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土栽培是用培养基质和营养液代替土壤栽培的一种方式,是在保护地裁培基础上发展起来均一门新技术,其特点是作物高密度、防滴和高产量,是当今世界发展很快的一门栽培新学科,目前至少有70~80个国家开发利用,我国七十年代以后也起步开展研究,但进展很慢,目前仍停留在试验阶段,针对我市当前蔬菜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连作后土壤传染性病、虫基数增多,盐分积累日趋严重、水质、农药污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探讨有效防治办法,特开展无土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2.
保护地栽培是近几年发起的一场农业新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它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布局,对当今特别是今后农业生产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保护地栽培的迅猛发展,目前保护地栽培的土壤生产性能出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变化:一是次生盐碱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性能下降,最终变的不适宜进行保护地栽培;二是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得单一,病源微生物趋于活跃,作物病虫害较重,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因此找出土壤的水盐运动状态及规律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保护地土壤的管理模式,人为改变保护地土壤的水盐运动状态,达到降低和消除次生盐碱化的目的;调整土壤微生物区系,让有益微生物处于优势状态,达到预防和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 随着蔬菜保护地栽培的迅速发展,温室栽培蔬菜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温室投资大,成本高.必须种植产值高且适销对路的种类,黄瓜是世界各地温室主栽作物之一,本地亦如此,无论是温室或大棚,若连年种一种作物,则会产生病虫害加重,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的结果,而这些设施是固定的.不易轮作,采用营养液栽培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减免土壤传播病虫害及连作障害,同时可提高肥料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在乌鲁木齐市郊少数蔬菜生产基地也已较大规模用于黄瓜生产,我们在过去研究营养液育苗的基础上于1989年冬进行了黄瓜营养液槽式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探讨价廉适用的基质,营养液顺槽浇流仍不可避免传播病害.为此从1991年到1992年我们又进一步采用营养液滴灌袋栽,探讨有关的技术要点,营养液管理和环境影响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节等技术,期望能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北丘陵沟壑区和长城沿线风沙区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特色农业区。本区干旱少雨,土壤瘠薄,农业生产条件差,栽培作物种类多,秋杂粮多,而且大部分可出口,其中杂豆、荞麦、糜子、谷子等在本区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展杂粮产业化对繁荣地方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的事实证明: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未来农业的发展更是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之上。科技将使农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亦称水栽培,是一项新兴的农业学科。它是用水、砂、草灰、锯末、岩棉以及塑料泡沫为栽培基质并通过管道定期供给营养液来栽培植物,比一般栽培法产量高,生长速度快,产品质量好,且不受土地限制。这对于缓解耕地紧张状况,扩大种植面积大有好处。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无土栽培技术有三四十种,主要有水培、基质培、气栽法等,可进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其中水栽法栽培作物生长期短,一年四季都能收获。无土栽培的发展趋势一是向高精尖发展,力求以最小的  相似文献   

6.
蒋璃军 《遵义科技》2005,33(4):18-18,21
董公寺位于遵义市区北面,地势除烂田村较高外,其余海拔870米左右,属于平坝、坡地镶嵌的丘林地貌,耕地面积662公顷,其中田480公顷,土182公顷,人均耕地0.5亩。气候温暖,年平均温度15.412,无霜期280天以上,年降水1100毫米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栽培,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以粮油为主。随着农业科技进步,粮油作物品种的优化及其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粮油作物产量提高,农民生活状况改善,蔬菜种植从满足自食需要逐渐走向市场,出现了蔬菜生产专业户,蔬菜栽培逐具规模。  相似文献   

7.
在相同的种植环境下,研究了土壤栽培与无土栽培(基质栽培、营养液栽培)对生菜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生菜的综合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营养液栽培生菜的产量最高,基质栽培次之,土壤栽培产量最低.营养液栽培生菜相比土壤栽培生菜,单株鲜重均值增幅达81.51%.生菜在基质栽培中综合营养品质最高,在营养液栽培中硝酸盐含量较高,而在土壤栽培中各项指标都偏低.  相似文献   

