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动态法原理,采用单丝直径为0.2mm的铜-康铜热偶作为测温元件,简便快速地测试了KD306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有效导热系数并得到经验计算公式。以石蜡和锡作为参比物,对所用方法及测试仪器进行了检验,证明该方法是测定硫化物催化剂导热系数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测量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2.
采用稳态法和非稳态参数估值法测定了气体静止时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以下简称固定床的有效导热系数),前者采用圆柱体导热模型,求得在某特定温度下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后者根据固定床拟均相非稳态传热模型,获得了适用于宽温度范围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与气体导热系数和固体导热系数之间的关联式。并将填充挤条型氧化铁系催化剂、催化剂载体Al2O3和玻璃珠的固定床的测定结果与前人推荐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证明,对于气-固体系计算固定床的有效导热系数较为适宜的经验式为:λb0=λf×10(0.785-0.057lg(λs/λf))×lg(λs/λf)。该经验式在20~500℃对于高、中、低导热系数多种物系的固体颗粒床层均适用。  相似文献   

3.
以壁冷式固定床测定了4种相同材质不同几何形状的负载型催化剂的传热参数,建立了二维拟均相模型,并以正交配置法对催化剂床层的径向有效导热系数和壁给热系数进行了求解。比较了催化剂几何形状的不同对于床层传热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实验测定了一种新型的环柱形催化剂活性组分在其内、外表面上不均匀分布的乙烯基乙酸酯合成反应器的床层压降和该催化剂填充床的二维温度分布;以压降实验数据代入Ergun公式计算了环柱形催化剂的当量直径ds和填充床的传热参数,采用正交配置的方法对拟均相二维传热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床层的径向有效导热系数和壁给热系数。  相似文献   

5.
用探针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线热源理论,设计制作了用于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探针,研究了接触热阻、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对测定导热系数的影响。用探针测定了松散材料、保温材料、土壤和地下岩心的导热系数,实验研究表明。探针法测导热系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测定土壤和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炉炉缸用自焙碳砖导热系数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改变现有传统的测定设备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新方法对高炉用自焙碳砖的导热系数进行了测定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自焙碳砖的导热系数与温度的关系,在实验温度区间内可近似地表示为k=4.51+0.0148t。  相似文献   

7.
用探针法测定材料的导热系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线热源理论,设计制作了用于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探讨,研究了接触热阻,加热功率和加时间对测定导热系数的影响,用探针测定了松散材料、保温材料、土壤和地下岩心的导热系数,实验研究表明,探针法测导热系数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是测定土壤和保温材料导系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导热系数是多种材料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实际应用中 ,正确地测定和估算某些多层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 ,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从单一材料的导热系数测定公式着手 ,得出了带附着层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由此又引出了某些不定形材料 (如粉状 )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和公式 ,最后得出了多层不同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的估算公式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硅薄膜导热系数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3ω方法测试原理,搭建了薄膜导热系数测试平台.在40—170K温度范围内,测试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的SiO2薄膜导热系数,同时测试了掺杂体态硅基底的导热系数.测试结果表明:在这个温度范围内,SiO2薄膜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杂质对体态硅的导热系数存在很大的影响.基于Callaway模型对体态硅导热系数测试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掺杂浓度与实际值吻合较好,表明3ω方法测试原理不仅可以用来测试纳米薄膜的热传导系数.还可用来测定体态硅基底的掺杂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不同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下接触导热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孔隙尺度的接触导热的数值分离方法,在不同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6~4 400)下对简单立方结构堆积床中的接触导热进行了数值分析。当忽略接触导热时,计算模型中相邻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采用间隙处理;当考虑接触导热时,计算模型中相邻颗粒之间的接触点采用短圆柱连接处理,接触导热通过这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值获得。研究发现,有效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受接触导热的影响显著。考虑接触导热并且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很大时,固相导热起主导作用;忽略接触导热时,流体导热起主导作用。随着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的增大,接触导热对有效导热系数的贡献显著增大;当固体-流体导热系数比大于150时,接触导热对有效导热系数的贡献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温度为180-320℃时,采用稳态法测定出气体静止时分别装填甲醇合成、甲醇脱水及混合催化剂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范围依次为0.238 0-0.286 0,0.206 0-0.286 2和0.209 2-0.275 3.将实验数据与前人提出的几个常用的固定床有效导热系数关联式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其中Kunii关联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测定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自补偿圆管法⒇王素美宗祥康施明恒(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测定工程保温材料,特别是管形保温材料导热性能,一般采用圆管法[1].圆管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圆筒壁的一维稳态导热[1,2].被测试材做成圆管状,置于圆管导热装...  相似文献   

