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是检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对地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和怕“砸场子”、“丢面子”等思想的影响,一些地震部门在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中容易出现“演为看”和“练与用脱节”的现象,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甚至赢得了人们的不少掌声,然而如果一旦灾害来临,这种“摆花架子”的把式就派不上用场了,更可怕的是会贻误救灾良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厦门市地震局紧紧抓住“演为用”、“练为战”,敢于“亮真较劲”,把“演练场”当成“战场”,把“编脚本”、“背台词”、“搞摆练”变成“无脚本”、“无预告”、“无预演”,从难从严提高地震部门组织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刘胤 《青年科学》2010,(5):22-23
地震频繁,2012灾难真的会来吗?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通常存在“集群效应”,也就是说,地震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较为密集地出现在某一特定区域。“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这是充满想像力的古希睹人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地震云”之“云”,非“云雨”之云也。据研究者们粗释“地震云”是:地震之前,地下的岩浆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微观粒子,在大地的巨大压力下,气化了的矿物质以及微观粒子从许多目视不到断裂地带向天空逸出,又因受高空中一定的气压气温条件和阳光的辐射  相似文献   

4.
2004年度全国地震趋势会商会将晋、冀、蒙交界地区列为全国十个地震危险区之。全区地震趋势会商会认为:“内蒙古自治区中强地震活动将进入新的活跃时段,发生地震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大。”鉴于当前形势,2月16日.刘菊茹副市长主持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会上刘菊茹就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做了六点指示,地震局李占维局长就2004年工作做了四个方面的安排。为此,根据自治区地震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瞬间能成灾的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一谈起地震,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怖感。事实上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我国目前按照“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在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提起唐山大地震,国内地震专家至今还会眼圈发红。他们仍在为预测地震苦苦求索着。而美国《科学》杂志却载文称:“地震不可预测”。那么,地震究竟能不能预测呢?每隔一段时间,地震的传言就会在北京风行一阵,把北京人闹得惊慌失措。记者提出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1999年,北京有没有地震呢?对大家共同关心的这些问题,且听专家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7.
震级与烈度     
当发生地震时,地震局会发布地震的震级和烈度通告。比如类似这样的通告:“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46秒,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公里,最大烈度为9度。”那么,地震的震级和烈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常务理事会决定,2008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大会,并正式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大会主题为“地震减灾与预测”,征文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地光     
经历过强烈地震的人都知道。每逢大地震发生之前,人们便会常常看到“火烧天”——天地雪亮,万物皆红,红光逐渐变为蓝白。当蓝光闪过之后,地震就要来临了。这种伴随着地震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奇特的自然发光现象,人们常称它为地光。  相似文献   

10.
本会议有工程师、地质学家、建筑师、社会科学家、城区设计师及其它有关方面专家汇聚一堂,交流地震破坏性及其防范方法。会上将交流重要文献。 会议报到地址:美国加州旧金山弗蒙特旅馆。 (欲知详细情况,请来“清华大学学报”编辑部查看原文说明)。地震工程第八次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11.
《青年科学》2013,(9):40-40
编辑您好,贵刊刊发的《地震前后三十六计》,我每期必读,受益匪浅。今有一个问题也是与地震有关的。今年“7·22”甘肃地震和“4·20”芦山地震,给很多同胞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哪些保险可以为地震“埋单”,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大坝之问     
因地震、火山、泥石流等作用形成的各种堰塞体和湖泊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大坝和水库”,比如九寨沟的五花海。动物们出于本能也会建“坝”,比如海狸会像蜜蜂喜欢建造完美的蜂巢一样,在河流上筑起漂亮的大坝。人类筑坝,一方面是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另一方面主要是为了灌溉取水之用。后来,水库和大坝还产生了改善航运、养鱼、发电等多种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一位前苏联克格勃将军不久前透露:从60年代起,前苏联的军事专家就开始着手悄悄研制一种具有神奇魔力的“地震炸弹”。它能造成危害极大的地震或海啸,其破坏力“足以毁灭美国”。这种令人生畏的地震炸弹其实就是鲜为人知的地球物理武器中的一种。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集聚体,在沸腾的熔岩中贮存着巨大的能量。它一旦突破地壳,就会形成地震、海啸、山崩、地滑,造成极大的破坏。地球物理武器正是在特定环境中,用人工方法施加少许能量,诱发或制造震撼天地的自然灾害,从而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比如,在一系列断层地带,采用核爆炸方式可以人为地诱发或制造地震、海啸、山崩等灾难,以破坏敌人的主要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或向敌方某一地区播撒  相似文献   

14.
《青年科学》2013,(6):4-8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地震的限云总是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7-7.9级地震200余次,其中包括8-8.9级地震13次,9级及9级以上地震两次。在此期间,中国就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震级8.1级。继五年前的四川省汶川“5·12”8.0级大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那些,大地震为何会频繁发生呢?人类面对地震方面还有着哪些困惑呢?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输电铁塔曲臂“K 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通过采用三角级数叠加法,数值模拟典型地震烈度下各场地地震加速度时程;将各地震烈度和场地组合下的地震加速度数值导入 ANSYS 中,进行了输电铁塔曲臂“K 节点”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上,输电铁塔曲臂“K 节点”产生了一定的位移,有限的位移没有影响杆件的极限承载力;杆件最大应力并不在“K 节点”杆件处,应力值也并没有超过材料屈服极限。  相似文献   

16.
唐山大地震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闻学泽  马胜利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346-1350
1976年7月28日沿NE向唐山断裂发生的7.8级大地震破裂很快触发了相邻断裂段上的3次强震.其中,被触发的滦县7.1级地震发生在唐山主震破裂NE端部外侧的近SN-NNE向滦县断裂段上.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表明: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之前的400多年中发生过5次中强地震,复发过程表现出“时间可预报”行为,并可根据这种行为 “预测”第6次地震应大致发生在22世纪上半叶.然而,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唐山主震破裂后约15h即发生了一次7.1级地震,比“预测”的平均时间提前了约160年,强度上也明显超出该段的历史最高.这表明一个断裂段原有的、相对平稳的地震复发行为会因受到相邻断裂段大地震破裂的强烈影响而发生显著改变,并使复发过程呈现局部的非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此提供了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7.
我们脚下看似平静的地球,实际上却憋了一肚子的“火”,沸腾的岩浆、巨大的压力整天折磨着它,它受不了的时候就要靠制造地震、火山来发泄,轻则房屋倒塌,重则城市消亡,那我们能不能给地球做个“胃镜”检查,早点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发火呢?  相似文献   

18.
神奇的雕塑     
您相信世界上有能够消除噪音、抵抗地震的雕塑吗? 西班牙科学家最近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被命名为“声音晶体”的特殊材料,它不仅能够有效阻止和减弱交通噪音的声波传递,还可以将这些恼人的噪声转化为悦耳动听的声音,而一旦将其应用于建筑行业,甚至还会具备抵抗地震的神奇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复数响应法,研究日本大阪上町逆断层地表地震响应,根据谐波震动分析和阪神地震实测地震波非线性动力计算,得到深部断层影响下的地震响应分布规律及频率特性,研究表明:深部断层对地震响应产生影响,使地表出现地震响应“增强带”及“干扰带”。  相似文献   

20.
应用系统科学原理和方法,论证主流地震专家观点“地震本质上不可预测”之不科学、不合理性;阐述“大体估计在一定时空范围,达到事先向群众打个招呼”的观点比较科学合理,并举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