运动是提升认知水平和增强大脑激活水平最佳锻炼方式,而缺氧状态下运动则会损害认知功能;长期有氧运动或高强度间歇运动能提升认知成绩和大脑激活水平,但对老年人而言,长期运动可能会降低大脑激活水平。未来fNIRS研究应排除运动情境中系统生理因素对大脑皮层激活影响,加强长期运动对认知功能脑机制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运用多模态脑成像方法系统全面地考察运动认知神经机制,积极探索运动认知领域的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6.
何春刚 《科技信息》2009,(28):255-256
本文运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对我国现役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得到:1.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常模”;2.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均不受年龄、训练年限、参赛次数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运动认知特质焦虑水平和结构相对较稳定;3.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程度多处于中等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超 《科技信息》2012,(6):325-326
随着羽毛球运动的蓬勃发展,羽毛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羽毛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竞争性、对抗性越来越强,这就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体素质是运动员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提高技术、战术水平,进行各项激烈比赛的基础。只有正确认知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并富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运动训练当中,才能增强身体各器官机能,减少运动伤害延长运动寿命,登上最高峰。因此,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决策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情绪与认知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自编的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以及人格特质对篮球运动员运动决策的影响.实验一考察了不同性质情绪对运动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消极情绪下的决策正确率显著低于积极和中性情绪状态下的决策正确率.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情绪调节策略、人格特质对运动员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认知重评方式时的决策正确率显著高于采用表达抑制方式的决策正确率,人格特质的主效应以及情绪调节策略与人格特质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情绪、情绪调节策略以及人格特质与运动员决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有关目标理论为指导,揭示不同目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考虑不同目标设置难度下学生的状态焦虑,确定目标难度设置与状态焦虑的三个维度(躯体焦虑、认知焦虑、状态自信心)的关系;考察目标设置难度对努力程度的影响.以期教师帮助学生特别具有不同目标倾向的学生在运动情景中设置正确的难度目标,提高运动成绩,消除不适应的运动焦虑,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陈科 《科技信息》2007,(1):183-18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我校在校女大学生关于健美操运动的认知的问卷调查,发现我校女生对于健美操运动的认知的误区,提出对策,从而推动我校健美操运动的健康发展,为河南省高校健美操运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儿童休闲运动认知、参与行为与身心健康的差异状况及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青少年儿童对休闲运动有高度认知,参与行为的积极性不高,他们身心健康处于亚身心健康状态;(2)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儿童休闲运动认知、参与行为与身心健康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3)不同类型学校的青少年儿童参与行为、身心健康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在休闲运动认知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4)不同经济背景家庭的青少年儿童在参与行为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而在休闲运动认知、参与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5)通过相关分析可知,青少年休闲运动认知、参与行为、身心健康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性.根据结果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以期为学校、家庭等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书主要从基础研究的角度系统地讲述了运动对于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的方法及内容涉及多个领域:有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运动生物化学、心理生理学。  相似文献   

13.
 运动兴趣和运动方式可以正向预测共情能力,而运动经验、运动量与共情的关系则尚不清晰。综述了运动促进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的两条通路,包括运动通过激活镜像神经系统促进情感共情、运动通过促进认知控制系统促进认知共情;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研究设计不够严格,研究样本缺乏同质性,现有研究结果难以比较;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健康人群,对临床等特殊人群关注不够;运动影响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方面,目前采用的技术还较为单一,数据可重复性方面存在局限。建议未来加强3个方面的研究:(1)严格把控实验设计,明确运动兴趣、运动经验、运动量和运动方式等改善共情不同成分的剂量效应;(2)尝试开发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共情受损人群运动处方;(3)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技术创新,深化运动对共情影响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体育活动中广泛存在着审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本文就体育运动美中的三个要素,即从形体美、运动美、个性美的角度对中职学生进行了认知调查。研究结果认为:中职男女生对形体美、运动美的认知存在差异与不足,对个性美的认知趋于一致,但同样存在认知误区。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教学在培养学生正确认知能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正确认知能力培养不仅培养学生的认知素质,而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但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设计开发软件,而且有助于学好其它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解题策略、开发学生心智。  相似文献   

16.
词汇是构成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一 ,在外语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词汇的教与学却总不能令教学的双方满意。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特别是交际能力 ,使学习者自主地学习外语 ,提倡使用Lewis的词汇教学法。首先要正确认知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要正确认知Lewis所提出的词汇内涵 ,最后要使学习者正确认知和有效使用若干词汇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综述食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运动干预与食物决策交互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改善肥胖人群食物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框架,认为运动可能通过改善肥胖人群的执行控制网络进而改善食物决策;回顾了不同剂量的运动影响肥胖人群食物决策的研究成果,发现持续20 min以上、中至高强度的运动可能对肥胖人群的食物决策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和《体育锻炼知行调查问卷》对24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中生处于可能有心理障碍或者应引起关注的状态;在不同群体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女生显著低于男生,高三学生显著低于高二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显著低于城镇生源学生;2)有66%的高中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知高,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参加体育课外的锻炼;3)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高中生知行程度不同,其心理健康水平也不同,从高到低依次是:运动+认知高组、运动+认知低组、不运动+认知高组、不运动+认知低组。  相似文献   

19.
正确的角色认知是进行正确角色定位的基础;正确的角色定位是践行正确角色行为的前提。对于领导者角色的认识学术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观点,而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却为我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对领导者角色的认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寒冷地区中学生冰雪运动伤害现状及认知与需求,为学校制定冰雪运动健康教育大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吉林市3个区的3所中学共1 050名1个冬季内参加过冰雪运动的初中生作为调查对象.结果寒冷地区中学生冰雪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5.6%;冰雪运动伤害部位排在前三位的是上肢(61.5%)、下肢(39.6%)和足踝部(33.9%),伤害程度排在前三位的是摔伤(74.7%)、扭伤(54.6%)和冻伤(31.6%);相关知识认知排在第一位的是心理调节;危险因素认知排在第一位的是技术不熟练,男生和女生在认知方面出现差异(P0.05);知识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冰雪运动相关知识,男生和女生在知识需求方面未出现差异(P0.05).结论寒冷地区中学生冰雪运动伤害严重,存在认知低、需求高的现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冰雪运动伤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