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基坑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郑州楷林大厦深基坑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探讨了基坑开挖与施工不同阶段围护结构的位移和周边建筑的沉降规律,总结出影响基坑位移和周围建筑物沉降的因素,由此得出一些有益于指导基坑设计和施工的结论:(1)支护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主要出现在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阶段,基底垫层浇筑完毕后,位移速率减缓,在进行地下室主体施工时位移趋于稳定;(2)基坑开挖后,围护结构的变形大小与基坑周边的土体处于临空状态的时间以及土方开挖的速度有很大的关系,临空时间长,结构变形大;(3)周边建筑物的沉降与基坑的水平位移并不同步,一般滞后10d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深基坑工程中土体的开挖卸荷会导致土体位移变形,可能引起周围建筑物变形,因此有必要对深基坑开挖对邻近宅楼的变形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郑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在采取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支护的联合支护方式下,使用FLAC3D对基坑的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不同工况下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和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沉降量随着距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最终降低为零;沉降量和围护体的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邻近建筑物的沉降随着基坑开挖的加深而增大,随着距基坑边缘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结论】本研究验证了该支护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开挖期间容易产生土体变形,需要适时进行监测。本文结合漳州市测绘地理信息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对基坑坡顶、周边建筑等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监测频率、基坑监测控制标准和险情预报。  相似文献   

4.
由于土体性质的复杂性,理论分析很难预测巨厚软土地区深基坑的应力和变形特征,而数值模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结合长江三角洲海相巨厚软土地区某地铁站深基坑工程地质条件,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在不同开挖时序的地表变形、支撑受力和基坑回弹特征进行了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巨厚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大约为基坑开挖深度的4倍;周边地表水平位移的影响范围大约为开挖深度的6倍;开挖过程中支撑受力从上至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可为后续安全施工、科学设置监测点位置以保证深基坑本身和周边建(构)筑物安全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为类似巨厚软土地区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有限差分法采用Flac3D软件对某深基坑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介绍了该工程计算模型及其土层物理力学参数、预应力锚杆长度等参数的选取,阐述了锚杆预应力的具体施加方法及模拟施工过程的详细步骤,研究了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基坑地表沉降、坑底隆起量、预应力锚杆内力等随基坑开挖深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法对控制基坑开挖变形有良好的效果,基坑的水平位移呈曲线分布,水平位移最大值发生在基坑顶面,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基坑地表沉降的范围不大且数值很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武汉市唐家墩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权衡经济、安全、施工难度、工期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采用连续墙加内支撑的方式对该深基坑进行开挖支护。【方法】结合ABAQUS数值模拟软件中的Mohr-Coulomb准则进行三维建模,模拟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预测了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土体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并与现场监测资料进行了比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开挖初期主动土压力主要由开挖面以下连续墙承担,随着开挖加深和支撑设置,主动土压力在后期主要由开挖面以上连续墙承担。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为30.3 mm,坑外最大沉降量17.5 mm,坑内最大隆起量为19 mm,与现场实测数据一致,从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结论】基坑开挖支护方式满足一级基坑变形控制要求。模拟结果表明支护设计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五里铺车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施工过程中"钻孔灌注桩+内支撑"围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周围土体的沉降规律及范围,桩后土体的水平位移等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通过施设不同位置钢支撑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和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原方案在控制变形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且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减小0.36mm.  相似文献   

8.
<正>为安全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稳定坑壁所采取的措施,称为深基坑支护。深基坑支护是地下工程施工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深基坑支护不仅要求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要求,以确保基坑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等的安全。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深基坑支护的结构日益完善,现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重力式挡土结构、喷锚支护结构和组合式支护结构等形式。现以某大厦建设工程为例,某大厦设计0.000为32.15m,基坑开挖深度为-9.50m,场地呈矩形,长约76m,宽约60m,基坑周长约272m。大厦主体为一幢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81000㎡,地下二层地下室。某大厦的东侧与在建的商务中心基坑相连,北临xx大街,西临xx路,南侧为建筑空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深基坑工程建设发展迅速,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基坑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工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也赢得了工程界的重视。本文以某建筑基坑的监测为例,阐述基坑监测的必要性;介绍该工程项目中基坑监测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对该工程建筑基础的监测能快速、准确地反馈基坑变形信息,正确指导施工,保障施工安全,因而对类似的基坑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地下连续墙在各个深度监测点的变化规律,以及基坑周围荷载对地下连续墙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墙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速率最大处位于开挖面附近,累计最大变形位于基坑中部附近;未支撑部分暴露时间和土方开挖量以及基坑周围的荷载大小对地下连续墙的变形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