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语言交际过程中两种特殊的替换形式,是很有趣的语言现象,禁忌语和委婉语的产生,发展,都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原因,被保存下来的古代有关禁忌和委婉的文献资料以及对这两种形式的深入探讨,对于我们研究社会历史、语言学史和社会语言学都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明 《科技信息》2010,(32):I0390-I0391
本文禁忌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本文从数字禁忌、颜色禁忌等方面对英汉语言禁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减少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禁忌语造成的交际障碍.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刘利娜 《科技信息》2011,(19):182-182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对比汉英中的禁忌语,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禁忌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规范并约束着人们的言语行为和社会交际,它的产生和语用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以及面子原则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禁忌语的产生、禁忌语的表现手法以及英汉禁忌语在表达方面的差异,使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有效交流,避免误解与冒犯。  相似文献   

5.
王艳琳 《科技信息》2010,(10):142-143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禁忌规范了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所以,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因传统或社会风俗不同,会引起对方强烈反感,结果导致了有些词语我们要避免使用,就是禁忌语。跨文化交际是现代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语言禁忌现象可以使跨文化交际更加得体。汉语和英语中的禁忌语反映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此从语用角度看汉英禁忌语的异同对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英禁忌语语用原则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总结出了三条共同的禁用原则并对汉英文学的语用和动物习语等方面的禁忌语语用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几乎存在于日常交际的各个方面。不同的语言存在着不同的禁忌语,如果不了解语言禁忌就可能仅仅因为使用某个词或触及某个话题而引起别人的强烈反对。所以对于学习英语的人来说,了解英汉禁忌语是很重要的。本文谈了英汉在禁忌语方面的异同及禁忌语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禁忌语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语言现象,其产生和使用受不同民族的文化、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制约并渗透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英汉禁忌语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相同之处和名字、数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对比分析,旨在了解掌握英汉禁忌语知识的基础上,避免因不同的禁忌引起的文化冲突,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交际场合,尤其在跨文化的交往中,谁都会遇到禁忌的问题,而语言禁忌则是社会禁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达到较好的语言交际效果,削弱令人不快的或不便明说的禁忌语所带来的敏感性和刺激性,使得语言变得优雅,含蓄,中听,本文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常见的禁忌语,主要范围大致为:1.生、老、病、死;2.性和排泄以及人体某些部位;3.宗教和宗教信仰;4.英语中的种族与汉语中民族及性别歧视;5.咒骂和猥亵语.通过中英禁忌语比较分析,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英语禁忌语,以期中西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如此快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中日跨文化交流会更加频繁,为了减少冲突和摩擦,消除隔阂,促进中日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发展,了解对方文化,尤其是对方文化中的禁忌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禁忌文化涉及广泛,本文就从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涉及到的饮食禁忌,馈赠禁忌和政治禁忌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为中日跨文化交际者提供经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进行交际的工具,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结合交际在第一语言习得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指出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并阐述了交际在英语学习中的必要性及要达到课堂教学交际化。  相似文献   

11.
礼貌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规范之一,语言活动中的礼貌同样不容忽视。任何一种语言交际都受制于当时的语言环境,交际中的礼貌语运用也必须充分考虑具体的情景、社会、文化、认知等语境,才能正确表达,达到良好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动态过程,各种语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交际得以进行,交际过程中语言选择要与语境相适应;交际双方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语言使用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构成的交际语境。只有当交际的语言选择顺应语言语境和社交语境时,交际才能顺利,否则就会出现问题,而"入乡随俗"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境顺应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3.
针对通信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从按计划、成比例同步发展,靠企业盈利、均衡发展及依靠公共投资、按自适应方式发展等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最后从较深层次经济改革中选择出我国通信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就吉林省电信通信公用性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消极心理信息传递呈现出生态模式:传递过程分为发送、传递、接收与反馈三个环节,信源和信宿无时无刻不与网络进行着信息交换,并受到网络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个信息生态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和修复能力,能够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中消除消极心理信息的不良影响,从而成为社会信息生态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引人了地理迁移关系模型和社会网络人类动力学模型,将前一个模型中的“1个原型网络系统和2个变形网络系统”转换为演变过程的原始状态、迁移及适应3个阶段,将后一个模型中的“社会网络的典型特征——较高的集聚和较短的平均路径”分解为2个类型(非群体类型和群体类型),作为我国移动通信量人口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我国各省的包括3个人口迁移指标、4个人口技术构成指标在内的人口学数据系统,针对3个重要的移动通信指标,分别解释人口学要素与移动通信量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1)应用地理迁移关系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演变阶段人口迁移对移动通信使用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保持原有链接、构建产生新链接而完成的;2)应用社会网络人类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人口技术构成因素对移动通信使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的功能是探索真理、研究学问、创新知识、培养新人,其文明程度和文化程度总是整个社会的制高点;大学通过文化传播、规则传播、人才传播、制度传播等形式,扩散文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是"社会文明极"。但过度商业化的侵袭和改革滞后,使中国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有所失落。必须通过重建大学理念、重塑大学宽松自由的办学环境、重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重树大学校长的职务理想和文化自觉、重觅文人的"内省"传统等,使大学的"社会文明极"地位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的人际交往理论蕴涵着哲学语境下的和谐意义,并为社会管理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开辟了一条理性之路。在理性光辉照耀下,通过“主体交往资质”和“理想话语环境”的实现以促进人际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走向新和谐。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传播形式.本文通过对现代传播中网络传播利弊的分析与总结,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加强网络传播的高效管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传播学的发展与变革和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社会存在的变革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传播学学派纷繁复杂与此不无关系。因此只要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未能统一,建立一个统一的传播学学科体系便难以进行,此时我们较为务实的做法就是对传播学的理解应追溯其产生的特定社会时代背景及社会思潮,把握学科发展的哲学根源以及应用范围,不宜拘泥于学科本身的框架,避免学术思想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的交往行为和伴随而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生动具体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产生于人们最基本的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它与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时代的大趋势和重要背景,一体化生存方式下人们交往问题凸显。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