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超 《科技信息》2012,(7):287-287,235
本文对我国风电建设的后评价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风电建设后评价从项目过程评价指标、项目效益评价指标、项目影响评价指标和项目持续性评价指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子指标,为我国风电项目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政绩评价是评判政府运作效率,官员任用的重要依据.以GDP为核心的评价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迅速枯竭.如何在政府政绩评价中协调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选取17个指标对辽宁省内各地级市政府政绩进行评价.大连、本溪和沈阳分列政府政绩评价前三位.本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评价结果不同,位次变动最大的葫芦岛市.本研究采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政府政绩评价.与传统GDP主导的政绩评价相比,本研究的指标体系包括指标范围更广.本研究可在指标多样性和进步性方面加以改善.最后,本研究提出政府政绩评价应考虑区域特色和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全区智慧公安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从智慧公安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入手,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智慧公安建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测算,对全区智慧公安建设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完善智慧公安评价制度,助推智慧公安建设步伐,帮助公安机关进一步提高数据利用能力、安防实战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国内外与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相关的研究及实践现状的分析,依据逻辑模型基本思想,以陕西为例构建创新型省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面板数据对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现状及进程进行评价,最后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分析了生态省的内涵,阐述了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对生态省建设中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模型和选取原则进行了探讨,并以吉林省生态省建设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6.
兰青高速公路庆阳段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减小兰青高速公路建设庆阳段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沿线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重点对高速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尤其是对沿线植被、野生动物及栖息地、土地利用、子午岭自然保护区影响进行预测评价,最后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只要把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就能降低公路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高速公路的建设提供有意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为依据,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清水河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个方面构建了清水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清水河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评价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清水河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学合理的对海绵城市的绩效进行评价,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将灰色理论和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建立灰色直觉综合分析模型,结合政府提出的评价指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选取福州市为例,验证该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提供定量的评价方法,在绩效评价方面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是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试点,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研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探讨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评价应遵循的原则,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赋予相应指标权重。以福建漳平市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漳平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总体上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但资源环境建设的不足与制度建设的相对落后,是制约漳平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研究区具体情况,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出永川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的权重.生态文明指标划分为绿色产业体系、自然生态体系、环境安全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共5个方面,进而确定出25个具体指标,并依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研究区生态文明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永川区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平台,构建与海口市美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选取区位、交通、资源等5个方面的评价因子,对美兰区共享农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最后分值,将建设用地划分为适宜发展区、较适宜发展区和不适宜发展区,研究结果表明,美兰区共享农庄适宜性最高区域大多位于灵山镇、演丰镇等地区,不适宜区域大多位于滨海、滨湖区域.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进一步丰富地区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为美兰区共享农庄的合理选址规划、科学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建设条件适宜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规模的迅速扩张,城市空间快速向外拓展,为避免由房地产为主导而造成城市建设的无序,避免对城市边缘区的农村盲目拆迁和“驱赶农村居民“,需要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和社会经济可行的情况下,对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居民点建设提出一个理性和科学的空间建设引导。本文从生态、社会、经济及农业生产等角度建立农村居民点建设条件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研究区域居民点建设条件适宜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以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新农村建设为例,对宝鸡市渭河南部台塬区农村居民点建设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建设策略,对各居民点未来建设进行空间引导。  相似文献   

13.
乡村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以镇江典型村庄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  张敏 《河南科学》2008,26(3):374-378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村庄作为研究尺度,以镇江典型村庄为例,构建包括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和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两个方面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模型,从客观建设水平和主观感知度进行双方面评价,并对两者的评价结果及其相互差异进行了剖析,指出乡村人居环境实际建设水平是村民满意度形成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满意度偏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县级城市为研究尺度,选取福建省6个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市为研究区域,从人地关系、经济耗地、用地管理三方面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集约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晋江市、长乐市、永安市、龙海市、福安市、邵武市.地均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是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驱动因子,地理区位优势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翻译学科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索,为其他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但是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城市土地必须合理利用与开发.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研究对象,基于Arc GIS、Fragstats软件平台,采用移动窗口与MCR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将景观指标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相融合,较为科学地为为MCR模型提供建设用地扩展源地,并对研究区2006、2013年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采用叠加分析对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并生成扩展预警点,最后利用Hydrology扩展模块生成建设用地适宜扩展路径、生态隔离带以及生态关键点,为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将景观指标与MCR模型有效地结合,从点、线、面出发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尝试用更为科学的方法引导出城市建设用地合适的扩展方向,可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发展与合理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以GIS为技术支撑,采用"取大值"原则与"成对明智比较法"加权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对连城县进行了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按照先安排非建设用地,再安排建设用地的顺序,分析确定其用地的建设适宜性等级,对研究区划分"4区".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城市用地向中心城区西部扩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析小城镇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区域整体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理论,研究和探索在我国进行生态小城镇建设的理论体系和原则方法,旨在为新时期我国生态小城镇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小城镇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评价生态小城镇生态化程度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已有的创新型城市研究结果将创新型城市发展定位为萌芽、成长、稳定、分化四个阶段;结合国内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经验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最后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毕业生质量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促进专业教学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作者以自动化专业为例,通过5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研究,初步提出了引入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价、往届毕业生网评调查反馈、用人单位走访等多种方式对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数据进行采集,并将评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反馈运用到专业建设中,从而对本专业的专业建设进行持续改进,还为其他高校的毕业生质量社会评价提供了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