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数个体的生命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历史和现实。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和余华的《活着》都真实地表现了人生的苦难,而两个民族对苦难的承载却呈现出迥异的生存方式和不同的文化样态,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命哲学意蕴,对现实人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思想是国民在生存中自发产生的一种意识,表现了国民对祖国极其深厚的情感。民族生存对空间的需要,产生了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个体生存对群体的依赖产生了维护整体利益的历史责任感;保持民族传统生活方式和种的延续的愿望产生了独立自主意识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民族生存竞争的本能产生了忧患意识和奋进精神。所以爱国主义是民族生存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生存需要能力,征服自然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教育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生存与发展.历史学科就其本身来说,是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具有极强的教育功能与意义.作为历史教师,本人仅就自己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生存教育的实践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有关回纥、突厥、乌孙、蒙古族等草原民族以狼为同一母题的族源传说文献记载颇丰。比较研究可发现其狼祖族源传说具有趋同性和嫁接性两大特征。其作为草原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草原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理念及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内在联系。梳理廓清其联系亦能进一步认识古代草原民族的民族血缘关系、民族融合进程、民族文化认同等相关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5.
在中越跨境民族的民间文化场域中,“竹生人”神话母题发生了衍化:“竹”作为“死而复生”所依托的神圣空间,与“瓮”、“棺”等构成了一个象征系统,呈现出由人类起源——英雄诞生——英雄死而复生的演变轨迹。由此,可以追溯越南民族文化中的骆越族群的文化渊源及其精神生长,还能观照当今中越跨境民族的生存与信仰。可见,骆越文化传统的神话叙事是中越跨境民族文化传承与创生的重要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在这种方式之下中国人形成的民族个性,对于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影响是深远的.农耕式生存方式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戏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之全球化拓展,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使人的生存样态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物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结果使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之间的张力平衡受着空前挑战,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历史困境与生存困惑。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其时代功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人的统一性和超越性,并保有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李建  刘欣 《泰山学院学报》2004,26(1):103-105
“兄妹婚配”是中国“偶生型”神话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它虽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但并没有随岁月的流逝而完全成为历史的化石,这一母题神话中的因子以顺势型和禁忌型两种形式沉积于现代许多民族的众多民俗事象中。这些民俗事象是“兄妹婚配”母题神话在后世的文化蔓延和世俗化流变。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新疆锡伯族人民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从性别视阈观照,新疆锡伯族文学是一个处于文化边缘的民族对母族文化的固守与重构。新疆锡伯族文学作品潜在的生育母题映照出远走他乡的民族难以释怀的"失根"焦虑;锡伯族作家们回到历史去追寻和建立新疆锡伯族的父亲谱系却无法挽回父系传统的败落;在悲怆的历史中走向前台的锡伯族女性形象昭示了锡伯族文化变化的端倪。锡伯族文化传统已融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呈现出文化重构中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本土化进程进行了探讨,认为现代主义文学是从西方引进的"异质文化",它从最初的"新客"身份演变成后来的"归化者"的定位,其间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的第一个阶段中,2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家们对于"新客东来"的现代主义基本上持期许与犹疑并存的态度,现代主义在那时还只能说是一种广为散播的质素.30年代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实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衬托在强势的民族危亡的时代语境与现实主义的文学主流之下,这种突破也显得十分单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边缘宿命在当时已经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早期自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和思考自然是马克思早期理论探讨的重要课题。在大学时期他通过对古代自然哲学的研究,就对自然概念作了创造性的探讨,肯定了人在自然面前的能动性。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构建了一种新的辩证的自然理论雏形。  相似文献   

12.
从纵向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惟一真正的生存哲学 ,进而提出了这一真正的生存哲学何以真正地长期生存 ,旨在告诫哲学工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从而发挥其真正生存哲学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如下非线性伪抛物方程组柯西问题解的全局存在性,u_t-Δu_t=Δu+u~αv~p,v_t-Δv_t=Δv+u~qv~β,这里p,q≥0,α,β≥0.首先应用压缩映射原理得到解的局部存在性,之后运用上下解方法研究α,β≤1,pq≤(1-α)(1-β)时解的全局存在性.  相似文献   

14.
实有和空无观念是印度思想史上讨论的核心或基本观念,印度远古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和奥义书中就对此有表述,婆罗门教和佛教中也有大量相关论述。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对把握印度宗教哲学的主要内容、理解东方文化的基本精神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相似文献   

16.
在一定条件下讨论了L^p框架下Camassa-Holm方程的整体存在性,同时考虑了Camassa-Holm方程当线性色散系数k→0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7.
叶剑苏的文章说明按要素分配与萨伊教条的区别这一主旨是好的,但却认为按要素分配的存在条件是市场经济,又说是生产要素归属不同所有者,还认为按要素分配只能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实行,这都是错误的。因此,需加以讨论并进一步阐述:生产要素分属不同的所有者,并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规律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才是这一规律存在的基础或条件。按要素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统一的分配方式。不仅非公有制要按要素分配,公有制经济也要按要素分配。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19.
煤矿透水后遇险人员生存时间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分析,并以实例对井下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间进行了估算,以此提出了采掘工作面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闲暇,旅游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社会的主体,评价人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尺度,从这一尺度出发,现代社会把闲暇娱乐(旅游是其重要形式)视为与劳动同等重要。首先,闲暇,特别是旅游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人的自主性生存,这正是马克思所理解的具正人生存-自由。在目前人的大多数行为还属于必然性生存的情况下,前者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旅游作为扩大人的交往和文化间的交流,丰富,充实人的精神世界,调整的心理状态的手段,对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