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为供试菌,对刺松藻全藻甲醇/氯仿(1∶1)提取物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组分C3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组分C3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中获得一个纯化合物Ⅰ,通过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植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2.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氏菌、藤黄微球菌为供试菌,对刺松藻全藻甲醇/氯仿(1∶1)提取物各组分进行了初步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石油醚组分C3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组分C3进行进一步的分离,从中获得一个纯化合物Ⅰ,通过波谱手段鉴定其结构为植醇乙酸酯.  相似文献   

3.
对烟台近岸的绿藻刺松藻来源的一株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索.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波谱鉴定技术,从该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和菊芋-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继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5α,8α-环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β-谷甾醇(3);5-羟基-3-甲基戊-2-烯酸(4)和角鲨烯(5).化合物4和5均为首次从木霉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细菌和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花果叶抑菌活性成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无花果叶提取物对供试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无花果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四联微球菌、普通变形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25 g/mL,对大肠杆菌、噬夏孢欧文氏菌、灰葡萄孢、枯斑拟盘多毛孢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050 g/mL.对有抑菌活性的组分利用柱色谱进行分离并用波谱进行鉴定,得到两个抑菌化合物分别为补骨脂素和香柠檬内脂.  相似文献   

5.
以山鸡椒为植物材料,测定其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 mg/mL时,各个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组分2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苹果霉心病菌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望从组分2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强的有效成分。山鸡椒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山鸡椒为植物材料,测定其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 mg/mL时,各个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组分2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苹果霉心病菌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望从组分2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强的有效成分.山鸡椒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山鸡椒提取物不同组分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鸡椒为植物材料,测定其乙醇提取物不同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为1mg/mL时,各个组分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番茄灰霉病菌和杨树溃疡病菌的抑制效果较为明显,特别是组分2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其中对苹果霉心病菌抑制率达到90%以上。有望从组分2分离得到抑菌活性强的有效成分。山鸡椒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抑菌活性追踪及各种色谱方法从短柄五加(Acanthopanax brachypus)的根茎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藿香黄酮醇(1)、汉黄芩素(2)、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3)、牡荆苷(4)、金丝桃苷(5)及黄芩苷(6).除化合物5外,其余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体外抑菌活性试验法测定各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短柄五加乙醇提取物中的乙酸乙酯组分,尤其是化合物1、2、4和5对供试菌种显示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对丝裂亚菊精油进行成分分析,测定抗氧化活性和抑菌活性并初步研究其抑菌机理.蒸馏法提取丝裂亚菊精油并对其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滤纸片法定性测定其抑菌活性,倍比稀释法定量测定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测定抗氧化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精油对测试菌种细胞壁膜的影响.GC-MS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理地区单刺仙人掌乙醇提取物和超声波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制。方法:以乙醇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仙人掌原液,用K-B法分别测仙人掌提取物对标准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标准株的抑菌效果,以常量稀释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并以抑菌曲线初步探讨其抑菌机制。结果:两种方法提取的仙人掌原液对实验菌株均有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小于超声波提取物。抑菌曲线表明,乙醇提取物原液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9 h内均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大理地区的单刺仙人掌两种提取物对本实验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较超声波提取物好。本研究可为仙人掌提取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研究青龙衣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开放ODS柱色谱等分离技术从青龙衣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1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等方法,鉴定了全部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选取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肝癌细胞株(Hep G2),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乳腺癌细胞株(MCF7),结肠癌细胞株(Lo Vo)对化合物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筛选.从青龙衣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醇(nonacosanol)(1),[1-(4'-甲氧基苯基)-7-(3'-甲氧基,2'-羟基苯基)-3',4'-环氧-3-庚酮[3',4'-epoxy-1-(4'-methoxylphenyl)-7-(3'-methoxyl-2'-hydroxyphenyl)-heptane-3-one](2),正三十一烷醇(hentriacontanal)(3),1-(4'-羟基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3-醇[1-(4'-hydorxyphenyl)-7-(3'-methoxy-4'-hydorxyphenyl)-hepta-3-ol](4),4,6-二羟基-3,4-二氢-1-萘酮(4,6-d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one)(5),胡桃醌(5-hydroxy-1,4-naphthoquinone)(6),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7),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8),香草酸(vanillic acid)(9),槲皮素(quercetin)(10),香草醛(vanillin)(11).化合物5、10对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35μmol/L.化合物8对肿瘤细胞有较强的生长抑制作用,IC50≤58μmol/L.化合物2、3、6和7对个别肿瘤细胞有作用,其他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没有生长抑制作用.11个化合物均为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10,11为属内首分,化合物5、8和10均具有较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2.
青天葵具抗肿瘤活性石油醚部位的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筛选确定青天葵95%乙醇(体积分数)提取物及其石油醚萃取部位为抗肿瘤活性部位.综合利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并运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结构.其结构分别为: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1);豆甾醇(2);谷甾醇(3);熊果酸(4);aurantiamide acetate(5);(20S,22E,24R)-ergosta-7,22-dien-3β,5a,6β-triol(6);6-methoxy-cerevisteml(7);和β-胡萝卜苷(8).其中,化合物3、5、6、7和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苦楝的提取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超声波技术提取苦楝的有效成分;琼脂稀释法测得苦楝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0mg/mL,7.5mg/mL,7.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0mg/mL,15mg/mL,15mg/mL;用抑菌圈和抑菌百分率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苦楝对受试菌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苦楝是一种理想的抑菌剂。  相似文献   

14.
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检测了其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比浊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噻唑蓝法检测了其细胞活力.佛手叶挥发油含有40种成分,以d-柠檬烯、γ-松油烯、对伞花烃、α-蒎烯、β-蒎烯为主要成分,其中d-柠檬烯和γ-松油烯的含量分别占50.53%和24.05%.佛手叶挥发油对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摩氏摩根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1,6.8,7.2,13.7和19.3 mg/mL;佛手叶挥发油对Hep3B,HUVEC,Huh7,SP2/0,A549和PANC-28等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2008—2016年报道的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槐属植物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增殖、抗病毒、镇痛等较强的药理活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0版中国药典中收录5种淫羊藿属植物入药,即传统中药淫羊藿.近年来对该属植物的研究在植物分类、化学成分提取分析和药理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淫羊藿属植物分布、化学成分、主要药效成分检测方法以及提取工艺、栽培和采收,并对中药淫羊藿在增强免疫机能、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药效作用进行了简单概括.鉴于淫羊藿属植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而我国淫羊藿属资源丰富,建议从植物发育生理、代谢过程,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期更好的利用淫羊藿属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近年来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状况,对近年来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研究表明,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凤仙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凤仙花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醌类、香豆素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主要的药理作用有抗过敏、抗菌、止痒及α-还原酶抑制剂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