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花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菊花是我国最早的栽培植物之一,从原始的野生种类经过引种驯化、杂交选种、精心培育,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品种最为丰富的栽培植物。菊花不仅观赏价值很高,而且是一种很好的药用和饮料资源。本文仅就菊花的起源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处高寒带,气候特殊,具有日照长、温度低、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和空气较稀薄的特点,高山气候复杂,植物遗传资源丰富。为了探索我国栽培植物起源及其与之有亲缘关系的野生种的分布,作者先后于1978年7月至9月到青海高原农牧区直至“江河源头”,和1979年7月至9月到西藏高原农牧区雅鲁藏布江河谷带,作过广泛农业植物资源考察,采集到许多与栽培植物有亲缘关系的野生种标本和种子,野生大麦和野生小麦以及其它特殊的栽培类型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分布在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大麦类和小麦类与我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探讨中国栽培植物起源与进化时,首先要考虑到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及其最早历史时期。毫无疑问,我们相信黄河流域农业文化历史在5000年以上,但正史所载则只有3600多年。即殷墟甲骨文被认为最早可信记录,而追溯到史前则大都属于口传。近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发掘了遍及全国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但能直接证明黄河流域农作物起源的实物则不多,仅  相似文献   

4.
花的起源是植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进化发育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为花起源的研究带来了新思路,而且更新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基于这些领域的新进展,人们不仅纠正了前人在理论和模型中的错误、提出了可验证的新假说,而且揭示了花发育MADS-box基因的进化对花起源的贡献.然而,已有研究只能笼统地解释花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起源的,并不足以全面揭示花和花器官起源的根本机制.本文在总结与花和花器官起源相关理论和假说的基础上,介绍人们对花和花起源问题的新见解,探讨花起源机制的复杂性,指出花的起源和基本结构的建立涉及诸多"小"的关键性状的改变,认为只有对这些性状进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揭示花起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河南贾湖稻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起源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始终是国际学术界长盛不衰的话题.关于主要栽培作物的起源,国际上对西亚小麦起源、美洲玉米起源的研究,均有权威性结论,但对于稻米的起源问题,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1970年代以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提出作物起源一元论,认为作物起源中心必然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在其影响下,国际学术界一直认为南亚是稻米起源的中心,中国稻米则是从印度传来.中国学者丁颖、周拾禄曾在1940年代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中国栽培稻起源于中国,但在当时被学术界冷落.1970年代初,在距今近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稻作遗存并开展了研究;而美国学者哈兰(J.R.Harlan)又提出作物分散起源论,认为作物起源的中心不一定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这些成果打破了陈腐的一元论,把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中国.  相似文献   

