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本报刊材料,苏联在远东地区(后贝加尔、远东两个军区)的地面部队,已由三十二个师、三十余万人,增加到三十四个师、三十五万人。作战飞机不断更新,现有图-95、图-16战略轰炸机、苏联最好的苏-19地面攻击机、米格-25高空侦察机、米格-23和米格-27战斗轰炸机,共二千零六十架。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增加尤为迅速。去年六月以来,又把“明斯克号”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2.
提起东欧,许多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东欧曾是他们红色记忆里不褪色的激情。这些国家在当时和中国一样,以红星为标志,视镰刀铁锤为图腾,向往共产主义,同属于"同志加兄弟"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其中一些国家追随苏联成了"修正主义"也曾让中国人痛心和愤恨。苏联东欧社会转型的"政治剧变",开始于1989年东欧的政治变革,结束于1991年的苏联解体。20年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那么,曾经同属社会主义的苏东国家,现在的情况如何?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及两个德国的统一,从1990年下半年起,北约组织开始大幅度削减及收缩军事力量,重点在中欧战区。北约盟军总部最高司令约翰·高尔文上将透露,北约总部决定将驻扎在德国的8个军、40万地面部队(其中原西德3个军、美国2个军、英国、比利时和荷兰各1个军)裁减一半,并将裁减后的北约  相似文献   

4.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出版的《1991—1992年军事力量对比》一书介绍,原苏军目前仍有近340万人。其中,战略核力量为28万人,装备有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器1388部、潜射弹道导弹发射架912部和587架可携带核弹头的中、远程战略轰炸机;地面部队为140万人,配备有5.44万辆主战坦克、  相似文献   

5.
历史演变美苏在第三世界的争夺始于五十年代后期.那时,美苏在欧洲的严重军事对峙,使欧洲形成了势力范围分明,局势相对稳定的局面.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外交路线,加上苏联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便在保住和加强欧洲战略重点的同时,开始向第三世界伸展势力.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奉行”解放东欧”和把苏联势力从东欧“推回去”的政策受到阻遏,面对苏联向第三世界伸手,遂强调它同苏联的斗争已不再是防止苏联在欧洲发动战  相似文献   

6.
u6大“.义.元y。构。‘、十!”0丫5门LqV收、‘卡 时一土口怔.极约口(人.涡人大邪毛:父呵次’Z爪决计映2、屯4m二人仁一 八/卜“:、/2〔、休博:札、 十、砰 洽。考叔J出巩沙V卜“}山八义.嘱X汁药。并女反队刺。‘大:18o一厂 血山14叭汕。上大比帛、丫它j:中丫.时亡清 闲、R部甲药父njtt(i!bL卜寸。沽疗后二个月毛发歹卜哎冉地、语F血“U、毛太分币均一 七脱札贝帅呼吸$6晰.人 生.*年后恢复正常.随d元X上川妖尸“门yl午,U忐u次 汀,卜Vfk则,工>产、腋广。’V·*卜川3。^、了卜一&n.以卜卜Lf}帅。(仁十“2八川L。J*口q比卅柳旧12…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完全图Kn分解成五个顶点的星和圈的存在性,给出完全图Kn存在{S5,C5}-强制分解的充要条件是n≥9.以及完全图Kn存在{S5,C5}-分解的充要条件是n≥5(n≠6,7).  相似文献   

8.
他曾处于权力之巅,风烛残年时却难觅立锥之地——发生在1989年底东欧的那场政治旋风,不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历史进程,而且改变了一批东欧著名政治家的命运。他们被全盘否定,一些人遭监禁和逮捕,原民德领导人昂纳克便是其中之一。后来昂纳克到了苏联,意欲在此度过晚年。然而,最近因苏联解体,昂纳克的命运又生波折,引起世人的关注。一朝风变身陷图图在  相似文献   

9.
中东的危机只能由三巨头的协议来解决,莫斯科与德黑兰之间或莫斯科与安加拉的双方谅解是不能解决的。苏联与土耳其或苏联与伊朗之间,没有私自的孤立的争端。现行中东的紧张形势,只是世界的(?)行部署的一部份,这种部署,在东欧和远东是已经完成了。在东欧和远东,苏联的战略利益现在已获了保障(在远东,苏联并未取得领土的  相似文献   

10.
苏联经济深陷危机,其旅游业却在蓬勃发展。自1985年苏联实行对外开放以来,踏上苏联大地的外国游人已有3500万人以上,这差不多是苏维埃政权建立以来外国游客总数的一半。在此同时,苏联出国旅游的人数也迅速增多,1988年前每年不到300万,1989年一年就超过了800万。1990年东欧局势剧变的紧张时期,来苏  相似文献   