8.
无土栽培是当今世界发展较快的一门高技术,顾名思义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介质液来栽培植物的技术,可广泛用于栽植蔬菜、花卉、饲料和苗木等等。它包括以下三大类:水培、气培、基质栽培。水培不用基质,由植物的根直接从营养液中吸取营养,营养液又可循环利用;气培是用气雾湿润植物根部、供给作物水分和养分,营养液可循环也可不循环;基质栽培时植物的根全部固定在基质里,并通过基质吸取养分和水分。作为无土栽培的基质,种类很多,用户可因地制宜进行选择。目前各国所使用的基质主要包括岩棉、泡沫塑料、珍珠岩、蛭石、砂以及泥炭、锯木屑等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智能仪表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传统农业提出了挑战,设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趋向于工厂化、智能化。本文研制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设施农业营养液自动供给系统,同时将环境条件因素与所种植作物的实际所需灌溉量结合起来,建立了营养液灌溉量的控制模型,指导实际生产中的营养液供给,这对我国农业向高产、高效的发展方向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保水剂是一种超强吸水性材料,可由天然材料或人工合成方法制得,其吸水率可达自身重量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保水剂对作物生长无任何不良影响。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于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克服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和节约水资源,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使用保水剂抗旱,节水栽培,不论是将种子包裹后播种或涂于移栽作物的根部,还是施入土壤中,都能迅速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水分,在植物种子或根部形成一个“小水库”。干旱时,它又可以把储存的水分逐渐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据试验,保水利所吸收水分的95%可被作物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1.
植物寄生线虫是植物病害的重要病原,它寄生在多种作物上,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新疆线虫的发生情况,过去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有效地控制植物寄生线虫的危害,必须搞清植物寄生线虫的种类和分布等。 1982—1983年我们先后对新疆的粮、棉、瓜、菜和果树等53种作物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工作。采集作物的根,根系土壤及个别作物的茎、叶和种子共126个标样,将采集的标样带回  相似文献   

12.
1调查背景 1982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束后的二十年间,大理市境内耕地基础设施条件、耕作、施肥、作物布局、种植制度、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障碍因素也随之发生改变。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土壤中某些障碍因素得到改良(如冷浸内涝),某些障碍因素得到显现或加重(如土壤酸化、缺素症)。土壤障碍因素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地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过多年的研究,对于水热作用状况,活性磷的供给,土壤耕作方法,秸秆还田及微量元素钼的应用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大豆光合作用器官及共生器官的形成及工作,产量的高低和生物氮在参与氮形成中所占的比重等的影响得出了评价。大豆光合作用器官的发育水平及生物氮的供给决定了作物产量的高低,由于各年度的水热条件不同,磷营养的改善能提高大豆单产2.0~3.6公担/公顷。利用综合农业技术措施促使大豆单产提高1.5~2.6公担/公顷众所周知,在俄罗斯所进行的经济改革导致了在农业生产总体方面,特别是在大豆种植业方面的退步。大…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中,稍有不慎,就会用之过量而使作物受到毒害。另外,一些农药中含有的重金属元素还会使土壤受到污染,长期以污泥做肥料亦会使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微量元素过剩而使作物遭受毒害。为缓和锌过剩给作物带来的毒害,本文利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营养液中锌过剩时细胞分裂素对黄瓜幼苗生长和某些生理效应的影响,以供农业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先进农业耕作体系,其主要特点就是为作物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地表面或混入浅层土壤,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和抗旱能力的耕作技术。此项技术主要适应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生产及牧草的种植。结合鸡东县农业发展现状,雏系农业的可待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就必须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蒋永仲 《遵义科技》2008,36(2):48-50
3+4旱作中耕作物管理技术是上世纪70年代新疆生产兵团研究成功在旱地作物(主要是棉花、玉米1栽培管理的一项现代化农业管理和栽培措施,至今仍在贯彻应用,而且产生越来越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2002年后,我们将这项生产技术措施引入遵义地区一些单位推广应用。通过在湄潭县对辣椒、茶叶等作物的试验,同样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的统计,  相似文献   

17.
作为植物-土壤负反馈的典型现象,作物连作障碍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概述了植物-土壤反馈理论的发展过程和作用原理,以连作障碍为例总结了该理论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和发展现状,建议参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理论,进一步解析农田植物多样性提高作物健康和产量的机制.通过构建多样性种植模式、发展强化根际微生物组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有机态无土栽培,也叫简易无土栽培,是目前蔬菜生产中比较先进的栽培技术。它是一种不用自然土壤、不用传统营养液水培,而是利用基质、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滴灌的一种无土栽培方法。它能够有效克服因土壤缺素或土传病虫害而导致产品品质和产量的下降,进而达到提高产量、提高蔬菜品质档次,达到无公害和绿色生产的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从荷兰全套引进三公顷自控玻璃温室,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工厂化生产,具世界一流水平。 温室采用无土栽培、天然降水灌溉、配方施肥、营养液滴灌、补给CO_2,计算机自动调控温度、湿度、通风、肥料、水分等技术,定时进行营养液、温度、EC值、PH值等理化测定,并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环境,同时引进国内外高产、优质、抗病作物品种,每年可向市场提供1500吨优质洁净无污染的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产品富含维生素、矿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 无土栽培是指利用无机营养液直接向植物提供生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代替由土壤和有机质向植物提供营养的栽培方式。根据营养液的供给渠道不同划分为基质和水培两类(见图1)。 无土栽培的特点是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来代替土壤环境,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充分发挥潜能,使人们克服了传统农业那种靠天吃饭的局面,生产工厂化。 无土栽培的优点: (一)、产量高、品质好。无土栽培更便于控制温、光、水、肥、气等环境条件,因而提高产量,一般为有土栽培的3至10倍(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