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我国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因为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目前广泛用于地震设防地区。本文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建筑设计人员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近年地震的频繁发生,各地建筑物受到了或轻或重的损坏,抗震加固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新的抗震加固规范和建议。在震区的多层框架结构由于当地抗震烈度的提高同样需要进行加固。该文就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加固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抗震加固的研究背景和地震知识的相关理论,包括地震的类型,成因和强度等。其次讨论了钢筋混凝土抗震加固的原则,论述了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给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抗震加固时应考虑的若干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固方法将来可能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世界各地高强度地震频发,我国也未能幸免于难。通过不断分析地震灾害中建筑的主要破坏形式,以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基本依据,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主要理论进行说明并提出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未经抗震设计或抗震设计不合理的框架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所受到的破坏难以修复。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通过梁柱及节点箍筋的配置、纵向钢筋的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等几方面,合理地采取构造措施,使抗震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结合现行有关规范及工程实践,提出了框架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节点区域因具有相对较大的刚度而设置一定范围的刚域。刚域范围的设定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损伤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影响。文章采用基于柔度法的纤维有限元方法,考察了不同的刚域设置方法对结构地震反应和损伤发展的影响,并结合我国抗震设计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志飞 《工程与建设》2011,25(3):359-360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强烈地震作用下一般允许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客观地评价结构地震损伤水平是判定结构抗震性能和预计地震可能造成的损伤的关键环节之一.文章回顾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各种损伤模型的优缺点,并对常用的模型提出了一些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未经抗震设计或抗震设计不合理的框架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所受到的破坏难以修复.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通过梁柱及节点核心区箍筋的配置、纵向钢筋的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等几方面,合理地采取构造措施,使抗震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结合现行有关规范及工程实践,提出了框架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结构形式,未经抗震设计或抗震设计不合理的框架结构,在遭遇地震时所受到的破坏难以修复.框架房屋的抗震设计通过梁柱及节点箍筋的配置、纵向钢筋的配置、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等几方面,合理地采取构造措施,使抗震结构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结合现行有关规范及工程实践,提出了框架房屋抗震设计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震动持续时间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收集到的112条美国地震记录,研究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单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累积破坏的影响,统计回归出适合于单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考虑持续时间影响的抗震设计反应谱修正系数的表达式,并给出了如何把单自由度的研究结果推广多自由度中去的方法,从而为把地震动持续时间应用到抗震设计中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都江堰市填充墙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的震害情况,通过对比主体结构与填充墙的震害并参照主体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研究了填充墙自身的抗震性能.首先,统计分析了都江堰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的震害情况,结果表明主体结构满足我国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然后,将主体结构的地震反应划分为弹性反应和非线性反应两种,对比了这两种状况下填充墙与主体结构的震害,统计结果表明在这两种情况下填充墙的震害都明显高于主体结构,尤其是主体结构反应为弹性反应时,填充墙分别出现了15%和17%的严重开裂和倒塌;最后,探讨了填充墙构造措施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发现其现有构造措施不能满足地震作用下保持平面内完整性的作用,存在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隐患.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填充墙地震破坏机理及其加固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带缝钢筋混凝土高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并总结了作者新近研制的一种抗震自控结构——带缝钢筋混凝土高剪力墙的设计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评估了影响带缝剪力墙性能的主要因素,指出了作为结构关键控制部件——沿缝槽方向的剪连结对结构整体抗震表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剪连结的设计恰当时,即可使其在地震中吸收最多地震能量,使带缝剪力墙的地震反应得到最佳控制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文章概述了建筑物破坏情况,由此总结出砖混结构的房屋损毁最为严重,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也有较严重破坏。通过历史震害记录表明,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小,钢结构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建议应大力推广钢结构体系在我国的应用,特别是在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办公楼、住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多年不逼、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汶川地震解读砌体结构抗震设计新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材料明显的脆性性质,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差.因此,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人们所关注.结合汶川地震,分析了新规范中关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设计的修改要点.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是我国火电厂主厂房最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阐述基于结构性能的地震反应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评述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并提出应用该方法对电厂框排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多层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在加固前后以及火灾前后的抗震性能变化情况,围绕火灾后多层工业厂房的加固设计和抗震性能分析展开研究.首先,建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后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随后,介绍某多层工业厂房结构特点和火灾后结构损伤情况,据此综合利用增大截面、粘贴钢板和粘贴纤维复合材料等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加固设计;进而,建立了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结构动力特性和弹性地震响应分析;最后,进行了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探究了火灾前、后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和加固措施对火灾后结构抗震性能的改善,并探讨了不同地震动特性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后,整体结构地震响应明显大于火灾前,层间位移角最大增加了143%,且不同楼层层间位移角的增大幅度与楼层受火情况密切相关;近场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大于远场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可达远场地震作用的2.71倍;所提出的加固方案有效提升了结构抗震性能,罕遇地震作用下底层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少115.7%.研究成果可为多层工业厂房火灾安全性评估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性能指标的选择和量化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价至关重要。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墩的地震反应特性,确定采用曲率延性系数作为性能参数,并给出桥墩在地震作用下曲率延性系数对应各性能水准的量化值。分别以位移延性系数、位移角限值以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性能评价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桥墩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高墩而言,曲率延性指标更为合理可靠,尤其是在强震作用下能够更准确反映墩柱的内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9.
类伟锋 《科技信息》2011,(3):335-335,326
近年来,随着抗震理论的深入发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上,"强剪弱弯,弱梁强柱,更强节点"已经成为工程界的共识这种"能力设计"的思路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依次在梁端和柱端出现塑性铰,通过塑性耗能机构避免在较强的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严重损伤和在更强地震作用下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局部或整体失效。而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结构达到预计的最不利非弹性反应之前不应出现剪切失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抗震设计思路,抗震措施,抗震设计思路中的不足,抗震分析方法四个方面,对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思路及我国设计规范中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