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赖海燕 《科技信息》2010,(23):I0206-I0207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应运而生。传统语篇分析注重分析广告语言的特点,本文以Kress & Van Leeuwen视觉图像的分析框架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对一则欧莱雅护肤品电视广告的再现、互动和构图意义进行分析,指出以多模态非线性方式出现的广告语篇中多种符号模态(如语言、色彩、图像、声音等)之间相互作用、共建意义,为多模态阅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育语篇是多模态语篇分析关注重点之一。教育语篇意义的产生源于语言、图像、音像、图表、态势等符号资源。在多模态语境下的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教科书、词典百科书等教育语篇中,语言系统和图表、声音、颜色、动作等其他符号系统给予语篇以意义和统一的连贯,在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获取过程中发挥各自不可取代的作用。分析教育语篇多模态呈现形式、特征及其意义构建能够促进学习者更加全面、准确识读语篇意义,实现教育目的,并为教育语篇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百度主题图标是百度公司logo在不同时间和场合所使用的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图片,它代表了百度公司的文化和形象,一种集语言文字、数字图片、色彩色调和空间分布等各种符号系统于一体的典型多模态语篇。本文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分别对不同时期各具代表性的百度主题图标进行研究,促进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语言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钱雪萍 《科技信息》2010,(7):180-180,189
随着人们交流方式的增多,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符号也越来越多。话语分析的范围也逐渐由单一的语言文字文本扩大到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模态文本。多模态话语分析吸引了更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是在由克瑞斯和勒文提出的视觉语法的基础上,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进行了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期待对读者在进行图像识读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发展促使多种非语言符号诸如图像、声音、颜色等参与隐喻的构建,因此,有关多模态语篇中的隐喻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以公益广告《Family》为例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进一步揭示广告中的文化内涵,以期为研究广告中的隐喻提供新的研究路向。  相似文献   

6.
项春娜 《科技信息》2011,(10):164-164
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语篇世界日趋呈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以2010年南非世界杯会徽图像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揭示文字与图像共同作为社会符号的表意功能,以期对于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发展至今已约60年,很长时间内只关注语言系统及语义结构本身。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逐渐开始关注图像、声音、颜色、动漫、动作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应运而生并日趋完善。通过对四个典范华语卫视台标的多模态分析,重点解读台标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话语构建来折射文化内涵及延伸完成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艳芳 《科技信息》2010,(12):I0150-I0151
随着科技、数字和多媒体的发展,语言模式已经不能担当唯一的表意工具,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资源也成为了意义的表现形式。克瑞斯和勒文(Kress&leeuwen)在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结构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本文利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语法理论,以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的标识为例,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如何实现表意功能的。  相似文献   

9.
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基础,借鉴Baldry&Thibault建立的广告视频分析框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拍摄的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温暖的家》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通过对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和声音符号体系的逐一解读,说明了公益广告是怎样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实现表意功能,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视觉符号和言语符号两方面分析了一则WWF环保公益广告,旨在探索图像和文字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号召人们拯救猕猴,并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实现符际互补关系,发挥意义共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商业广告语篇分析涉及到文字、声音、图像等多模态的探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能为其提供新的视角和有效途径。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为基础,多模态语法框架分析了一则商业广告语篇,探究广告设计者与读者协商以联盟读者,达到劝说和推广的目的,进而验证了多模态理论对分析商业广告语篇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范德中 《科技信息》2012,(4):463-464
本文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分析了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这一多模态语篇,对多模态语篇中的各种意义资源进行相关整合,从三方面阐述了除语言文字以外的其他社会符号,同社会语言符号一样,也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一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语篇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平面广告是由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等诸多语言符号构成的多模态语篇。它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是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从社会符号学视角出发,以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过程在雀巢咖啡平面广告中的应用,强调分析过程能够制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突出广告的主题,表达产品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并有效辅助平面广告达到3I标准。  相似文献   

14.
马菡  尹立 《科技信息》2013,(14):50-50,52
本文以Kress,Van 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和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国窖1573"的多模态广告语篇,探讨不同模态参与意义构建的方式、途径,解读"国窖1573"多模态广告语篇的深层话语,体现它的劝说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前,话语分析正在由传统的语言话语分析转向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社会符号学理论,把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交际纳入分析框架,从语言与社会文化情景的互动关系来研究语言。国内在这个前沿领域的研究虽处于起始阶段,但在理论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话语分析正在由传统的语言话语分析转向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基于社会符号学理论,把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交际纳入分析框架,从语言与社会文化情景的互动关系来研究语言。国内在这个前沿领域的研究虽处于起始阶段,但在理论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刘明秀 《科技资讯》2013,(33):210-211
广告作为一种语篇体裁,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混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诸如图像、音乐及颜色等,隐喻在其意义构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灵感之城》为例,从文化角度解读广告语篇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评价理论、认知心理学及功能符号学,结合公益广告语篇模式特征,建构由诱发条件、态度行为表达和评价意义三大模块所构成的公益广告语篇态度意义多模态理论框架。《有人偷偷爱着你》的案例研究表明,面部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等符号和语言符号一样都是构建公益广告语篇态度意义的重要模态符号,各模态符号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构建态度意义;在整个态度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中,诱发条件主要是视觉模态,而态度行为表达主要是由语言和表情来完成,评价意义大多以正面评价结尾,对正能量进行宣传,从而实现良好的价值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19.
董燕 《长春大学学报》2011,(7):120-122,126
电影语篇是多模态系统共同构建意义的典型范例。"卧虎藏龙"一片通过影片中多模态系统的完美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武侠片的女性角色———玉娇龙,导演李安借这个人物的悲剧告诫观众———任何人都要在欲望与自我戒律之间达到制衡,否则会自毁其生。本文从批评语言学角度出发,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解析电影语篇"卧虎藏龙"中视...  相似文献   

20.
把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的编写,是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语言教学领域的有益尝试;教材编写应充分重视各多模态原则综合运用,使语言输入过程在多模态闻充分转换,促进学生参与语言活动的积极性,加强记忆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技能,真正实现多模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