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函数概念我们要实现四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处理一切,因此必须先认识客观现实,力求掌握其规律。但世界是处在永恒变化中,所以必须从发展变化中认识事物。我们要认识某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重要的是认识该事物的特殊本质。量与质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因此通过事物量的变化认识事物质的变化常常是必要的。又因不同事物的变化,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为此我们不仅要对某一事物量的变化加以考查,更重要的是把不同事物量的变化问的内在联系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对客观现实获得更深刻的了解,才能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进一步改造客观世界。这种量的变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反映到数  相似文献   

2.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一般原理和认识发展的规律是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品牌是哲学     
任立 《科技智囊》2009,(4):I0028-I0029
任何事物达到一定境界时,都可归结为一种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也就是探究事物真理、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建立有效的方法论,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该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以此为人们创造更大的、更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幸福以及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红梅 《科技信息》2011,(16):62-62
由于被划分为任职教育院校,因此我院要以学历教育为主转变为以中级任职培训为主。由此一来,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应认真探讨军队院校任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积极推进军队院校教育的顺利转轨。一、任职教育的特点认识事物特点、掌握事物运行规律是了解事物、改造事物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事物上升运动中的加速度发展规律,认为它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因而认为它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值得探讨的规律。文章讨论了事物按加速度发展的原因,阐述了规律的表现形式以及可能产生的对加速度发展规律的暂时偏离。最后指出了认识这一规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事物的特点和差别将之分门别类加以说明,这就是分类。人们可以通过分类来认识缤纷复杂的大千世界,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分类不仅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撰写说明文和科技文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1 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重要资源信息与知识、智能都属于认识的范畴,关系十分密切但又各有内涵。信息的范畴大于知识和智能。信息是指“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可以表征事物的东西”,也是人类的活动和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留下来的各种记录。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都会产生信息,信息本身是动态的、无所不在的,一切事物都会发出信息。“知识”是信息升华的结果,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与规律、社会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描述。由此可见,信息是反映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概念,智能是研究能力和获取…  相似文献   

8.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社会形态的运行规律以及该社会形态的活动主体的实践规律。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就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促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合生产力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过程。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实践主体不断认识自身规律,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大家明白,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智力或认识的核心成分.人因有思维能力,故可以认识事物的规律.在逻辑性极强的数学领域中,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者是始终不脱离形象,始终灌注着情感、始终借助于想象力的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后者则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综合反映社会现实的思维方式。二者尽管同出于人类思维这一母胎,尽管遵循着共同的认识规律,且其目的都在于揭示和掌握事物的本质规律,但是,在认识现实,揭示事物即使是同一事物本质规律的具体过程中,二者的反映方法、表现手段却是大相径庭,有着明显区别的,这似与条条溪流归大海之理是相契的。本文拟从“质”的探索这一视角,对二者进行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先从认识谈起 我们在大学一年级时,学习了高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函数。当自己还没有认识函数概念的本质时,觉得它比较神秘,然而,一经认识了它的本质,才感觉到:实际中的函数问题是举不胜举的。在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范围内(包括日常生活),那些相互制约和转化着的事物之间的运动规律,其数量和形式关系就是函数。 函数概念是源于生产实践和现实生活的,是劳动人民对大量相互制约的事物的运动规律加以概括和抽象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能够认识它,并用它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服务。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为自…  相似文献   

12.
美的规律是真善内容与完满感性形式统一的规律。凡事物合此规律者,它就美;凡人按此规律塑造,其产品也就美。这是总原则,它适合于一切事物的美。但是,美的规律总原则又是高度抽象的产物,它是总结各类事物美的规律的一般特点所形成,在具体事物中,美的规律的具体表现又是复杂多样的。如果以内容形式这两个因素在其统一体中的地位及其对美的影响为依据,那么美可以分为侧重于内容、侧重于形式,以及内容形式高度统一三种类型,美的规律在这三种类型中的表现都不相同。为了认识美的规律具体表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下面略作剖析,看看它的三种主要形式具体特点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规律问题是辩证法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对规律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哲学其他问题研究的深入。传统的规律观认为,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在人与规律的关系上,传统的规律观认为,人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改变或消灭规律。我们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观点应该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14.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认识领域都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L升性和周期性。境界论是中国传统哲学所讨论的一个重要命题。冯友兰的四境界说是对传统境界论的继承和发展,它揭示了人类认识水平和自我修养的上升性、周期性、过程性和层级性。在其本质上,与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理想化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探索事物内在本质及规律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论思维方法。物理学中的很多概念、定理和定律的形成,都是在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概括,对研究过程进行简化的条件下得来的。本文以物理学中所涉及的部分概念、定理和定律为例,并结合多年来教学中对他们的认识和理解,针对物理概念如何模型化、物理过程以及物理实验如何理想化进行阐述,这样有助于对物理概念、定理和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也是研究和探索其他事物的一种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燕 《科技信息》2010,(17):I0104-I0104
统计工作是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以认识其规律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它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个阶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是为认识事物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进行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7.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问题,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个问题的科学解决,必将有助于我们按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的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即它们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育规律也是如此。作为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的德育、智育、体育,它们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是客观地摆好了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坚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认识事物的原则,科学地搞清它们的客观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例谈陈利燕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间接就是通过某种中介物的作用来认识,概括就是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学生具有探索新知...  相似文献   

19.
中学化学的知识点约有400多个,从学科来讲,它有一定的普遍规律,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出发点,但普遍性中往往存在着特殊性,这同样也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文将就中学化学知识点中的这些特殊性作一综合与归纳,试图变换一种认识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纵现世界创造学的研究历史,成千上万的创造学者们在各自的创造学研究专著中各抒己见,对创造的内涵和定义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概述和解释。但是,从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概速和定义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迄今为止,人们对创造的概念的阐述和解释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很难用于指导我们的创造实战。作者根据自己从事创造活动的实践经验,对事物构成的本质认识,对创造成果构成要素的分析,对创造行为、过程和活动的规律的分解以及对创造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研究认为:创造是对现有事物构成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化合)或分化(分解),是在现有事物基础上的进步或完善,在现有事物基础上的发明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