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具有选择性高、精确、简便、快速等特点,是检测葡萄糖浓度最常用的工具,其在临床检验、发酵控制及食品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广泛的应用领域大大促进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和多样化,使其成为生物传感器领域研究最多、商品化最早的生物传感器。目前绝大多数葡萄糖生物传感器采用在电极表面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来制备,以期获得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传感器。但是,葡萄糖氧化酶易溶于水,性质不稳定,并且酶的活性中心深埋在蛋白质内部,  相似文献   

2.
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临床医学、食品分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而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以及反应速度快、不受自身条件限制等特点.因此,该文重点论述无酶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所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电极材料,总结近些年各种新型结构材料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研制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含Triton X-114的水相中制备了直径为2~3 nm的超细Au,Pt和Pd纳米线.纳米线修饰的玻碳电极具有极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商品Pt/C为阴极催化剂,分别以Au,Pt和Pd纳米线为阳极催化剂所构建的葡萄糖/氧气燃料电池在生理溶液中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68,64和1.6μW·cm-2.此外,Au纳米线比Pt或Pd纳米线作为阳极催化剂所构建的葡萄糖/氧气燃料电池具有更好的持久力.该研究为选择贵金属纳米线构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和燃料电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含Triton X-114的水相中制备了直径为2~3 nm的超细Au,Pt和Pd纳米线.纳米线修饰的玻碳电极具有极高的电化学活性面积.以商品Pt/C为阴极催化剂,分别以Au,Pt和Pd纳米线为阳极催化剂所构建的葡萄糖/氧气燃料电池在生理溶液中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168,64和1.6μW·cm-2.此外,Au纳米线比Pt或Pd纳米线作为阳极催化剂所构建的葡萄糖/氧气燃料电池具有更好的持久力.该研究为选择贵金属纳米线构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和燃料电池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技》2004,(3):39-39
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开发出一种新式有机甜味剂——有机葡萄糖水化物(D-葡萄糖)。它是以玉米为原料,在生产过程中加入抗氧化剂。在玉米淀粉生产葡萄糖的过程中使用的淀粉酶和液化酶为非转基因,在超净环境上使用循环结晶塔反复提纯而成。产品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碱性运动饮品和其他饮料中,在功能性食物中作为甜味剂或食糖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6.
葡萄糖异构酶的固定化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Al_2O_3为载体,在底物、Co ̄(2+)和Mg ̄(2+)、明胶的保护下,采用先吸咐后交联的方法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制得的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静态酶活10000μ/g以上,稳定性高于只用吸咐法制得的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相似文献   

7.
通过用细胞电泳方法观察葡萄糖,丙酮,丙酮酸对血浆中血小板,红细胞电泳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对血小板,红细胞的电泳减缓率影响不明显,而丙酮及丙酮酸对血小板,红细胞的电泳减缓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
《甘肃科学学报》2006,18(3):F0002-F0002
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主要从事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敏感材料、微电子、智能仪器仪表、测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生物传感技术等。近年来,研究所确立了以纳米材料为基础的气敏传感器的研究;以固定化技术为支撑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以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传感器及传感器应用技术为重点的研究方向,研究所下设4个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9.
在无隔膜的电解槽中,用成对电合成法,制取了葡萄糖酸及山梨糠醇,完成了葡萄糖酸由钠盐向锌盐的转化,最佳操作条件:pH 9~10,温度55℃,葡萄糖和NaBr浓度均为0.8mol/L,电解的电流密度10mA/cm~2,电流浓度0.3F·mol~(-1)。在此条件下有效电耗为57.5%。  相似文献   

10.
酶-离子色谱法检测血清中的葡萄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葡萄糖氧化酶对β-D-葡萄糖催化氧化的高度专一性,催化性能高的优点,催化血清中β-D-葡萄糖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氧化为D-葡萄糖酸,同时结合离子色谱法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检测生成的D-葡萄糖酸,并用标准工作曲线法来定量血清中的葡萄糖的含量,建立起酶-离子色谱法检测血清中葡萄糖的新方法.该法线性范围为1.00~90.00mg/L.测得值与采用贝克曼CX3测得值相比,误差为-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