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味”这个概念曾被诗论家们普遍地用来评价诗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个极富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观点——“诗味”说。“诗味”说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古人对诗歌审美本质和特征的认识的逐步深化。认真研究“诗味”说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诗歌的本质与特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三千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兴诗体出现之后,都会带来一场诗歌艺术的繁荣。诗三百篇代表了最古老的诗体的精华,此后,楚辞兴而有屈宋之作;五言诗起,乃有曹、阮、陶、谢诸家;近体诗成,遂使唐代蔚为诗之大国;词兴于唐,至宋而大盛;曲源于宋金,至元而风行。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历代诗歌的盛衰固然有多  相似文献   

3.
大庆新时期石油文学作品集诗歌卷《青苹果》的出版,让我们看到了大庆诗群的发展。吕天琳的诗像一组无标题音乐或无主题变奏,其实所谓的无主题或无标题,只是淡化了主题和标题;乔守山的诗,像用诗的形式写的哲学散文;赵守亚诗歌具有泥土气息,对乡情民俗的留恋和观照继续成为他关注的热点;余兆荣的诗歌的成功在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在于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王勇男的诗歌似乎一直优雅地保持着学院派的理想主义姿态;李学恒的诗与某种直接从主观体验入手追求空灵意境的诗歌相比,给人一种厚重的立体感和沧桑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4.
江燕 《科技信息》2007,(13):163-164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不管从“歌”与“诗”的关系上,还是诗歌的发展和韵律上,都能看到这一点。对此加以研究,有助于我们发扬国粹,更好地进行音乐研究和创作。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要研究撒克逊诗歌?第一,不列颠土著布雷顿人在被征服之前,用凯尔特语创作了许多优秀诗歌。无疑,英诗的伟大传统汇合着凯尔特诗歌的血脉,每年仲夏的皇家威尔士文学艺术节可以为证;第二,在为英国语言文学带来巨大变化的诺曼王朝君临英格兰的前夜,有一个撒克逊时代(400?——1066),这个文明的过渡期已出现了多种诗歌体制,如史诗、宗教诗、哀歌、迷语诗、抒情诗与训谕诗,它拥有长达六百年的诗歌成就;第三,撒克逊诗歌是诠释历代英诗的关键,其撒克逊风骨正是后世诗人所长歌不已的英诗气  相似文献   

6.
诗歌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春秋的《诗经》时代,外交辞令都用诗;李唐的诗歌地位更是发展到了“以诗取士”;宋元的词曲都达到了巅峰,那也只是诗的变体;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新诗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五六十年代的贺敬之、郭小川则妇孺皆知;只是到了现在,诗歌流派纷呈,似乎只是部分人的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是,人们爱诗、读诗、谈诗、写诗,尤其是青年人,正当诗一样的年华,他们对缪斯之神的膜拜是不会放弃的,不管是如何的经济大潮或商海之战的冲击,诗歌仍然在死死地守着她的阵角。这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僵局,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7.
"诗言志"是古典诗歌理论的奠基之石,考察这个命题,就会发现它是从作为文学接受理论的"诗以言志"发展而来."诗言志"首先是一个文学接受理论,其次是文学创作理论."诗"的概念也经历了文献<诗>向文体诗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正【习作提示】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课文中,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与诗同行,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在生活中,只要我们拥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也能写出有趣的诗歌来。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试着写一首诗歌。【习作指导】老师:同学们,诗是生活中每一个动人的瞬间,诗是大自然每一次快乐的舞蹈,诗是心坎里每一分暖暖的深情,诗是思绪中每一次飞扬的畅想。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是诗歌王国里的小精灵。通过这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许浑是晚唐时期制作诗序最多的诗人,诗序一般很短小,点明作诗背景或原因,很少抒发感慨。诗序缺少中唐时代群聚赋诗的激情展露,而是遁入私人化的情感空间,挖掘内心感受,与李商隐、杜牧处于相同的主观化趋势之中;从诗序与诗歌关系看,存在序轻诗重的情况,但诗序使许浑诗歌总体上显得主旨明晰,诗序的简明扼要与诗歌的珠圆玉润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发展的。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不停息的辩证发展过程之中;作为语言的文学形式之一的诗歌,决不会凝固在某一阶段而停顿不前。毛泽东同志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束缚思想,又不易学。”(《给〈诗刊〉编辑部的信》)这种以新诗为主体的思想,无疑  相似文献   

