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拉克公然武力吞并科威特使国际社会为之震惊,也是美始料不及的。一个时期以来,美国忙于在苏联东欧搞和平演变,调整美欧关系,应付德国统一,对中东无暇顾及,只求稳住局势,相安无事。这种心态影响了美国对海湾局势的判断。据透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以色列谍报机构已发现伊的企图并告知美国中央情报局,但美国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以及由此引起的海湾危机中,美国人最为恼火,这当然不仅是由于几千名美国公民成了伊拉克的人质,更因为海湾既是美国进口石油的最主要来源,还是一块战略要地,有报  相似文献   

3.
在充满战争危险的气氛中,地处海湾危机前沿的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于1990年12月22日—2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了该委员会第11次首脑会议。会议对海湾危机的紧张讨论和磋商有时甚至持续到午夜。会议公报谴责伊拉克的入侵行径,要求它在1月15日之前无条件地撤出科威特,恢复科威特的合法  相似文献   

4.
8月8日伊扭克宣布与科威特合并。伊拉克扶植的科威特军政府首脑侯赛因·阿里上校被任命为伊拉克副总理。科威特首相萨阿德表示继续斗争、绝不屈服;重申如伊拉克撤军愿谈判解决危机。土耳其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海湾危机。《华盛顿邮报》报道,伊拉克战斗机装载化学武器,美驻沙特军队进行防毒气袭击训练。 8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成员国一致通过第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吞并无效。中国代表重申必须尊重科威特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伊拉克要求在科威特的所有外国大使馆24日前迁往巴格达。苏联外交部声明反对诉诸武力和单方面解决海湾危机,如联合国安理会在海湾建立一支国际干预部队,苏将考虑参加。美国务卿贝克对  相似文献   

5.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枪炮声陡然打破了中东地区微妙的平衡。此后中东各种力量围绕如何解决海湾危机和地区安全安排等问题再度分化组合。在这当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是,向以强硬、激进著称的利比亚却自始至终保持着耐人寻味的低姿态。海湾危机更清楚地表明,昔日阿拉伯世界外交“怪球手”的对外政策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海湾危机日益升级、火药味越来越浓的形势下,作为超级大国同时又是伊拉克重要盟友的苏联将采取何种决策,为国际舆论所密切关注。多年来,苏联与伊拉克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特别是自1972年两国签订“友好条约”以来,伊拉克更成为苏联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而苏联也成为伊军火的最大供应国和重要经援国。正因为此,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举就给苏联出了一大难题。是袒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16日穆巴拉克要求美国在海湾延缓三个月采取军事行动。贝克就是否对伊动武同安理会成员国磋商。 17日联合国秘书长对海湾危机感到悲观。贝克征得安理会理事国非洲的埃塞俄此亚、科特迪瓦和扎伊尔支持安理会授权对伊开战。 18日伊拉克宣布将释放所有外国人质。布什会见科尔后说双方都希望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19日伊拉克将向科威特增派25万军队。  相似文献   

8.
出于长远的战略利益、石油供应和法伊关系考虑,既向海湾派军舰和部队,又同美国政策保持一定距离。面对海湾危机,法国继美国之后也迅速采取行动:强烈谴责伊拉克侵吞科威特,要求伊无条件撤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冻结伊、科在法资产;宣布对伊拉克实行武器禁运;在安理会投票支持关于处理伊科冲突的各项决议;以后又推动欧共体通过对伊拉克制裁的决定,并倡议召开了西欧联盟特别会议,使其首次作出军事介入海湾的决议。随着紧张局势的升级,法国在军事上也很快采取了措施:8月8日密  相似文献   

9.
在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两个女婿举家出逃约旦后,美国宣称伊拉克有异常军事调动,迅速增兵海湾和中东地区,并分别在约旦和科威特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同时还派高级官员匆匆出访中东和海湾国家。海湾战争以后,美国一直把遏制伊拉克、推翻萨达姆政权作为其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家认为,美国大肆渲染伊拉克的内部危机和对邻国的军事威胁,在海湾地区制造紧张气氛,目的是促使海湾阿拉伯产油国继续疏远伊拉克并为美国加强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寻找理由,控制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10.
自从海湾危机爆发以来,作为美国在西欧的主要盟国之一的西德,其反应的激烈程度远不如英国、法国两个西欧大国,也不如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其他西欧国家。对于伊拉克侵吞科威特,  相似文献   

