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个体仅为300—500μm的微藻类水生植物,属于蓝藻门、颤藻科、螺旋藻属,由于其活体形似螺旋而得名。该藻多生活在盐碱水域,在淡水、海水、稻田、沼泽、温泉中也有生长。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来,针对稀土对藻类的生长影响已经得到了较多研究.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而开展的稀土元素对藻类的生长影响研究;另一方面是以养殖经济藻类为目的而开展的研究工作.文章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综述稀土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某些湖泊和河流中淡水藻类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形态,并且讨论了其在生物学上的地位以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考虑到淡水藻类在湖泊与河流中的聚集生态,其多样性和所受的胁迫是值得讨论的.近20年来,由于受城市中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南京玄武湖中常见的微藻都消失了.  相似文献   

4.
陈鲁民 《青年科学》2008,(Z2):29-29
树懒是生活在中非和南美洲热带雨林里的一种奇特的动物。它行动极其迟缓.因完全适应了树息生活而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它平时倒挂在树枝上。毛发蓬松而逆向生长,毛上因附有藻类而呈绿色,在森林中难以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有机氮化合物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尿素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溶解有机氮化合物对骨条藻等海洋浮游植物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有机氮可作为藻类生长的一种氮源,能被藻类间接或直接地吸收利用,对藻类的生长起到维持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伶仃水道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珠江口伶仃水道进行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群落特征诸方面的调查,得出珠江口伶仃水道共有93种浮游藻类、30种浮游动物、27种底栖动物出现.藻类总数量分布最高为105个/L级别,浮游动物最高数量为606个/m3,底栖动物栖息密度最高为110个/m2.绝对优势种有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桡足类的中华异水蚤(Acartilasinensis);软体动物类的红肉河蓝蛤(Potamocorbularubromuslula)等等.珠江口伶仃水道盐度较低,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主要以淡水性群落为主,而在盐度较高样点,以咸水性藻类占优势.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为沿岸性水系种群及咸、淡水交汇水系的低盐群落.多样性指数为浮游藻类>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7.
铁锰微量元素对淡水藻类的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玉渊潭湖自然水体中的藻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3+,M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3+能极大地促进藻类对N,P的吸收,使藻类成倍的增殖,各质量浓度(ρ)表现的促进作用强弱顺序为500,50,5,5 000μg.L-1;在营养充分时,Fe3+可能会成为诱发水华的主要因素.Mn2+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低于Fe3+,试验结果表明,最适ρ(Mn2+)为50μg.L-1,当ρ(Mn2+)=40 000μg.L-1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镉(Cd)、铅(Pb)和镍(Ni)对三种淡水绿藻的生长影响。浮游藻类植物在水生生物链中处于第一级,因此,以不同途径进入天然水体的重金属,使水体中的藻类区系受到毒害,镉和铅使淡水藻类的线粒体细微结构改变,核质变化,毒性产生以及细胞体系缩小等。  相似文献   

9.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纯净、最深、最与众不同的湖:贝加尔湖。它地处亚洲的中心,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那里生长着透明的鱼和能在淡水中生活的海豹。  相似文献   

10.
<正> 淡水海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孔动物,种类较少。它们多生活在缓流的小河流或池塘中,固着在水中的石块、水生植物或其他外物上生长,为群体,体形不规则。淡水海绵干制品可入药。有时发生在输水管内,造成阻塞。河南省的淡水海绵未曾有过报道,我们于1985年在林县和信阳县采得2种,这是河南省淡水海绵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天然淡水湖泊中春季鲫鱼对环境因素的选择性,于2009年3个时间段(4月11日至19日、4月27日至5月8日、5月20日至29日),用同一种型号的鱼笼对上海大连湖的鲫鱼进行定点重复捕捉.结果表明,3个时间段,藻类生境中鲫鱼捕获量一直较高,芦苇和菰生境中捕获量依次下降,而藻类和无草区生境中捕获量依次上升;3个时间段,水深大于等于2m生境中鲫鱼捕获量低于水深小于1m和介于1~2m的生境中的捕获量.在水深介于1~2m的生境中,鲫鱼捕获量在3个时间段内依次上升.有藻类等大型沉水植物、浅滩和缓慢流动的水体环境,是天然淡水湖泊中春季鲫鱼偏爱的生境,但芦苇和深水生境则对春季鲫鱼的繁殖不利.  相似文献   

12.
基于SPSS因子分析的养猪废水中藻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法,对小球藻、栅藻、微囊藻3类藻在养猪废水8种不同处理阶段的水样中进行藻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研究,旨在为分析评价藻在养猪废水中的生长适应性、养猪废水作为藻类培养基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8种水样中原水的营养成分较适合藻生长,3种藻类中小球藻生长的综合适应能力最强,小球藻能在养猪废水中生长成为优势藻种.  相似文献   

