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品安全有多种定义,其中之一是“确保食品消费对人类健康没有直接或潜在的不良影响”(2001年卫生部)。在食品安全领域,生物因素引起的此种影响会导致生物污染。所谓的生物性污染是指微生物、寄生虫、昆虫等生物对食品的污染。在食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直到食用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生物污染。所以,生物性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因素在食品安全中的地位微生物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危害,位居食源性疾病首位,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据报道,我国食…  相似文献   

2.
食品微生物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微生物快速检验检测系统的研究推广刻不容缓。食品安全是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公共安全问题,而微生物污染又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将微生物性健康危害列为食源性危害的三大原因之一。我国对食物中毒案例的分析资料显示,微生物性食物中度所占比例高达67%。在国家质检总局每年的食品质量监督抽查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情况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3.
化学添加剂通过加入食品中已经全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一些化学添加剂的违规使用和大剂量滥用,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于这些化学添加剂的危害和检测方法的研究以及对食品安全的监控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对添加于食品中的多种化学添加剂,从毒理作用和检测方法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是以食物为载体,侵入人体,引起人体慢性、急性中毒,对人体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文章从食源性致病菌来源及危害出发,分析了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技术,并结合某地区的调查实例,分析了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从而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控制、监督、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东科技》2014,(1):63-63
正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高效的快速检测和污染控制技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完成的"食品微生物安全快速检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系统调查研究,建立了常见食源性致病菌专业菌种库和主要菌株的分子指纹图谱,揭示了常见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在我国南方的污染状况、分布规律、累积机制和风险水平,深入开  相似文献   

6.
张素贞  陈臻 《甘肃科技》2005,21(5):197-198,193
水污染是指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含量超过水体本地值和自净能力,使水质受到损害。破坏了水体原有的性质和用途。水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等。水污染分为物理污染、生物污染与化学污染三类。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其中包括:慢性中毒和急性中毒。本文综述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污染状况及水污染对人类危害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食品中的化学污染因素及其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科技信息》2010,(35):I0347-I0347,I0388
食品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划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通过食品中的污染因素进行分析,指出了食品污染的危害和解决食品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内外媒体陆续报道了台湾昱伸公司饮料塑化剂超标、葛兰素史克公司的药品阿莫西林中检出塑化剂、国内数个品牌方便面的酱料中检出塑化剂超标、酒鬼酒被检出塑化剂超标,塑化剂风波俨然成为了一场食品安全危机。而食品中的塑化剂对人体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因此,如何应对环境中、食品中塑化剂的污染,成为当前一个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卫生的现状,食品污染的主要途径、食物中毒及其预防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改善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状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气环境化学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环境化学污染对人体、其他生物、器物,乃至全球环境都有严重的危害.本文主要是从大气污染的概念和危害角度,研究了大气环境化学污染防治的物理与化学等技术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段萍 《科技资讯》2006,(36):240-241
从化学角度分析了现代居室的污染物来源,阐述了居室污染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并对其防治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不仅会引起食品腐败,造成经济损失,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威胁,因此亟需开发高效、安全、不影响食品品质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控制技术。益生菌是近年微生物和食品科研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除具有调节和改善健康功能,其本身及代谢物对微生物较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使其可应用于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控制。明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类型、潜在的抑制微生物机制以及应用现状对相关控制技术的研发至关重要。分析了现有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抑制机制,主要为破坏细胞结构、影响遗传物质复制、阻断能量代谢途径、干扰群体感应系统、控制生物被膜形成、竞争关键性营养物质等方面的单机制或多机制联合作用;同时基于目前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实例,探讨了其在果蔬、肉类等食品中的应用方式、应用条件,对货架期的延长效果等;分析了益生菌及其代谢物在抗菌效能提高、活性包装、与其他食品品质控制技术联用等方面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旨在为基于益生菌及其代谢物的食品安全和品质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艳俊 《科技资讯》2009,(24):214-214
民以食为天一直是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文化,而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食品之天”时不时被蒙上了一层阴云,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甚至食物中毒不断被曝光。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必须发挥其效能,才能保证人们的健康及社会的稳定,本文主要介绍了主要实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手段,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由于重金属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比比皆是,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体健康的又一大杀手。食品安全保障对于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是我们当下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从制品中金属污染的来源以及重金属造成的食品危害入手,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的必要性及现阶段重金属检测现状和基本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论述,为更好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我国当前重要人体食源性寄生虫病原的种类、新的流行感染方式和感染途径.本文论述了我国近几年出现的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种类,介绍病原的感染来源、感染途径和感染方式.结果经统计发现有29种食源性寄生虫病原.这些寄生虫病原的感染来源主要通过日常食物污染,经口随食物感染,并且多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原.  相似文献   

16.
正刘生杰,男,汉族,1971年11月生,安徽阜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2年任教于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承担动物学、人体解剖与组织学、动物微生物与免疫、食品免疫学、食品分析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兼任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食品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动物微生物与免疫预防、基于分子免疫机理的疫苗设计、食源性  相似文献   

17.
香港河流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研究   总被引:89,自引:4,他引:89  
根据金属环境化学行为特点,应用沉积学原理,对香港“重点河流”的重金属进行了并采用瑞典科学家LarsHakanson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香港河流竽金属污染基本上属于轻微的生态危害和接近中等的生态危害。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要金属污染物为Cd,其次为Cu,Pb,Zn,Cr。  相似文献   

18.
前言:“动物性食品安全”是指动物性食品中不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因素,不应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相似文献   

19.
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和雀巢奶粉碘超标,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其数量和危害程度呈日益上升的趋势,人们对食品短缺的担忧已被对食品安全的恐惧代替,严重地影响了消费心理,对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最基本的公共卫生问题,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农业中化学污染的层面及化学污染对水、土壤和生物的危害,探讨了农业中化学污染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