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空间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对福建省城市对外影响力指标——城市流强度的研究,可以明确福建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以及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即通过强化沿海核心带、构建两大都市圈、合理发挥各城市的空间节点功能来实现福建整体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影响力的提升。各城市应该根据城市优势产业分布和城市流强度结构的情况实施相应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的发展,城镇空间结构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发展,随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而转移。本文主要对国内外有关城镇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和相关理论进行简要地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的现状空间结构特征,发现区内城镇及产业空间结构呈不均衡状态,这种空间不平衡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据此,依据主体功能区的指导思想,提出"双核心"空间结构来完善密集区城镇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满足生态功能分区利益,缩小空间差距,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南科学》2021,39(1):122-131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2000—2017年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入境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借助UCINET6.0和ArcGIS10.2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及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的建议.结果表明:①以核心城市构成的"金三角"空间格局仍保持稳定,先后带动东部和中西部城市间的入境旅游经济联系增强,整体网络趋于紧密.②核心区域范围沿南北纵向和东西横向扩大,促进东中西部城市间产生互动,空间分布差异缩小,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有所缓解.③凝聚子群空间格局经历了"核心—边缘层级明显"、"物理邻近性"、"飞地经济合作"阶段性特征,现阶段组团模式弱化了城市入境旅游分级发展的局面.④强化西部"增长极"作用以促进局部空间关联,构建"两纵一横"旅游轴带优化资源整合,制定区域合作发展战略实现城市间更高效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GIS和Ucinet等分析工具,探究了辽宁省地级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辽宁省各市旅游经济联系量和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逐渐提升,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2)各市旅游经济存在不均衡的空间结构,但网络密度增长明显;网络中心度也有一定的提升,沈阳市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余城市;旅游经济核心区数量变化不大,但区内联系逐渐增强,边缘区区内联系不强,与核心区的联系也较弱;3)为了使城市间旅游均衡发展,需要强化核心区城市对边缘区城市的"渗漏效应",不断强化边缘城市间的交通网络建设,优化整体网络空间结构以增强辽宁省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沈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
徐州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城市自然景观为“岗岭四合,一湖扬波,三河竞流,片片绿荫。”城市空间结构为“井字构架,三环围绕,两线交汇,诸星点缀。” 相似文献
7.
当代淮河流域没有形成独立的城镇体系,很多学者认为这是历史造成的,因为自古至今淮河流域城镇发育就不完善.但研究发现:淮河流域城镇演变可分为两个阶段:公元12世纪以前,淮河水系完整,城镇发育完善,中心城市地位突出,城镇密集区空间从流域西北部向流域北部再向流域东南部逐渐转移;公元12世纪以后,黄河夺淮,淮河水系紊乱,城镇发育缓慢,中心城市缺失. 相似文献
8.
城市形态是城市内涵的空间表现形式,体现城市现在以及未来发展演变趋势。佛山市自建国以来,城市形态经历单核型孤立生长阶段、走廊型轴向伸展阶段到目前网络化集约发展阶段,城镇发展已进入综合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目前佛山城镇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了佛山城镇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包括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明确了城镇的“团块”分布和“轴线”分布相结合发展的模式,构成以禅城一顺德为核心呈“指状”或放射状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学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空间地域的规划,本文简单对城市空间进行解析,以空间为主导因素,讨论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0.
刘德菊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4):62-65
本文通过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浅析西昌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中功能要素的发展演变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及道路和商业空间的发展与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为西昌城市空间拓展的优化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多种机制作用制衡下不断变化的复杂过程,不同属性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演变在不同作用机制下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沈阳为研究对象,从古代、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顺序出发分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历程,重现在城市地位、区域职能、经济发展等"城市内涵"变化过程中城市结构的"外在表象"演变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空间演变特征识别,划分"单中心"外衍时期、"功能板块"拼接时期、"圈层放射"拓展时期3个历史阶段.根据分析,将沈阳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归纳为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决策者因素三大因素,并基于此预测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演变方向和最终城市结构. 相似文献
12.
冯维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4):408-413
在分析环西宁地区区域背景、区域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城镇”综合集成,“组团-环线”链式空间结构模式,对环西宁地区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即强化一个旅游中心:西宁———中国夏都旅游中心;开辟两条旅游环线:青海湖环线与(黄)河湟(水)谷地环线;打造三大旅游片区:青海湖———梦幻天海旅游片区,(黄)河湟(水)谷地———碧水丹山、文化长廊旅游片区,祁连山———八宝祁连旅游片区;重点开发17个旅游组团的“1-2-3-17”总体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3.
西宁市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西宁市总体规划的道路流量模拟数据与国内同等规模、形态城市在居民出行的频数、目的、时间分布、方式结构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西宁市作为带状城市流量流向集中、供需矛盾突出的交通特点,得出高原环境下居民出行依赖机动化的结论,进一步对城市交通的发展做出了预测:出行距离增长、目的多样化、出行方式向私人机动车转化。在西宁市的道路建设、公共交通发展和车辆拥有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基于MAPGIS平台建立瓦窑沟流域地质灾害数据库过程中,图形数据的图层划分、命名、编码及与属性数据相连接的ID关键字段的编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宁市旅游业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约翰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1)
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出2006年西宁市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效率.结果表明,西宁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9 75 hm2,旅游交通和餐饮占主导,分别占75.0%和20.7%;娱乐和观光活动生态效率高.西宁市旅游业还处于良性发展阶段,未来旅游业应控制旅游生态足迹上升,调整旅游产品结构,提高生态效率. 相似文献
19.
根据空间数据库的查询要求,本文构建了一种新的空间索引结构(MC树),并给出了MC树的性质和相关更新算法。 相似文献
20.
城市旅游开发中的产品类型与空间格局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运用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旅游景观的6种空间符号,并总结了国外城市旅游产品的序列,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旅游商业区(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RBD)的类型,指出其芡主要受城市传统风貌格局的影响,其它间形态与城市商务中心(Cente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有密切联系。对环城游憩带的概念进行了讨论,提出其主要的旅游开发方向包括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旅游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