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何廷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
扬子地台区西部和西北部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含磷岩系中,产有许多角锥状、近方柱状的微体化石。它们个体微小(1—3mm),具有角沟或角脊、横肋等锥石类外壳所特有的典型特征,无疑是锥石动物的最古老成员。梅树村阶与中寒武统所产锥石类化石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研究它们早期演化的历史,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本文将梅树村阶锥石类分为3科、11属,共19种,并作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2.
李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该文详细地研究了古盘虫类三叶虫Shizhudiscus armatus Li(sp.nov.)的个体发育,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和8个阶段,总结了该种的形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变特点以及同生物全息律的关系。此外通过电镜扫描、化学元素能谱分析、切片等手段对磷质三叶虫壳层结构和物质成分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中下部中、下寒武统界线之下厚达15米左右的粉砂质泥岩、页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凯里动物群的台江动物群,由8个门类39个属组成,核心为蠕形动物,三叶虫数量很多。形成于内陆棚浅海环境。时代为早寒武世末期,介于著名的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凯里动物群之间,对于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解永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4)
记述了陕西镇巴小洋坝下寒武统筇竹寺阶灯影组西蒿坪段及水井沱组内的一些牙形刺形化石,共计4个属7个种,其中新属及新种各一个,我国首次发现的有2属4种。它们中的许多分子具有地理分布广泛、演化迅速的特点,已成为早寒武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龚大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
龙门山北段早泥盆世牙形石动物群和Polygnathus的面貌与澳大利亚等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Polygnathus dehiscens dehiscens→P.nothoperbonus→P.inversus→P.serotinus,以及由P.perbonus→P.labiosus→P.declinatus(=“P.pseudoserotinus”)的演化路线已经观察到。该序列主要繁盛于底栖相区。即使在同一生物地理区内,Polyg-nathus各分子的分布也受到相的控制,从而形成不同的演化路线。该文还简要描述了几个重要属种,其中有一新种和一未定种。 相似文献
7.
陕西镇巴下寒武统筇竹寺阶小壳动物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永顺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4)
镇巴早寒武世筇竹寺期以富含Rhomhbocorniculum,Microcornus.Camhroclavus等小壳动物为特征,其产出层位与湖北房县灯影组西蒿段坪,陕西西乡灯影组“杨家沟段”大致相当。筇竹寺阶可建立两个小菱角刺顶峰带:即上部的Rhombocorniculumcancellatum带,下部R.nsolutum带,分别与Eorcdlichia带的中上部及下部相当。两个软舌螺组合带:上带Microcornus parvulus-Inflctithecazhenbaensis带,下带Sulcavitus-Linevitus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瓮安大塘剖面和织金戈仲伍剖面含磷地层的碳同位素研究,探讨了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过渡时期含磷岩系的成因及其古海洋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新元古代Marinoan冰期结束后沉积的盖帽碳酸盐岩、上覆的磷块岩,以及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的δ13C负异常,是上升洋流将深海13C“耗尽”的有机质携带到浅水区域沉积所致.此外,深部洋流上涌,不但导致了δ13C负漂移,而且为磷块岩沉积提供了磷质来源. 相似文献
9.
滇东早寒武世磷块岩薄片中发现大量藻类化石。本文所讨论的磷质藻类化石主要有:球状藻类、丝状藻类、疑源类、叠层石类、核形石类和花纹石类(凝块石类)等27个属种(或型),它们构成各种颗粒磷块岩、叠层石磷块岩、藻丘磷块岩,是磷块岩富矿的主要组分,P_2O_5可达30—37%。这些多门类的藻类化石,为生物成磷作用和成矿环境提供了主要依据,也为震旦—寒武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刘春莲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31(3):101-109
以中国早奥陶世22个地层分区以及至少出现于2个地层分区的57个笔石属作为定性变量,按照57个笔石属在22个地层分区中的出现情况,建立反应矩阵。根据数量化理论Ⅳ,定义各分区间的亲近度,从而使原始定性变量转化为定量数据,并由此获得22个分区相应于22个点在平面图中的位置。在平面图中,22个点可划分为2个点群,分别代表中国早奥陶世的两大笔石动物群,即华南型笔石动物群和华中型笔石动物群。 相似文献
11.
12.
邛海鱼类区系的形成及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根据50-60年代的调查,分析和探讨了邛海的自然鱼类区系形成同演变的规律.并对其形成提出了应从四个方面去认识:(1)雅砻江原来向南的流向;(2)长江上游的袭夺;(3)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4)高原地势和平原气候的渗合.对其演变分析了四种趋向:(1)流水性种类消失,(2)鱼类食性中植物性比重加大;(3)肉食性鱼类比重加大;(4)出现了种一级的分化.提出邛海与程海在鱼类区系上可列为同一类型,可与除程海以外的其它云南高原湖泊所属的另一类型相对比.并对Worthington(1940)提出的关于种的分化论点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区寒武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贵州地区寒武系露头剖面的层序地层学,在寒武系识别出了10个层序边界,划分出了9个(三级)层序及25个体系域,其中,寒武系的底界面和顶界面,以及中下寒武统间的较大沉积间断面为Ⅰ类层序边界,其余为Ⅱ类层序边界,论述了该区的沉积演化史,指出金顶山期、高台期是同生断层剧烈活动的两个时期;牛蹄塘期(及明心寺早期)的南方海域基本上是统一的;台地、台地斜坡、广海盆地三大沉积区的格局形成于金顶山期,加强于高台期,稳定、发育于中晚寒武世。止于寒武纪末期,该区的两个沉积模式:一为巨大的坡缓底平的海域沉积模式;为牛蹄塘组层序及明心寺组层序发育时期的沉积模式;二为台地-(台地)斜坡-(广海)盆地沉积模式,为寒武纪金顶山期后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有比云南梅树村地区下寒武统渔户村组更老的地层,其东南海槽可能是浅海。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林区小型兽类的研究Ⅰ兽类区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小型兽类3(?)、10科、25属、37种。其中,湖北省新纪录6种、神农架林区新纪录18种。川鼩、背纹鼩鼱、甘肃鼹、罗氏(?)鼠等为我国特产兽类。分析了该区小型兽类的种类组成和区系。探讨了小型兽类特别是食虫(?)动物的采集方法以及鼠免类的食性,并指出了与流行性出血热病和钩端螺旋体病有关的动物。 相似文献
15.
16.
北京地区蜻蜓区系及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1-2003年对北京地区蜻蜓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表明,北京地区分布的蜻蜓目昆虫共计2亚目9科35属50种.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古北成分占优势,有29种,占总数的58%;东洋区的种类相对贫乏,有10种,仅占总数的20%;广布种有11种,占总数的22%.依据蜻蜓栖息地在水文条件、水质及水生植被类型上的地域性差异,可将北京地区蜻蜓的生态分布划分为平原水域、山区水域和广泛分布3种类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