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
总的来看,《易经》强调“阳”主“阴”从,但并不因此否定“阴”的一方在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阴”所具有的“柔”的品格为《易经》所称道。老子继承、发挥了《易经》的重柔思想,提出了其“持柔”、“守雌”、“守静”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无为”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3.
人们历来对老子哲学特别是其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思想——无为主义或者说无为论存在着较多的歧见甚至误解和曲解,而要辨明是非,关键是首先应切实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本义,从而弄清老子提倡无为主义的政治目的和意义,分析其在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独特意蕴和理论功能,为正确地研究和评价老子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为此,本文从“无为”即“自然”、“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含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以"道"为核心概念,运用"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主张"道法自然"的治理模式,强调"无为则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方法论,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治思想基础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理境界,最终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状态。《老子》主张从解构的角度审视权力和政治的功用与同时代其他各家思想的治理向度迥然不同,不仅促成了古代中国社会"治世"的出现,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有限政府构建和深化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五千言的《道德经》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智慧,一直以来人们片面地认为老子重视生而忽视死,强调生命的无为而否定生命的有为,关注人的自然生命而轻视社会生命。本文结合《道德经》文本,通过对生与死、有为与无为、人的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关系的辩证分析,重新认识老子的生命哲学思想,体悟老子生命价值观中的辩证智慧。  相似文献   

6.
战国简本《老子》是迄今所见最接近《老子》祖本之本,通过对战国竹简《老子》第九章的校注,我们发现老子思想充满了辩证色彩,他以美与丑、善与不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先与后等互动相生和辩证统一的自然哲学观启示世人:由于人与人之间须相互依存才能存在,因此即使是圣人也须以身为范、不能任意妄为。老子进一步认为,万物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由此推理,国家运行和社会治理也须顺其自然,一旦违反万物所“成”之道,将会遭到“不成”的反噬。  相似文献   

7.
“无为”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它的实质是要统治者“无为而治”,重视发挥民众力量,以实现“无不为”;“辅万物之自然”,以达到“功成事遂”.老子的这种“无为”思想同“温州经济模式”有着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从老子的“无为”思想审视温州经济模式,对于深入认识和进一步推广温州经济模式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绝学无忧”的三种不同的解释入手,分析了老子的经历与思想。认为老子本人博学睿智,《老子》一书引证丰富,博大精深。老子在书中不光显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表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法。老子的学习观是和他“无为”思想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老子》讲“道”超越感觉经验的有限与浮浅,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领悟力和整体直观能力;讲“道”的“自然”、“无为”特点,包含着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睿智;讲事物否定的辩证法,使人能自觉恪守柔弱无为的原则,不固执于一得,不逞强于一时;讲得道者“上德若谷”的包容性,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本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老子的思想崇尚柔性,认为坚持柔性就是回到了生命之根。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老子的尚柔思想不谋而合。这一思想具体体现在她的代表作《到灯塔去》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拉姆齐夫人的柔性,二是灯塔之光体现出的柔性,三是景物描写所折射出的柔性。“柔”在小说中贯穿始终,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所有的人物实现了内心的和平、精神的升华,并最终到达了“道”。  相似文献   

12.
郭店楚简的发现,学术价值很大。1、有文献交流史的研究,可推知早期道文献主要通过教育、不同的儒道学派、列国间相互交流以及战争等途径来传播。2、有助于了解先秦简策形制的变化、发展及规律,从而了解先秦时期古书的形成及书籍特点。3、《老子》甲、乙、丙3篇出土,为解读老子其人其书提供了新的说法:《老子》一书应成书于春秋时期,为老聃的著作;老聃与太史儋实为二人,简本《才子》出自老聃,今本《老子》出自太史儋,二者不同一传承系统。早期儒道思想有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反”是《老子》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作为“道”之“反”,具有“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循环往复”三种含义。老子的“反”之道的表达方式可以概括为:以不为为,以不争争,以不先先……这种“反”之道,为人们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生存之道。由此看来,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恰恰揭示了他的生命哲学、生存哲学的特质:谦下、守弱的“无为”与居上、刚强的“无不为”合二为一。这既表现了老子哲学所包含的大智慧,又反映了老子哲学所隐含的权术和阴谋。  相似文献   

14.
《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纵观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老子》都有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老子》的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方法论和艺术论诸方面来观照《老子》思想的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5.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3,(12):44-45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被很多人所熟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属性,看待一个事物要辩证的看它的正反两面,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大成,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揭示了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相似文献   

16.
《老子》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其哲学基础是“道”。“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指导原则。挖掘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提高和增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加强和深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老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水”、“柔”、“朴”及“无为”等,以后现代主义的语言结构解释了《老子》中的道的作用,并通过《老子》的思想反醒20世纪理性主义(二分法思维结构)的有限,展现出老子思想中共视与开放的思维系统。  相似文献   

18.
老予主张“顺其自然”、“无为”、“无争”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以“无事”、“无为”、“无争”达到“安平太”的处世伦理观。面对高速发展、竞争激烈、色彩缤纷、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人类恰恰可以运用老子思想控制私欲、消除恐惧,树立老子的处世伦理观,寻找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9.
老子多次谈到:圣人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实行不发号施令的德政教化;让万物自然地产生而不去人为创造。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强加自己的意志。老子“顺应自然变化”、“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也非常适用。  相似文献   

20.
郭店竹简本《老子》出土后,学术界对其版本及相关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从竹简形制、抄定时间、内容等方面,结合传世文献对郭店楚简《老子》进行分析后表明,郭店楚简三组简本《老子》是对《老子》流传本的节选摘抄,原本《老子》很可能有五千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