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东秦岭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发育了许多Z字型叠加褶皱。它们是由近直立的片麻岩和长英质脉形成的。不同于兰姆赛分类中的叠加褶皱。本文主要讨论它的形成条件、形态特征和叠加样式。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山西段中坡山地区褶皱基底中元古界白湖群中普遍存在新月形、蘑菇形及线形紧闭褶皱,构造解析表明它们是由叠加褶皱形成的复杂露头干涉形式.区内第一期褶皱为NNW向、轴面东倾的同斜-平卧褶皱;第二期褶皱为NEE向紧闭直立-倒转背形向斜、向形背斜、背形背斜及向形向斜.该区叠加褶皱的形成与中元古代初始裂谷闭合及华力西晚期克拉通裂谷闭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宝山矿区位于南岭地区南部,中生代印支期-燕山期至少发生了两期褶皱作用,清楚地记录了自身的构造变形历史;为了解大宝山矿区构造演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通过矿区内褶皱、石英脉、劈理、膝褶等变形构造的分析,首次识别了矿区内两个世代不同方向的褶皱构造的横跨叠加型式。发现早期褶皱(轴面走向NW-NNW向)形态较为紧闭,为斜卧褶皱;晚期褶皱(轴面走向为NE-NEE向)形态较为宽缓,为直立倾伏褶皱。结合大区域褶皱构造线的分析,提出华南地区横跨型叠加褶皱的早期褶皱应为近南北向,晚期褶皱为近东西向。基于矿区内多期变形构造的交切关系、石英脉辉钼矿年龄数据以及区域相关地质事件分析,这两组褶皱构造反映了大宝山矿区乃至华南地区中生代陆内两次变形事件:NW-NNW向褶皱是印支早期华南板块内部强烈构造-岩浆活动的结果;NE-NEE向褶皱是燕山早期华南板块陆内部变形作用的结果。大宝山矿区叠加褶皱变形研究不仅为研究华南大陆叠加褶皱变形特征提供了具体例证,而且对大宝山矿区多金属矿的勘探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层面产状的构造解析,得出了本区至少存在有四期褶皱叠加活动的结论,而通过对小褶皱的构造解析,认为有三期小褶皱的叠加,文章最后对小褶皱的成因作出了探讨。图10,参3。  相似文献   

5.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变形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柯石英、金刚石榴辉岩是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岩石的主体,在这些榴辉岩的未退变质核心、退变质斜长角闪岩及超高压围岩中,保存有大量不同变质时期的宏观—微观变形构造.其中主要的变形构造是在单剪应力状态下,由具有顶端指向NW动向的角闪岩相变形作用D2形成的a型褶皱F2,以共轴样式叠加于纯剪应力状态下榴辉岩相变形作用D1形成的斜卧褶皱F1之上的二次叠加褶皱,总体形态符合Ramsay第三种干涉型.这两期变形作用揭示了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存在两种动力学机制,它们相续作用才使得这些超高压岩石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6.
武当山推覆体中段存在六期叠加褶皱(B_1~B_6),其中B_1,B_2,B_3为推覆期前褶皱,B_4,B_5为推覆期褶皱,B_6为推覆期后褶皱。以六期叠加褶皱为基础,再结合区内存在的反转盆地等拉张性构造,将区内的构造演化序列划分为七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7.
秦岭地轴东段核心部位有规律地分布着一系列卵形褶皱,本文对其中之一的文龙庙卵形褶皱进行了构造解析,该卵形褶皱是由三期褶皱叠加而成。该区变形十分复杂,总的变形体制为塑性流变、韧性剪切、似弯滑、似弯流等;叠加褶皱的形成是在东秦岭开合构造背景下长期发展之结果,既有前寒武纪的塑造作用,也有后寒武纪的再造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对纵弯叠加褶皱观察的基础上,利用软材料模拟了纵弯叠加褶皱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并分析了它的成因、形成方式以及影响因素,着重探讨了模型实验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
用正演的方法研究了直交纵弯褶皱叠加地区早期裂隙产状变化规律,并用两次褶皱后地层产状作一次复平所得早期裂隙产状与原始产状进行对比,查明了地层一次复平引起的早期裂隙产状变化误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校正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十字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轴压承载力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和异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异形柱形式——十字形截面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异形柱的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并采用叠加理论推导了其换算长细比计算公式.通过轴压试验得到了计算模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单肢挠度曲线以及单肢荷载应变曲线.分析结果可知,叠加理论计算、有限元分析以及轴压试验的结果一致表明异形柱的破坏形态为扭转屈曲,同时3种方法得到的屈服荷载吻合较好,验证了采用叠加理论计算异形柱承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在多元泡沫复合驱油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渗流机理、渗流规律的分析,根据质量传输流体力学、化学动力学、物质平衡原理和对泡沫上浮运动等机理的深入研究,建立了多元泡沫化学剂复合驱油渗流数学模型.结合对泡沫流动机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实验研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模型方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了渗流物理实质.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内多数褶皱都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并与正断层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褶皱枢纽与断层走向的位置关系,黄骅坳陷内褶皱样式基本类型大体可以分为纵向褶皱和横向褶皱。根据褶皱的形成机制,这两种褶皱又可进一步分为牵引褶皱、逆牵引褶皱、滚动褶皱、翘倾式背斜、断层位移褶皱、断线转向褶皱以及叠加形成的各种复式褶皱。这些褶皱受构造演化控制,可互相转化。另外,黄骅坳陷内还存在多种成因与反转断层相关的褶皱。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钻头主刃和横刃上各种工作角度及后刀面尾隙角的定义,由新型钻尖(非共轴螺旋面钻尖)的后刀面模型和前刀面模型推导出了各种角度的公式,为利用软件进行新型钻尖的CAD系统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晚期褶皱的运动轴(a_2)方向、早晚两期褶皱轴(b_1,b_2)之间的夹角大小和早期褶皱特征,将叠褶皱分为跨褶、推褶两大类,直跨、斜跨、重褶、横推、斜推5类和12亚类。并对每类变形图像和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钻井机械钻速预测是难题.以前,研究者们常根据现场数据或试验数据,用统计拟合分析方法得出机械钻速的经验或半经验关系式.这些经验或半经验公式包括一些很难确定的系数准确性和可靠性差.为此,作者结合三牙轮钻头有关的理论,建立了空气冲旋钻井钻头的真实数学模型、真实井底模型和钻头牙齿与井底岩石互作用模型,用计算机仿真方法预测出了空气冲旋钻井机械钻速.使用表明,该模型可靠,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械钻速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用于冲旋钻头改进、优化设计和钻井参数优选.  相似文献   

16.
数学公式和化学反应式的混沌序列加密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学公式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数学公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加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TEX表示方法将数学语言转化成理论计算机科学意义上的语言,以理论计算机科学意义上的语言为桥梁,建立了一种数学语言与自然数序列一一对应的映射,然后设计了一个混沌序列生成器以生成不同的混沌序列,再用混沌序列来加密自然数序列,从而实现数学公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加密.  相似文献   

17.
系统生物学研究采用的是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即获取并整合目标系统不同层次的生物学信息,构建适用于该生物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该系统的特征性行为进行系统性研究.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生物系统,已成为系统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癌症的系统生物学模型是对传统的癌症动物模型的补充,主要包括:统计推断模型、生化网络模型、以及组织水平模型等.本文综述了这些系统模型方法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