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3,(13):78-79
卫星遥感数据已经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生态环境评价、陆表变化监测、区域碳循环估算、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将原始卫星观测数据转换成各种地球物理参数产品。目前,国际上的陆表卫星产品基本都是在特定的卫星计划中产生的,覆盖的时间范围有限,产品在时空分辨率和精度等方面都难以满足全球变化研究迫切需要具有长时问序列、高精度以及全球覆盖的数据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CBERS一02),是继01星之后的又一颗对地观测卫星(到目前为止已成功运行2年),02星是地球资源卫星大家庭中一名重要成员。它的成功运行,不仅为我国,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地球信息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河北省土地沙化、矿山环境、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4):24-25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欧阳祖熙研究员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出“RZB-1型电容式钻孔应变仪”,以其高精度四分量观测与优良的稳定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十多年,美国实施了板块边界观测(Plate Boundary Observatory,PBO)研究计划,建设了北美西部钻孔应变仪台网。日本开发出“地壳活动综合观测装置”,集成了含地震、应变、倾斜、地磁和高精度地温等测量单元,安装在千米深的钻井中。上述工作显示出国际地球科学界对发展深井观测技术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基础科学》2012,(3):51-51
古-中生代(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约2.52亿年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是地球历史上最大一次灭绝事件,种一级的生物灭绝了近96%。这次大灭绝后,全球生态系统经过了漫长的复苏过程,直到中三叠世才开始再次大规模辐射。这次灭绝事件的性质和原因一直是国际学术界长期探索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和孙亚东研究组与合作者,通过对华南地区古一中生代之交至中三叠世安尼期的海相微体化石——牙形石的氧同位素分析,首次定量构建了该时期赤道低纬度地区高精度的古海水温度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4):57-58
时间是准确度高、应用广的基本物理量,卫星导航系统(包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是高精度时间频率应用的典型范例。时间频率传递是时间频率体系的桥梁,随着我国时间频率体系建设规划在国家获得批复,时频体系包括高精度时间传递网的建设变得空前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31-31,33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GNSS)具有全球、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导航和定位功能,已经在导航定位及相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城市,开始建立满足自身需求的连续运行的大规模的GNSS基准站网。因此,大规模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与服务技术已成为大地测量学及相关学科研究所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高精度高稳定度的太阳辐射监测仪技术。太阳辐射监测采用的是绝对辐射计,长春光机所研制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SIARs绝对辐射计,并对7项带来测量不确定度的校正因子进行了校正,在卫星上测量一个太阳常数时,不确定度可达到0.11%,SIARs参加了第九和第十届国际日射(强度)计此对,同世界辐射基准(WRR)在0.2%以内符合。太阳辐射监测仪在“神舟三号”飞船和“风云三号”气象系列卫星和地面气象站测量中得到应用,研制出的微型化绝对辐射计可用来作为光谱辐射绝对定标基准,为空间仪器的绝对定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巴资源地球卫星(简称CBERS)是以我国为主研制的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卫星,其主要任务是用先进的空间遥感技术,为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服务,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水利、地矿、测绘、海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气象、交通选线等国民经济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地质勘探局不久前发布了彩色地球卫星图片。这些迷幻的卫星图片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卫星拍摄了地球各个角落,包括由矿物质沉积形成的天然彩色岩石构造,还有热带河流入海口处,碧绿的河水流经绿地的美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地质勘探局共同发射的美国陆地卫星5号、7号和8号3颗专业观测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它们进行了实时无云覆盖拍摄。陆地7号和8号卫星的最新3D拍摄技术能让人们从任意角度观察不断变化的地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7,(11):45-45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高性能对地观测微小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02BA104A)通过国际合作,以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要求开展高性能对地观测小卫星的国际化研究与开发,形成一颗在轨运行的实用型对地观测小卫星,同时通过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攻关,自主建立星地一体的运行与数据服务系统;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卫星运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制定的《海洋法公约》(1994年开始生效)大幅度拓展了沿海国在海洋上的管辖范围,实质上是对地球上海洋的归属和控制做了一次重大调整,也是对海洋资源和权力做了一次再分配,这标志着国际社会正以新的国际海洋秩序进入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12.
菁文 《科学大观园》2011,(12):69-70
爱因斯坦的预言再一次得到了证实!科学家们经过仔细的检测后发现地球周围确实存在时空漩涡,并且其各项参数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完全符合。这是在美国宇航局总部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消息,探测的结果来自对该局实施的引力探测卫星B(GP-B)计划的数据分析结果。引力探测卫星B项目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弗朗西斯·艾福瑞特表示:"正如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那样,地球附近确实存在时空扭曲。"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09,(1):32-33
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一位曾供职美宇航局的科学家利用无线电波,将太阳能在两个夏威夷岛屿之间传输了92英里(约合148千米)的距离。他宣称,实验成果证明这一技术可以将太阳能从卫星传回地球。  相似文献   