12.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胡应麟在其诗学专著《诗薮》中提出的诗学发展观,所谓“体以代变”,是指中国诗歌的发展变化受时代的制约与影响,“格以代降”,是指诗格“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一种精辟的文学史观,虽然承认诗文以代而变的必然趋势,但同时又深深地打上了崇古卑今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对台湾女作家席慕蓉诗歌与散表达内容相互矛盾这一个案分析,论述了诗与散这两种体的本质区别。诗从本质上是诗人站在审美立场上,表达人类对理想彼岸探求的体,品散则是作站在现实立场上,表达具体、真实的现实感受的体。因此才会出现同一作家、同一题材,但在诗与散中却出现旨趣不同,甚至矛盾对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刘颁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人,也是新余文化名人。他学问博洽,著述丰富,尤其在史学方面贡献突出。刘颁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也很大,他一生写下大量诗歌和散文。刘颁的诗歌从题材上大致可分为六类:郊游诗;写景咏物诗;交游、赠送诗;酬唱诗;挽悼诗;咏史诗咏怀诗。  相似文献   

15.
杨克以他的组诗《走向花山》和《红河的图腾》给广西诗坛吹来一股清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讨论一下他的诗歌创作,对于研究广西诗歌创作现状,对于研究广西诗歌发展的某些趋向,是有一定的启示和价值的。诗歌是时代的花果,植根在时代精神的肥沃土壤上。八十年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时代,经济的改革、思想的解放、硬性的生活,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文学,在挣  相似文献   

16.
“诗是表现人类创造力的一个工具,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同性质的。”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副刊·诗镌》创刊时说的话。作为一个多产高质、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毕生都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追寻着新诗的发展脉搏。他与闻一多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入手,共同提出、倡导了诗歌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给画美,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而孜孜以求,不遗余力。 诗歌的音乐美是徐志摩潜心研究的项目之一。他非常重视诗歌的音乐美,把音乐美放在诗歌“三美”的首要位置,对于音乐与诗歌的关系,他这样理解:“诗的真妙处不在它的字义里,却在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我深信宇宙的底质,人生的底质……只有音乐,绝妙的音乐。天上的星,水里泅的乳白鸭,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缺少诗歌英雄的年代,在这个诗歌荒芜的年代,王家新却以一代先锋诗人的姿态把随笔集《没有英雄的诗》呈现给我们,展现了他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创作情感中的独特视野,同时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写作的一种典型状态。  相似文献   

18.
《黑暗中的鸫鸟》(又译作《暗夜画眉》,)是哈代诗歌中较为有名的一篇,同时也是哈代关于自然的诗歌中,最受评论界关注的一首诗。这首诗欢乐与忧伤并存,反映了处于世纪之交的诗人哈代迷茫、苦闷的情绪。诗歌体现了哈代的悲观主义倾向以及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而诗歌主题的深化得益于韵律的巧妙安排与意象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诗歌多元发展的态势下,“相思湖诗群”依凭“相思湖作家群”的人文传统,其诗歌创作受到诗坛的关注。在诗歌创作上“尊重个性”的同时,诗学主张不断形成共识,具体表现为:诗歌,作为生活的“一种建制”;以暴制暴,从思维上强化语言的生命旨归;诗歌要考虑“隐匿者”的存在,学会召唤读者相应的情绪;诗歌伦理学:诗歌与大地合一。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歌要对存在作最大限度的敞亮,但随着文明的发展,语词意义的无限增殖,诗歌越来越远离了诗的本质,成了认识的阐释工具,通过对于坚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解读,我们发现,他的努力和贡献正在于通过对语言的解剖来抵达对存在的最在限度的呈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