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阜阳市文物点为数据源,运用GIS软件从类型-等级-时间等维度对阜阳市文态空间的资源格局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阜阳市文态空间的资源类型趋于凝聚型,且聚集度较高;但文态空间等级类型不同,形态各异.等级文态空间主要有单核式分布型、点-轴式分布型、多核分散式3种空间形态;类别文态空间中法定类别文态空间主要有双核式分布型、点-轴式分布型、多核分散式;文态空间演化特征呈现出先分散后极化的空间过程.随后,进一步分析文态空间核心要素与地理环境相关性特征.结果发现:阜阳市文态空间核心要素呈现交通、河流指向性特征,且拟合系数达0.97、0.99,说明交通、水资源等地理要素对核心文态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江西省567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SPSS20.0和ArcGIS10.5分析其类型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类型、市域分布特征、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时间演变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结构类型上主要以传统技艺类、民俗类、传统舞蹈类为主;数量上主要分布于赣南、赣北地区;空间分布类型趋于集中分布,有1个极核密度区、1个高度密度区、3个次级密度区;各市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由分散式团状向非均衡扩散式演化并趋于稳定;经济水平越高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也越多,且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分布于丘陵地区,邻近河流水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交通状态具有时空性,自身又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城市交通状态空间自相关特性,对交通管制、居民出行行为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出租车GPS空间数据库,划分交通小区并计算各交通小区平均行程速度和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对贵阳市中心城区交通状态的空间自相关性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时空Moran’s I指数形成良好的空间相关性,存在一定的空间聚集性,且随时间的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呈波动式变化,工作日与休息日分时段时空Moran’s I指数变化态势明显,交通状态表现为时空集聚性强;2)局部时空Moran’s I指数高高聚集与低低聚集模式在空间上维持良好的稳定机制,高高聚集呈现城市外围区域指向性特征,低低聚集呈现城市核心区指向性特征;3)工作日与休息日早晚高峰时段各种类型区分布格局保持高度共轭协同,仅有小部分区域出现异质情况;4)时空Moran’s I指数时空聚集区域在空间上表现出由弱聚集向强聚集,再向弱聚集状态转变。在高峰时段表现为强聚集趋势,在非高峰时段聚集程度较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及核密度分析的方法,借助ArcGIS软件,结合浙江省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演变格局从时空的维度上探究其农业文化遗产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浙江省的52个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在不同的区域内皆均有差异;(2)各地级市区域内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呈现不同的凝聚特征,根据核密度值的比重,空间分布类型主要分为3个梯队;(3)先秦时期和秦汉魏晋时期遗产较少,从先秦至明清,遗产项目数量不断增多、类型不断齐全、内涵不断丰富.今后应注重代表区域性和不同历史阶段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与申报,以推进全省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5.
采用正交回归法计算了黄河中游黄土覆盖区河网的入汇角,并分析了其统计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河流入汇角与流域水系发育机理间的联系.研究区域内,河流入汇角近似正态分布,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整体均值相比其他位于相似气候区的河网偏大.相关关系分析表明,河流入汇角与地形坡度和河道凹凸程度的相关性强于降雨量,干旱度指数在研究区域内部的差异对河流入汇角没有显著影响.河流入汇角的空间变异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水系发育过程中坡面过程和流水侵蚀相对强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魏雨  刘汉湖 《河南科学》2019,37(7):1181-1186
基于GIS空间分析软件,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对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四川省DEM、NDVI、河流3个自然因素及交通道路、经济分区两个人文因素对A级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1)研究的3个时间节点中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均为聚集类型,聚集的程度先强后弱,然后趋于平稳.(2)整个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核密度强度东高西低,2008—2018年景区高核密度强度区域以成都市为起点,向川东北和川东南方向扩散.(3)四川省自然景区在不同海拔高程区域上均匀分布,多分布于植被茂盛、邻近河流的区域;人文景区大多分布在海拔低区域、对河流水系和交通道路的要求较高;4A级及以上高级别景区对交通和经济的依赖很大.  相似文献   

7.
借助ArcGIS软件平台,采用最近邻指数法、核密度指数法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了浒湾古镇旅游资源的属性结构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浒湾镇旅游资源丰裕,人文圈和岩石圈资源的品质较高;具有"两带一簇"的地域分布特征.其中,岩石圈景点是以印山村为中心的簇状分布,人文圈景点分别以浒湾村和北坑村为中心的东南—西北向和南北向的带状分布,交通指向性明显.这些认识可为浒湾镇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入室盗窃犯罪空间集聚模式及时空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杭州八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基于空间集聚模式分析方法与时空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其空间聚集-离散的分布特征以及时空的相关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八区入室盗窃空间上总体呈"西北—东南分散、西南—东北集聚"分布特征,不同时间段上呈夜晚比白天更集聚、2月份的分布方向相比其他月份更趋向萧山区中部街道、四季集聚程度相似的分布特征;杭州八区2014年1、2、9月入室盗窃案件呈现较强时空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分层聚类分析发现其热点位置主要位于西湖区、上城区与拱墅区交界乡镇(街道).  相似文献   