14.
利用GRACE地球重力卫星的探测结果,反演了2004-2008年共60个月的全球地下水和地表水存储量的变化,采用滑动年平均的方法对全球地下水储量的时变特性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全球地下水和地表水储量的长期和季节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GRACE时变重力场反演陆地水储量变化可以为做好科学管理水资源、抗旱、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工作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15.
倪伟 《科学大观园》2021,(20):24-27
一把洛阳铲,直径几到十几厘米,一次能插进数米深的地下.一颗遥感卫星,飞行在200公里到3.6万公里的太空,一次能拍到半个地球.现在,这两者都被用在考古中. 2021年,现代考古进入中国已经100年,考古技术与百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依靠洛阳铲和手铲挖出地下宝藏,符合人们心里对考古的传统意象,却远非当代考古的全部.如今,考古人员往往在实地勘探之前,就已经利用卫星、无人机等方法,确定了落铲的地点.  相似文献   

16.
1 项目概述 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是无线电测量技术进行电离层介质改正和研究电离层、太阳活动以及与其它各圈层活动关系(如地球磁层、大气层、地壳剧烈运动等)的关键。最近十年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特别是星载和地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使得GNSS成为快速监测电离层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I为背景和初值,利用多种GNSS测量,根据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空间相关特性,应用地学统计学内插算法中的克立格算法,进行了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反演和基于三次样条基函数的四维电离层电子密度反演,并针对GNSS数据量庞大的特点,采用OpenMP并行计算模型来精确快速解算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和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17.
星载激光后向反射镜阵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16日,在北京开幕的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18届全会上,该届全会主席、我国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院士指出,目前,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都在推动建立一个全球综合协调持续对地观测系统,共同提高对地观测的能力和效率,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中国不仅支持和参加建立全球对地观测系统,而且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成包括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  相似文献   

18.
对地观测系统是以飞机、卫星等飞行器为观测平台,利用运动成像载荷获取地球表面与表层的大范围、高精度、多层次空间信息的一种尖端综合性技术,是掌握资源与环境态势,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现代战略高技术手段,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高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9.
杨宁 《科学大观园》2013,(22):72-72
美国前宇航局工程师约翰·曼金斯博士正在研制一种鸡尾酒瓶形卫星,声称能够在2025年满足人类三分之一的用电需求。这种卫星名为“SPS-ALPHA”(随机性大型相位阵列太阳能人造卫星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由宇航局委托曼金斯研制,旨在探索利用部署在太空中的太阳能电池板向地球传输能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20):71-72
为了测试一项新的通信技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发射一颗围绕月球轨道运转的探测器。据悉,这项技术通过激光向地球发回通信信息,可以提供创纪录的600Mb/s的下载速度。该项计划或许还能推动提高地球上的互联网覆盖率。未来几年,商业互联网:卫星服务将使用光学连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