13.
以3种单细胞海洋藻类:新月菱形藻、亚心形扁藻、湛江叉鞭金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几种外界因子6-苄氨基腺嘌呤(6-BA)和二脘基氨基乙醇羧酸酯(DA-6)、盐度、铬等对其生长、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叶绿素合成及SOD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DA-6和6-BA对藻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超过一定浓度,则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的盐度范围内,藻类的增长随着盐度的加大而加快,而超过一定范围,则盐度越大,生长越慢,盐度对藻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叶绿素合成的影响也大致如此.而铬则明显地抑制藻类叶绿素的合成,降低酶活,对藻类有很大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水富营养水库中藻类生物量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释为什么蓝藻在淡水藻类群体中会异军突起成为优势种的主要假设中,1983年由Smith提出的"氮磷比理论"可能是最流行的,然而一些质疑的观点也逐渐出现.因此,以天津市于桥水库为例,分析了降雨水文过程与营养盐负荷之间的关系,确定了点源和面源污染对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水库的污染源类型.探讨了氮磷比以及无机氮源与藻类生长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于桥水库污染源属于面源污染型,夏季第1场降雨来临的时间决定了夏秋季水库中藻类暴发的时间和程度;水库中充足的营养盐是藻类暴发的诱导因子,低氮磷比不是藻类增殖的条件,而是藻类增殖的结果;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与ρ(NH3-N)∶ρ(3NO--N+2NO--N)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藻类生长大量消耗的无机氮源为3NO--N.  相似文献   

15.
铁锰微量元素对淡水藻类的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市玉渊潭湖自然水体中的藻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3+),M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3+)能极大地促进藻类对N,P的吸收,使藻类成倍的增殖,各质量浓度(p)表现的促进作用强弱顺序为500,50,5,5 000μg·L~(-1);在营养充分时,Fe~(3+)可能会成为诱发水华的主要因素.Mn~(2+)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低于Fe~(3+),试验结果表明,最适p(Mn~(2+))为50μg·L~(-1),当p(Mn~(2+))=40 000μg·L~1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21,(1)
正肉眼可见之外,一滴看似清澈的海水会是怎样的世界呢?是空空如也,还是暗藏玄机?其实,海水中生活着成千上万种微小的生命,这些海洋迷你小精灵有大有小、有方有圆、形态各异。海洋生物学家的种类鉴定工作可以将它们的真实样貌呈现在人们眼前。"藻类"并不是一个分类学单位,它是一个集合名词,泛指具有光合色素、无真正根茎叶、不会形成种子的一类植物。藻类是一群古老的植物,也被称为隐花植物或孢子植物。据化石记录显示,大约在15亿年前地球上就存在和现代藻类相似的有机体。藻类植物通过光合色素,利用光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供自身生长,是能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生物。  相似文献   

17.
赤潮藻类的氮磷比耐受性响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赤潮藻类的氮磷比耐受性响应机制,总结了赤潮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氮磷比的关系,以谢尔福德耐受定律为依据,建立了赤潮藻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氮磷比的耐受性模型,并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耐受性模型在理论上与谢尔福德耐受定律较为吻合,且能反映出赤潮藻类的氮磷比耐受性生态幅和最适生长范围,及氮磷比对赤潮藻类生长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定量获得适合赤潮藻类生长的最佳氮磷比.  相似文献   

18.
不同磷浓度和曝气方式对淡水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磷浓度的水体中不同曝气条件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低磷(LP,0.02 mg/L),中磷(MP,0.10 mg/L)和高磷(HP,1.65 mg/L)3个水平,每种浓度下分别设置不曝气、昼间曝气和夜间曝气3个处理工况.结果显示:外源性磷的增加对藻类的增殖有促进作用,而过高的磷含量的输入(TP=1.65 mg/L),并没有更好地促进藻类的生长;曝气对藻类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中磷和高磷中昼间曝气可以加快藻类的生长周期,在低磷中昼间曝气对藻类生长周期的影响不大,而夜间曝气对藻类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羊草草原内亚气生藻类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草原生态系统内,亚气生藻类是常见且重要的组分之一.亚气生藻类在羊草草原内的分布规律与羊草草原的植物群落类型、自然地理状况,尤其是草原受到的干扰强度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护状态下的割草草场分布有较多的亚气生藻类(28种),其次是火烧草场,而重牧状态下的草场亚气生藻类的种类最少,只有10种.亚气生藻类在草原中生长时往往形成藻类结皮,藻类结皮的存在对土壤温度、土壤的含N量、土壤的保水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廖国璋 《广东科技》1997,(11):11-13
一、水生植物过度繁殖对淡水养殖的危害性 当前珠江三角洲池塘主产区存在着池塘水生植物过度繁殖而导致鱼虾类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的问题。池塘中保持正常合理的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池塘鱼虾类的生长都有好处。但是如果浮游植物在池中过度繁殖就会在水面上漂浮着蓝绿色的水花,常在池塘下风处堆积成厚厚的蓝绿藻层。这是由于蓝绿藻类的微囊藻(Microcrotis areug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