11.
海湾地面战争从2月24日凌晨1时(格林尼治时间)爆发,到28日凌晨5时布什总统宣告结束,历时100小时。伊拉克军队全部撤出了科威特。伊拉克在给联合国安理会的信中表示无条件全部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海湾危机的12个决议。此后伊拉克政府又表示将付予科威特战争赔款;同意派出高级军事人员与多国部队方面的高级军事人员接触,为停火作出安排;交换战俘问题将排在双方接触时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2.
《东欧六国纵横》本书详细介绍东欧六国,1989年下半年至1990年上半年发生的剧烈变动。分析演变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概述六国基本国情,介绍六国主要政党组织和重要人物等。全书25万余字,定价4.20元,已出版。《海湾纵横》本书介绍伊拉克侵吞科威特的过程、原因、背景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海湾地区军事实力对此及外国在海湾地区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伊拉克爆发的危机反应不一,主张各异,内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分聚离合。到2月19日,阿拉伯国家对美伊危机立场分三种:一是沙特、科威特等海湾国家和以色列,支持美开战;二是叙利亚、伊朗、巴勒斯坦等,基本反对动武;  相似文献   

14.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宣布科威特为自己的第19个省。此后,联合国安理会共通过了12个相关决议表示谴责和强烈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当天,美国立即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财产,禁止与伊拉克的金融交易和贸易往来,并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对伊拉克境内和伊军和其在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实施大规模空袭,“沙漠风暴”行动开始。这次军事行动从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共历时42天,分为空袭和地面进攻两个阶段。2月26日,伊拉克宣布…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面临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压力,日子很不好过。但仍坚持不退出科威特;美国面对国际上要求政治解决的呼声日益高涨,特别是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动武的调子有所降低,估计海湾危机的僵持局面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6.
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边界争端。战争打完之后,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边界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科威特1961年独立,1963年伊拉克承认科威特独立。两国签署了“关于恢复友好关系、承认和有关事项的协议记录”。伊拉克承认1932年7-8月两国领导人的信件中关于伊科疆界的立场。但两国边界一直没有勘定,争端时有发生。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指控科威特在两伊战争期间蚕食伊拉克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区建立军事哨所和石油设施;还在属于伊拉克的鲁迈拉油田  相似文献   

17.
在军事对峙不断升级的态势下,美对伊目前仍然采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战略,但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国际舆论分析,伊拉克侵吞科威特,是伊拉克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两伊战争带来的经济债务危机,增强自己实力,占据控制中东石油价格有利地位而采取的重大战略行动。美国由于其石油进口的25%来自海湾,为了保护石油来源,进而增强在中东的战略地位,遂乘机迅速出兵海湾。  相似文献   

18.
据联合国估计,由于海湾危机和战争的冲击,1990年中东各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从1989年的6.6%剧降到了-5%。且不说直接受害的科威特1990年财政赤字为180亿美元,沙特为150亿美元,伊拉克则“退回到工业化前时代”,就是其他中东国家也是损失惨重,特别是在经济上与海湾国家关系密切或依赖较  相似文献   

19.
1日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鉴别出氧,他称之为“空气的一个新种”。1778年第一家储蓄银行在德国汉堡开业。1793年“千克”(公斤)首次被法国确定为公制重量单位。1834年英国在其本土及所有殖民地废除奴隶制。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一”南昌起义。1975年包括美苏在内的35个国家签署《赫尔辛基协定》。2日 1990年伊拉克入侵并吞并科威特,由此引发海湾危机。3日 1492年 哥  相似文献   

20.
海湾危机发生后,西欧中小国家反应虽然不象英国、法国等大国那样强烈,但也纷纷发表声明,反对伊拉克人侵科威特,不承认伊对科的吞并,要求伊无条件从科撤军,谴责伊扣留西方人员,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各项有关决议,坚决对伊拉克实行禁运,并不同程度地采取措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对伊拉克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