11.
苏联正在为发动争霸欧洲的战争从各方面作准备,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是搞“车同轨”。据报道,去年底,从苏联弗拉基米尔一沃林斯基到波兰卡托维兹的苏式宽轨铁路竣工了。它是苏联通往东欧最长的一条宽轨铁路。这是继苏联一保加利亚海上轮渡之后,苏联在东欧完成的又一项大型交通运输工程。这是苏联争霸欧洲的战略性措施之一。苏波宽轨铁路全长四百多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是盟友的美苏很快演变成了对手。苏联虽然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它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了,领土扩大了,特别是它进军东欧,在战争结束后仍驻扎在大部分东欧国家,这对美国的全球争霸计划是极大的威胁。这时,杜鲁门政府内有关对苏联要采取强硬政策的叫嚷甚嚣尘上。与美国国内当时的这种思想相呼应,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乔治·凯南首次提出了遏制理论。从杜鲁门开始,“遏制”作为美国的安全战略指导了战后几十年的美国对外关系。40多年后的今天,当布什政府的“超越遏制”政策引起人们注意时,曾被称为“遏制之父”的凯南又为美国朝野人士记起。  相似文献   

13.
11日英舰开进马岛主岛之间的海峡.12日,英阿双方发生激烈海空战.14日,苏联抗议英封锁马岛周围公海,英拒绝苏指责.英首次出动地面部队袭击马岛.15日,英舰袭击马岛的卡尔德隆港.阿总统加尔铁里重申将继续对话并对抗英军事行动.16日,英机袭击马岛海峡内的两个海湾——索罗湾和达尔文湾.17日,欧洲共同体决定把对阿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苏联在波兰边界附近进行频繁的军事活动,同时开动宣传机器制造威胁性舆论。各国政府和舆论严重地警惕着苏联军事干涉的可能性。苏联在波兰及其周围究竟有多少驻军?根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今年秋天出版的《1980—1981年军事力量对比》资料,在苏联全部军队365.8万人中,陆军有46个坦克师,119个摩托化步兵师,8个空降师,共173个师。其中41个师驻在国外,驻在中欧和东欧有30个师,15个坦克师和15个摩托化步兵师,(按满员  相似文献   

15.
在轰炸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派兵进入科索沃的“和平建议”又遭南斯拉夫拒绝的情况下,美国和北约只有硬着头皮炸下去。轰炸期限,已从最初设想的一周左右延长到几周甚至几个月了。于是,美国和北约越来越认真地考虑派遣地面部队参战的问题。尽管美国和北约一再声称不打算派地面部队,并说如果派地面部队,也要一个月到五个月的时间准备,实际上是在争取舆论、等待时机、麻痹南斯拉夫。据北约军方人  相似文献   

16.
章籁群先生:你问:苏联对于其东欧近隣的新民主国家,既然加以积极的支持,则美国对于其近隣的国家,当然也应该实施其杜鲁门主义,来支撑它们的反动势力了?关于这问题,请注意下面的几点:一、东欧许多国家,本来有的是封建落后、加上半殖民地半法西斯的政权。在第二次大战中,它们的人民起来打倒了法西斯侵略者,肃清了内部与侵略者勾结的卖国份子,它们在战后获得了解放,建立了由中间到左翼各政党的联合政权——这就是所谓新民主的政权。对于这样进步的人民政权,苏联在道义上加以支持,在政治和经济上加以援助,确是应该的。二、不仅苏联在道义上有支持东欧新民主国家的理由,还有在战后世界安全的建立上,苏联也有支持东欧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缓和的解释在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谈到伊朗问题。当时美国正在冷静观察伊朗形势。美国方面也未提伊朗问题。集中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和东西方关系。阿富汗问题,归根结底,同西方如何对待苏联这个根本问题有关。但是,美国同欧洲的态度有若干差异。例如,西德处于同华约军队对峙的前沿。从民族方面说,东德有1,600万德国人,成为孤岛的西柏林约有200万人,此外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也有约200万德国人,西德必须考虑处在东方的德国人的命运。还有一件日本人一向不大清楚的事情:德国在希特勒时代向东欧、西欧发动了侵略,战后西德同西方建立  相似文献   

18.
“安全带政策”是苏联在东欧地区以维护苏联的安全为首要目标而建立的“缓冲地带”的一种政策 ,是二战后苏联总的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 1 94 3年~ 1 953年间苏联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安全带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苏联的安全 ,并巩固和发展了东欧的社会主义阵地 ,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全球霸权主义的扩张 ,维护了世界和平 ,但是 ,“安全带政策”过分地考虑了苏联的安全和民族利益 ,从而违背了国家间的平等原则 ,犯了严重的大国沙文主义和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19.
f 6月10}1一胡总f5让H席宴会时,与荚闲掣眨敞乡斯特拉犄·仓斯基交{jIl。{5德国圣,·哥阿斯豪q欢迎。,胡总书记会见了镗治·码歇(左)。T 6月21日,胡总:}S记阳意j}400多名千部发表讲话。l母月20日,胡总书记观看罗马城徽的标志‘‘母狼乳婴”。胡耀邦访问西欧四国~~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相继发生剧变,其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为世人所膛目。国际舆论认为,这次变化有可能在本世纪最后十年给欧洲和整个世界的形势带来重大影响。东欧各国局势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对东欧政策的变化,是诸种原因之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的必然结果。1944年秋苏联军队进入罗马尼亚,预示着苏军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