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我国农村法治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的立法、执法及司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平等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因此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农村立法,加大执法和司法大度,培养农民现代法律意识,解决农村突出现实问题,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农民法律意识落后,农村的立法,执法及司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农民平等权益得不到有力保护,因此要加强党的领导健全农村立法,加大执法和司法大度,培养农民现代法律意识,解决农村突出现实问题,树立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3.
4.
法治观由治国之术升华到人治国家相对立的国家形态是认识上的飞跃。社会主义法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法律地位的至上性,法律内容的正义性;法治主体的人民性。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现实化的客观运动过程,经历了近百年漫长坎坷之路,直到今天仍存在着障碍法治进展的诸多因素。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必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方法工作,保证法律正义品质;维护法律权威,确保法律至上地位;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5.
简析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多数人的统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实行治理或统治。法治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治建设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本文首先简明阐述了我国的民主法治现状,进而分析了民主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继续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应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张薇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2):45-48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是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在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和防治腐败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才能推进建设法治政府进程。 相似文献
7.
李海斌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70-74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建国60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法治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基本方针"、"四项政治制度"。"一个基本方针"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是由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社会主义方向所决定的。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民主政治要通过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四项政治制度",即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我们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项政治制度"是"一个基本方针"的制度载体。在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坚持走这条由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辛探索开辟出来的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法制包含于民主政治之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加强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目标的理念。法治建设是以民主建设为基础的法制建设。以人为本通过民主引导法治建设的方向、内容。法治通过法律制度的强制力保证民主,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罗凤燕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87-92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没有民主法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我国在民主法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会正处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呼唤与之相适应的高效、公平、廉洁、开放的行政系统,以求实现市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日本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制度环境、金融财政、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助,使其迅速发展。本拟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立法滞后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日本中小企业法治建设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营造良好的农村法治环境是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尽管农村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预期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村法治环境总体上并未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进步,具体表现:第一,公民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变;第二,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第三,国家由"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第四,经济由"官本经济"向"民本经济"转变;第五,文化由"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转变. 相似文献
15.
宋爱琴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72-75
中国有着深远的德治渊源,而法治的发展在中国则起步较晚。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正式确立了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虽然中国法治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阶段性成果的取得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探究中国法治国家建设路径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制度、体制背后的观念因素,法律文化是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法,是影响民主与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清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16.
汪蕾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37-140
商鞅的普法思想是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主张国家和政府要守信用,要有公信力;强调法律必须“明白易知”;加强制度建设——“为法置官吏”;法官问责制;奉行“重刑主义”。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荣仕星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3,30(6):5-9
在当前现实生活中,领导机关和领导者违反领导法律责任的现象屡见不鲜,归根结底,其法治意识淡薄是主要根源之一。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者必须依法领导,而领导者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依法领导的实施。领导者只有牢固树立并不断强化法治意识,才能保证领导权力沿法治之轨行使。 相似文献
18.
李丹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67-7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之间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依法治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而和谐社会的真正实现则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治国理政理念先后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向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变迁。尽管如此,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还是面临着境外敌对势力点对点渗透过程中所宣扬的宪政观点、少数网络大V与网络大咖所主导的网络暴政以及政府治理与百姓抗争之间的矛盾被少数人恶意炒作等多方挑战。要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坚持用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来应对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念冲击;需要坚持用网络立法与网络问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需要坚持用政府善治与公民理性加强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