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红楼梦》蕴藏了大量有关服饰文化方面的内容,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形制及文化内涵的重要素材,具有很好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审美价值。为此,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服饰的分析.探索传统服饰文化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解读《红楼梦》服饰与人物地位之渊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楼梦》人物服饰多姿多彩,富涵有丰富的服饰文化。本文从服饰的造型、材料、装饰品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典型人物服饰形象进行了剖析,论述了《红楼梦》人物服饰形象是表现其身份、地位和个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丰富多彩。作者曹雪芹将自己对服饰方面的独特研究充分表现在小说人物身上,并频繁再现在人物的头饰、款式、衣料、纹样、颜色等方面,既鲜活了人物性格,又展示了中国服饰文化,包罗万象,美妙绝伦,艳丽多姿。  相似文献   

4.
解读《红楼梦》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楼梦》服饰是清代服饰文化的缩影。为了探究清代服饰的社会制约因素,文章从《红楼梦》服饰的外在表现形式入手,分析了对清代服饰产生影响的各项社会因素,从而得出——清代服饰同时受到服饰政策、文学政策、等级制度、传统戏曲服饰、清代家族排场以及社会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制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从面料、图案、色彩、服饰佩件、美感神韵等元素着手,论述了《红楼梦》服饰对现代服饰的深远影响,指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传承传统时,需融入自己的创作思想,用现代生活的理念和时代精神重塑传统,使其既展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精神和民族神韵,又别具现代风尚。  相似文献   

6.
<正>在《红楼梦》中,有不少串场性人物,他们常活动于红楼世界的总过程或某流程,虽然不时露面,使人看到他们的存在、可又缺少浓墨重彩地细腻刻划,露面时虽仅三言两语或仅一举手一流盼,都又使人感到他们是那样栩栩如生,性格独具;虽然他们的独立活动不多,总是在人际交往中串场性出现,却又是独具艺术创造与审美价值,具有多方面艺术生命活力的人物,尤氏就是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人物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错乱的现象,从《红楼梦》版本的流变以及曹雪芹的女儿崇拜观来看,《红楼梦》人物年龄错乱是曹雪芹在有意、无意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李奕 《科技信息》2009,(10):115-115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大都引自古诗或以谐音寓意,并能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和命运。《红楼梦》中姓名具有深刻内涵,不可漏译。本文分析了霍克斯在《红楼梦》中的人名翻译。在翻译中,译者依据不同情况采取了音译、意译、不同称谓、译音译义、用法语与拉丁语以及增词等各种手法,将《红楼梦》中众多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明了反倒思维的意义及其在数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构造反倒的六种方法,论述了反例思维在数学教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环 《科技信息》2009,(6):93-94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人物服饰及配饰的描写,这些古代服饰的翻译无疑是一大难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杨译本翻译的分析来总结其采取的有效翻译方法,作为今后翻译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文化大融会的乾隆时代。曹雪芹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巨著《红楼梦》带有浓郁的萨满色彩。萨满“三界”、“三魂”说,“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等观念在《红楼梦》文本中得到了艺术渗透和升华。  相似文献   

12.
仲振奎的《红楼梦传奇》是清代第一部敷演《红楼梦》的戏曲作品,在红楼梦戏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其对袭人、王熙凤人物形象的歪曲塑造,对《红楼梦》思想内涵的庸俗理解,造成了对《红楼梦》的误读,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外在的改编困境,另一方面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是一部人文小说,是中华五千年独特文化发展的特殊结果。它从描写人的各类情感——人情入手,着重揭示了中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兴衰更替、历史循环的悲剧文化,并间杂着作者对自己家世、明亡清兴、康乾盛世的衰落,乃至对人生、社会的哲学思辨。它所揭示的文化悲剧,内涵极为博大丰富,最突出的莫过于君主专制统治"一代不如一代"的铁律。今天的人们研读《红楼梦》,应主要着眼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开辟新世界的征途上超越历史悲剧,真正汲取它所深刻揭示的广博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进而塑造新时代的先进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15.
儒家“比德”观是一种以物观德的道德认知形式,“比德”观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人物时将“比德”观渗透进去,使整个作品产生了独特的美学韵味。从“比德”的角度来理解红楼梦的人物乃是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用艺术辩证法系统剖析《红楼梦》是个全新的角度,本是作的艺理论新《红楼辩证析》的“前言”。它从艺与生活、艺创作与优秀思想化传统的关系,概括地论述了《红楼梦》含有艺术辩证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张庆善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9):F0003-F0003
富鹏同志的新著《〈红楼梦〉人物性别角色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一本值得期待、值得重视的红学著作,是近些年来《红楼梦》研究的重要成果。性别角色研究是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研究成果也已经开始被应用到许多不同的领域。不过到目前为止这一研究成果还很少被运用于国内的文学研究当中,而运用到《红楼梦》研究中的就更少了。据我所知,富鹏同志是红学界中最早运用性别角色理论研究《红楼梦》的学者  相似文献   

18.
朱耕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4):96-97,104
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杨宪益与霍克斯就《红楼梦》两种译本的书名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杨宪益的译名《红楼梦》比霍克斯的译名《石头记》包含了更深邃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并且,杨宪益的译名与霍克斯的译名相比,更忠于原著作,较多地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而在全球化时代异化策略更有利于保存民族文化特色和传播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贺芳 《科技信息》2008,(23):201-201
语境的理解是否恰当,影响着文学翻译的质量。本文试从文化语境中的礼俗文化,典籍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这四个角度分析其对《红楼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典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最高成就,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英译本也承担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责任。本文从后殖民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英译本中在处理文化意象是各自所用的翻译策略以及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指出两个译本呈现出一种"殖民化"与"反殖民化"的对峙,而前者的翻译更有利于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