13.
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相邻颗粒的接触模式对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数值分析了3种不同的接触模式下有序堆积球床堆的有效导热系数。首先采用间隙模型分析了不考虑接触导热下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然后采用面接触和短圆柱模型分析了考虑接触导热下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最后分析了不同温度下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接触导热时,间隙模型下的球床堆计算结果与ZS关联式吻合很好。当考虑接触导热时,由于受网格质量限制,面接触计算模型的接触半径较大,因此计算的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与ZSK关联式的结果相比误差较大;采用短圆柱接触模式计算发现,接触半径越小,计算得到的结果与ZSK关联式的结果吻合越好,因此在网格生成质量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较小接触半径的短圆柱接触计算模型。同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接触模式对球床堆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4.
李维玲 《科技信息》2010,(18):I0376-I0377
本文阐述了用FD-TC-B型导热系数测定仪,采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时环境温度、工作温度以及待测样品与散热盘、加热盘间的距离对不良导体导热系数值的影响。通过实验测定和计算我们可以知道,在实验中待测样品的导热系数值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微小的变化;待测样品的导热系数值受工作温度的影响很小;随着待测样品与散热盘、加热盘间的距离的增大,样品的导热系数值会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5.
在可同时测定轴向径向温度的壁冷式固定床中测定了瓷环及两种不同尺寸环柱形环氧乙烷合成银催化剂颗粒的温度分布,利用所测实验数据对拟均相二维模型进行了传热参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环柱形颗粒内,外径比的增大,径向有效导热系数也得到了提高;由于低管径比条件下二维模型存在局限性和实验误差,壁给热系数有较大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我校研制成功的,用于测定绝热材料表观导热系数的双试样保护热板1400K高温导热仪。测定了岩棉和硅酸铝毡二种绝热材料的表观导热系数,得出相应的回归方程。测试结果与国外同类材料的数据相比,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微珠状热敏电阻作为球形热源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较宽温区生物组织导热系数测量的方法,同时为解决小尺度生物组织的测量提供了有效途径。对标准样品在233—313K温度范围导热系数测量的最大误差为5.1%。在233—293K温度范围内对家兔新鲜离体器官心脏、肝脏、肾脏和颈动脉血管的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组织在低温下的导热系数与冰的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一步化学法制备了石墨微流体,并采用瞬态热线法测试了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研究了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微波处理时间及基液种类对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液中加入石墨后形成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均显著增大,且石墨含量越高有效导热系数越大;石墨含量为1.0%时,以去离子水、乙二醇以及二甲基硅油为基液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提高幅度分别为102.09%、93.17%、225.69%;石墨含量、超声处理时间及微波处理时间相同时,以二甲基硅油为基液的石墨微流体的有效导热系数增幅最大,乙二醇次之,去离子水最小;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和微波处理时间的延长,石墨微流体有效导热系数的增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冷冻干燥草菇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以线热源探针法测定冻干草菇的有效导热系数随冻干压力的变化关系;并与基于实际冻干过程的拟稳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相接近。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又计算了草菇冻干过程的升华阶段时间,均与实验结果吻合。文中还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线热源探针法简便快捷,能较准确地测定冻干食品的有效导热系数,为深入研究冻干热质传递过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导热系数是冻土热学性质中一项重要物理指标,它反映了土体传递温度的能力,是管道温度场以及下覆冻土融化圈的重要影响因素。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有很多,但不同试验方法对同一种土所测得的结果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分别采用热线法、热流计法和比较法对中俄原油管道沿线的冻土原状样与扰动样进行了导热系数的测定,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对比不同试验方法、不同土质类别等因素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分析对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沿线不同类型的管道地基土所采用的每种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土,热线法的导热系数试验结果最大,热流计法的试验结果最小,而原状土样的试验结果则大于扰动土样的试验结果。可见,对细粒土扰动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热线法,对细粒土原状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比较法;而粗粒土由于受含泥量的影响,对扰动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热流计法,对原状样的导热系数测量宜采用比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