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家骥 《科学》2007,59(1):53-56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3日宣布,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马瑟(J.Mather)和斯穆特(G.Smoot),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CMB)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他们的工作“将我们带回了宇宙形成的婴儿时期”,“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相似文献   

2.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今年10月9日宣布,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碱金属原子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这种新的物质形态。 获奖的3位科学家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的埃里克·康奈尔、科罗拉多大学的卡尔·韦曼以及  相似文献   

3.
David  Adam  龙亚秋 《世界科学》2001,(11):6-6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发展催化性不对称合成的3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  相似文献   

4.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艾伦·黑格、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白川英树,以表彰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内作出的卓越贡献。 歪打正着 导电聚合物的最初“问世”,说起来颇富戏剧性——源于一次偶然  相似文献   

5.
2004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蛋白质降解的作用.这是以色列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  相似文献   

6.
200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2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 约翰·芬恩和田中耕一是因为“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奖的。库尔特·维特里希是因为“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奖的。  相似文献   

7.
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日本科学家,他们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84岁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加利福尼亚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60岁科学家巴里·沙普利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63岁化学教授野依良治。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因“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分享奖金的一半,沙普利斯因“水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得奖金的另一半。3位获奖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成果  相似文献   

8.
丁滪 《科学》2009,61(1)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8年10月8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海洋生物研究所的日裔科学家下村修(O.ShiInomura)、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沙尔菲(M.Chalfie)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以奖励他们在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00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颁发给俄罗斯约费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若列斯·阿尔费罗夫和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因为他们研究开发出了在高速电子器件和光电子器件中广为采用的异质结技术,另一半颁发给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科学家杰克·基尔比,因为他发明了集成电路。这两项开拓性的工作为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尔费罗夫,1930年3月15日出生于白俄罗斯的维捷布斯克,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因为他“在光学通信领域中光的传输的开创性成就”。另外两位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则是因为“发明了成像半导体电路——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CCD”。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0月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D.Kornberg),以表彰他在真核基因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真核基因转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是怎样被发现的?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领域做一点粗浅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杂志》2008,30(6)
诺贝尔物理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以表彰他们对基本粒子物理学中的对称性破缺问题做出了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杨慧敏 《世界科学》2004,(11):43-44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0月6日宣布,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名以色列科学家和一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有关蛋白质死亡机制的研究工作。 这三位得主分别是现年57岁的阿龙·切哈诺沃(AaronCiechanover)博士和67岁的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博士,两人均为以色列工学院的生化教授;以及78岁的欧文·罗斯(IrwinRose),目前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他们将分享130万美元的奖金。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3位美国工作的物理学家。他们是德国人施特默、美籍华人崔琦和美国人劳克林。 这3位科学家发现了在强磁场中共同发生作用的普通电子在极低  相似文献   

15.
<正>2012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法国物理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和美国物理学家戴维·瓦恩兰,以表彰他们在量子物理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这两位科学家的成就在于开启量子物理学实验新时代的大门,显示不必损毁量子粒子个体,就可以直接观测它  相似文献   

16.
凭借对光的行为和用途的研究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的一位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了描述光的行为的理论;而其他两位则根据这一理论发展了识别原子和分子的激光技术。在130万美元的奖金中,现年80岁的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J·格劳伯(RoyJ.Glauber)获得其中的一半,他的计算为量子光学奠定了基础;71岁的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的物理学家约翰·L·霍尔(JohnL.Hall)及63岁的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研究员、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特奥多尔·W·亨施(TheodorW.…  相似文献   

17.
约翰·马瑟(John C.Mather)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首席科学家,他曾为研发宇宙背景探测(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COBE)卫星做出重要贡献,与实验天体物理学家乔治·斯穆特(GeorgeF.Smoot)一起获得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而COBE卫星为揭示宇宙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10月4日下午,为庆贺马瑟荣膺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位于格林贝尔特的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们,与为他们赢得荣誉的马瑟一起品尝香槟和烤面包。马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在30年间,有许多科学家进进出出,但马瑟却一直呆在戈达德,从事着天体…  相似文献   

18.
乐颖毅  范康年 《科学》2008,60(1):53-55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2007年10月10日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埃特尔(G.Ertl),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维塔利·金茨堡1916年生于莫斯科,1938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940年进入俄罗斯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4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66年当选前苏联抖学院院士 2003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俄罗斯人金茨堡、美籍俄罗斯人阿布里科索夫、美籍英国人莱格特。获此殊荣是因为三位科学家在有关超导体和超流态的量子物理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探索宇宙的奥妙,预测宇宙的未来,一直是人类的梦想。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就是表彰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是美国科学家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和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因为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贾科尼因为在“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取得的成就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