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价电子能级结构理论对金属表面的原子能态进行分析,计算了表面原子结合能,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表面超额焓的经验计算公式。将此公式推广到金属液固比表面焓、液态表面张力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  相似文献   

2.
贵金属与钙二元合金的形成热Miedema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Miedema理论计算了Cu-Ca,Ag-Ca和Au-Ca三个二元系统整个成分范围的固态合金形成焓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发现计算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讨论了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电子轨道能量等对合金形成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德拜-休克尔公式计算的活度系数为基础,由计算机曲线拟合,给出了水溶液中电解质相对偏摩尔焓的计算通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Anderson-Newns模型扩展,计算F、Cl、Br、I等卤族原子在NaCl和NaI表面上的化学吸附能否△E和电荷转移△Q。  相似文献   

5.
用MNDO法研究了亮氨酸、异亮氨酸分子几何构型与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分子中非键合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计算表明,N-H…O=C分子内氢键不易形成。用各种方法计算了它们的气态生成焓,并加以比较。还发现在异亮氨酸中1,4-相互作用引起的扭曲效应是存在的,文中给出其校正值[s']。  相似文献   

6.
用差示测温技术测定了Fe(CN)3-6/Fe(CN)4-6体系及Ag/AgNO3体系阳极过程的热效应,实验中采用热敏电阻测定电极表面的温度变化,利用电流、电极电位、温差和极化时间等数据,运用热电化学基本方程得出电极反应的焓变值.实验结果表明,由热电化学方法决定的焓变与由相对应的离子的热力学数据计算得来的焓变的差值为一恒定值,进一步得出298.15K下标准氢电极反应的绝对熵值为88.4J·K-1·mol-1.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算合金形成焓的改进Miedema模型和考虑纳米颗粒表面效应,研究了钛基二元纳米合金形成焓的尺寸和成分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钛基二元合金纳米颗粒的形成焓依赖颗粒尺寸,显示了明显的尺寸效应.纳米颗粒的形成焓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当粒径减小到某一临界尺寸时,纳米合金的形成焓由负值转变为正值,从而降低了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当颗粒粒径小于10 nm时,纳米颗粒发生成分聚集,这种成分聚集发生的趋势取决于纳米合金的表面形成焓.  相似文献   

8.
用非绝热近似含时薛定格方程对O2在Ag(110)表面上的吸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时,主要呈现氧的分子态吸附,氧处于电荷转移状态O2^-;较高温度时,主要呈现氧的原子态吸附,吸附过程可能经历电荷转移状态O2^-;氧分子的振动激发,有利于分子态吸附,但对原子态吸附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2,4—二甲基卤代苯热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Gaussian98程序包中的AM1法,通过UHF计算对模拟设计的2,4-二甲基苯系列化合物的5种热解途径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卤素的存在对本系列化合物甲基C-H键的热解断裂难易有影响且表面为“二分组效应”,即F,Cl对苯环上甲基C-H键有热活化作用,而Br,I有热稳定作用,但差异不大。对于C-X键,江卤素原子是Cl与I时,卤代苯上的C-X键的热反应活性大甲基上的C-H键。对以上结果从优化的几何构型、自由基的生成焓及相对总能量上进行了分析,且得到相一致结果。  相似文献   

10.
镁基碱金属二元合金热力学性质的理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Miedema理论,系统地计算了镁与碱金属组成的二元合金系统的液态混和焓和固态合金形成焓。根据理想溶液理论,还计算了Li-Mg系统在1000K时的熵、以及自由能-成分曲线,所得的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第一原理赝势方法计算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1.
用UMP4/6-31G//UHR/6-31G方法计算硫代γ-丁内酯脱羰基和脱羧基反应的两种模式的绝热势能面和焓热能面,在绝热势能面和焓热能面上,脱羰基和脱羧基反应均以协同模式进行,二者的焓势能分别是378.1,403.9kJ/mol。  相似文献   

12.
该文提出了共轭烃的广义键焓加和性规则,分子中的C-H键键焓仍作定值处理,而C-C键键焓的平均值看作分子平均总键级的线性函数,按此键焓加和计算的原子化热是相当准确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光光度法得出烷基多胺醚在碧玉和磁铁矿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碧玉和磁铁矿对烷基多胺醚的吸附量下降;在同等温度下,烷基多胺醚在碧玉表面比在磁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大。进一步计算出碧玉吸附烷基多胺醚的吸附焓为ΔH=-11.04 kJ/mol,介于物理吸附焓和化学吸附焓之间;磁铁矿吸附烷基多胺醚的吸附焓ΔH=-6.76 kJ/mol,为物理吸附;碧玉的吸附焓较大,说明烷基多胺醚对碧玉有更强的捕收作用。烷基多胺醚阳离子的键合原子静电荷比十二胺阳离子更多,更易于与矿物表面发生键合作用;烷基多胺醚阳离子的最高占据轨道与最低空轨道能量差(Δε)比十二胺阳离子的小,其反应活性更高,捕收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贵金属与锡二元合金的热力学性质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Miedema理论计算了Cu-Sn,Ag-Sn,Au-Sn三个二元系统的整个成分范围的固态形成焓和液态合金混合焓以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并将计算结果同已有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同时讨论了原子尺寸因素、电负性、电子轨道能量等对合金形成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质阻挡放电中Ar—Hg等离子体辐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碰撞、辐射、原子和分子的计算模型(CRAM)模型介质阻挡放电中Ar-Hg等离子体的动态特性。在本模型中,不仅考虑了汞原子内部能级的跃迁,也考虑了准分子的形成过程。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非平衡特性出发,对等离子体的演化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在发展了一种新的处理电子、离子复合方法的基础上,得到了Ar-Hg等离子体的演化规律。此外,还研究了汞原子的共振辐射及准分子辐射强度与电源频率和管壁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普适分析型的嵌入原子模型,通过拟合纯元素的晶格常数、空位形成能、结合能和体积模量等,确定出Al、Fe和Zr的嵌入原子模型参数,并用该嵌入原子模型分别计算由Al、Fe和Zr元素构成的3个二元系以及三元系中的有序合金化合物的形成焓。计算结果与已有的实验结果和第一原理计算结果符合得比较好。从计算Al-Fe-Zr所组成的三元有序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焓得出的金属间化合物稳定性趋势与三元相图相符合。  相似文献   

17.
用新型的具有恒定温度环境的反应热量计,以一定比例的DMSO与DMF混合溶液作为量热溶剂,分别测定了反应物和产物的溶解焓。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不。得到固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Hm=224.453kJ.mol^-1,计算出了配合物Co(SAO)2.2H2O的标准生成焓ΔfHm=-957.205kJ.mol^-1。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能级的精细结构,将谱线能级用类氢近似细分,改进了平均原子模型中束缚.束缚跃迁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用改进后的平均原子模型计算高Z元素Au等离子体在一定温度和密度下的辐射不透明度,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原平均原子模型更接近Monte-Carlo模型的计算结果,而且计算量比Monte-Carlo模型少得多.  相似文献   

19.
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机理的键级守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键级守恒-Morse势方法研究了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以Ni晶面为模型催化剂,应用BOC-MP方法计算了甲烷在有氧与无氧参与下的解离反应及CO和CO2生成反应中各基元反应的活化能垒和反应热焓。计算结果表明,无表面氧参与下的CH4直接解离途径更可能发生;由CH(s)生成CO比由C(s)更易进行。  相似文献   

20.
首次应用矩阵法推引L-S耦合原子谱项,计算结果很好。该法能抓住关键通过手算求出L-S耦合原子谱项,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