6.
宇宙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科,从古代开始就有人对宇宙产生兴趣,开始进行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那时就有了宇宙学这门学科.但是现代宇宙学与古代宇宙学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科学,而后者仅是建立在臆猜和某种主观思辩上的玄学.在宇宙学研究的问题,很重要的一类问题就是研究各种事物的起源,例如,地球的起源、太阳的起源、银河的起源等等,而且还进一步研究更基本的事物的起源,如化学元素、粒子等的起源,还有就是这些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也就必然提出最基本的问题要求解答:时间、空间是不是也有一个起源问题呢?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灭于斯的整个宇宙是否也有一个起源呢?从某种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中为  徐伟彪 《自然杂志》2006,28(4):215-218
化学元素的丰度与起源是自然科学的重要问题。太阳系的元素丰度与起源是研究太阳系天体以及宇宙起源演化的基础,在地球科学及很多应用领域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系的元素丰度数据不断地更新,新发现的元素同位素核素“异常”挑战太阳系天体起源学说,一些书刊上的旧资料不能适用于当代研究需要,应当与时俱进,提高研究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法语的推广在法国对外文化推广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将对法国对外文化政策的起源、社会背景、法语的重要地位以及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手性和对称破缺是自然界的重要客观存在.从微观的粒子和分子到宏观的物质和宇宙星系,均存在不同水平的手性和对称性破缺,寻找它们的内在统一性是著名的科学难题.本文对2005年美国Science杂志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之一"自然界中同型手性的起源"进行了解读,特别关注同型手性对生命起源和生命体系的重要意义,概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假说、理论和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陆志奇 《自然杂志》2002,24(5):297-299
人类起源在哪里的问题 ,是 2 0世纪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根据考古学家在非洲和亚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 ,使得“非洲起源说”与“亚洲起源说”长期争论不休 .本文用全新的方法揭示了人类的“右利手”现象与人类发源地之间的关系 ,从另一角度推得人类起源在中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宇宙线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在1912年高空气球实验中发现的.此后,人们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众多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中微子振荡的最早发现也来自太阳中微子和大气中微子实验.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高能量的粒子也来自于宇宙线的观测.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是一个世纪科学问题,从中诞生了高能伽玛天文学、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和极高能宇宙线天文学.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电子加速源,但作为宇宙线成分中最为主要的核子,其起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精确测量宇宙线核子的成分和能谱,观测和研究高能伽玛射线、高能中微子及极高能宇宙线的产生地点和相关机制,有助于解决宇宙线的起源问题.此外,这些研究也是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研究宇宙演化和新物理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地球生命起源"同源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自然杂志》2004,26(5):286-290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问题是一个千古之谜,也是现代科学亟待解决的难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笔者就现有主要学说及其引证材料和相关事实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以此提出了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与地球形成同源的假说,即"生命地球同源说",并不断发展与完善.本文试以生命起源研究或争论中的一些关键和核心问题--如地球生命起源的环境问题、时间问题、有机演化问题以及相关的一些科学问题等为焦点,通过分析讨论阐明"同源说"的基本思想和主要观点,并以此来解释生命起源研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进而就"同源说"提出的不同于现有生命起源学说的一些观点和论点进行综合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新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杨爽  彭立新  陈宏  王文 《科学通报》2004,49(13):1219-1225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积累, 人们愈加认识到各种有机体中基因数目的巨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 新基因如何产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进化生物学问题, 也是生命科学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新基因起源机制的探索, 可以追溯到大半个世纪以前, 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年轻基因——精卫基因(jingwei)的发现, 才使以实证方法研究新基因起源的分子机制成为可能. 此后的10多年中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的年轻基因的例子, 对这些基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认识. 但目前有限的例子难以从整体的水平对基因组中新基因产生的速率以及新基因的产生对原基因组的影响等问题作出解答. 我们正致力于在基因组的水平寻找更多年轻基因的实例, 以期总结新基因起源与进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几类低等生物的核纤层与核纤层的起源进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分析了本实验室多年来在几类具有重要进化地位的低等单位真核生物上进行的核纤层结构与成分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等方面的资料,认为核纤层结构在真核细胞起源进化的初期即已起源形成,它的起源形成是“原核”进化成“真核”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核纤层蛋白的起源分化过程应该是:首先起源产生B型蛋白,在此基础上分化出A型蛋白,最后形成了现存高等真核细胞的核纤层蛋白家族。  相似文献   

15.
邢立达 《自然杂志》2005,27(1):20-24
研究热河生物群,对研究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重构中生代晚期地球陆地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合评述了热河生物群的整体面貌,包括热河生物群的背景、地质年代与环境、各门类研究的最新成果,尤其是在生物演化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基因起源和它们对新功能的贡献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新基因起源机制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孔祥银研究小组研究了一条新的新基  相似文献   

17.
人类(Homo sapiens)起源、迁徙和进化对现代人类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一直是多学科研究热点.分子遗传学通过现有人群的遗传数据和表型特征来推导、演绎历史事件,提出了"走出非洲完全替换"人类起源模型.在走出非洲迁居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不同环境对人类表型和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的选择作用,如人群肤色、身高等外形特征以及乳糖耐受、淀粉代谢、免疫应答和低氧适应等生理特征的表型和遗传多态性演化过程.近年来兴起的人类古DNA研究,通过采集对应事件前、中、后不同时期的古DNA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同时系统比较古DNA和现今人群遗传多态性,补充和完善了经典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可以更全面地分析人类演化历史.基于古基因组研究,学者提出了人类起源的"走出非洲基因渗透"模型,并对上述重要人类表型和遗传多态性的演化史提出了新的证据和观点.本文将对现有人类环境适应的古DNA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据此对自然选择如何塑造人类遗传和表型多态性展开新的讨论,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徐星 《科学》2002,54(2):33-34
鸟类起源的研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内,由于鸟类恐龙起源说的复活和兴起,这一方向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尤其是上个世纪末期以来,我国辽西地区带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一次又一次震惊了世界,为我们了解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信息,使得鸟类恐龙起源说建立在了更加坚实的化石证据的基础上.最近,辽西的恐龙新发现再次引起了各国古生物学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邓诗碧  陈方 《科学通报》2023,(19):2544-2549
人类古基因组学研究探索人群遗传结构及其形成机制,追踪人类生理学特征演化,对揭示华夏族群起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发展古基因组学研究人类演化的科学意义和现阶段全球发展态势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我国发展人类古基因组学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狗变成宠物是从中国开始的.近来,有关狗的起源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 狗在形态上所呈现出的多样性,让人们普遍觉得各种类型的狗应具有不同的起源.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再没有比这种看法更加背离事实的了.看来,人们都被狗的外表所迷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