9.
以2002—2020年江西省438个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分布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i)在时序演变上,以2013年为分界点,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增长呈现前缓后陡的“M”型特征,不同类型旅游景区增长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ii)在空间维度上,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的高密度区经历单核状集聚—散点状分布—组团式结构的空间演化过程,并逐步形成环鄱阳湖的“O”型核密度结构,空间分布具有环湖、亲水、沿路等显著特征,空间方向分布在总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重心随着时间演化由北往南迁移,标准差椭圆整体呈现小幅度逆时针旋转;(iii)江西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涵养力、经济发展推动力、市场需求拉动力、区位交通辐射力、旅游资源内驱力及政策制度调控力等多种内外部力量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10.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分析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利于优化遗产空间结构,进而为遗产廊道的构建奠定基础.文章利用数理统计方法、最邻近距离法和区位熵法,分析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的数量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广东省沿海地区文化遗产分布的历史文化、人口数量、河流水系、地形地貌因素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郑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和2015年的写字楼POI数据研究对象,运用GIS中的标准离差椭圆分析法及核密度分析法,研究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郑州市中心城区写字楼以郑州市火车站为中心,以西北—东南方向为长轴,东北—西南方向为短轴,总体上呈现"西北—东南"分布的态势。2)郑州市写字楼沿西北—东南方向的京广铁路两侧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东侧,表现为明显的方向性差异。3)办公空间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高等级办公集聚区主要布局在重要交通节点附近和交通干道的两侧。4)与2010年相比,2015年郑州市中心城区办公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增强,且随着城市的扩展及经济的发展,办公空间逐渐从中心向外围扩散。5)办公集聚区趋向于布局在商业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且与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以安徽省黟县为案例地,运用核密度估算、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和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1986—2019年黟县旅游住宿业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黟县旅游住宿业逐渐遍布全县各乡镇,在空间上形成"△"形密度分布结构.(2)黟县旅游住宿业呈现出较明显的景区依托发展特征,在重点旅游乡镇中,西递镇高度集中、极不均衡,空间上呈现出点轴分布形态,宏村镇高度集中、较不均衡,空间上呈现出"V"形布局形态,碧阳镇空间上呈均匀分散、独立点状分布特征.(3)黟县旅游住宿业时空演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区域内景区持续发展、固有的经营场所优势、企业主经营思维更新、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区域内外交通条件优化和多项利好政策支持等.研究探讨了黟县旅游住宿业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其优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岩溶地貌演化与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平果堆积铝土矿风化程度的发展对应于矿区岩溶地貌的演化:地貌分带是矿区岩溶演化的基本规律之一;随着地貌演化过程中岩溶类型的顺序发展,地貌分带形态的变化趋向于不规则;矿区岩溶类型分带对应不同的水系结构,分带地貌演化反映水系发展过程,从水系演化关系指示矿区岩溶在地壳抬升过程中多旋回活动的特征;通过对比那豆与太平一教美矿区,发现堆积矿的分布形态随地貌演化趋向于分散和不均匀,堆积矿成分的变化趋势符合风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堆积矿的氧化铝含量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与地下岩溶演化程度密切相关;根据岩溶地貌初步恢复了矿区地下小流域水系分布形态,发现岩溶水系发育程度是形成地貌差异和堆积矿变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汾西煤矿区为研究区,运用生态学中的点格局分析方法,即标准差椭圆、最邻近点指数(NNI)、聚集度指标(z)和多距离空间分类分析函数值(Ripley's K)方法,同时叠加分析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河流水系分布图、采矿边界、地质灾害点位置分布图,并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分析矿区地质灾害点的分布特征,以定量方式分析并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了煤矿区地质灾害的成生机理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汾西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山麓地带、采矿区边界、汾河及其支流的河床谷地边缘地带;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点位置总体均呈现出"西—东"走向,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点呈现"西北—东南"走向的空间格局;地质灾害点位置分布具有尺度效应,在不同规模和尺度下,呈现出不同的随机性和聚集性特征,其空间格局具有空间尺度依赖性。点空间格局方法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点位置分析研究,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宏观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尺度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统计分析了秦岭-黄准平原交界带的水系特征和降水、蒸发、河流径流、河流泥沙的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带内径流时间变化不均匀程度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分类型探讨专业村的时空演变并分别解析其核心驱动因素,对于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两次实地调研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最近邻分析、空间扫描统计量和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不同类型专业村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各类型专业村数量皆有上升,农业型专业村增速最快.(2)各类型专业村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分布方向皆表现出由“东北—西南”向“西北—东南”转变的趋势;农业型、工业型专业村平均分布中心向东南方向移动,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向西北方向移动.(3)各类型专业村空间集聚特性显著,但不同类型专业村集聚区域变化各异.(4)各类型专业村镇空间分布受村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强于村域环境,强于能人因素.其中市场需求、地形特征和地理区位始终是影响农业型专业村空间分布的核心要素.市场需求是始终影响工业型、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空间分布的最核心要素.(5)从同一驱动因素对不同类型专业村的响应来看,能人因素对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的解释力强于农业型、工业型专业村.综合来看,2008年工业型专业村对村内、村外环境的响应程度强于其余类型专业村,2017年则转变为服务及其他型专业村对其响应最...  相似文献   

17.
由年温变化分析广东海陆气候属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各地年温进行谐波和相对温度计算,试图客观定量地探讨广东气候海陆影响的程度及类型.各地年温变化的振幅和位相以及相对温度分布曲线表明,广东基本为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尤以东南沿海为甚.但自东南向西北、西南推移,海洋性气候特征减弱,大陆性气候特征有所加强.其中雷州半岛的徐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有较强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同时,将全省的相对温度分布曲线分出三种类型,探讨了它们不同的气候属性  相似文献   

18.
以湖北省的20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时间断面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湖北省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完整展现其空间关系和区域演化过程,发现:湖北省传统村落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隋唐五代以前的萌芽期、宋元辽金的发展期和明清繁盛期的三个阶段;空间格局呈集聚、均衡性较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以鄂西南为高值聚集区、鄂东北为中值聚集区、鄂东南为低值聚集区,整体空间分布类型与湖北地貌类型具有密切关系;流域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距河流15 km范围内;高程格局上,湖北省传统村落主要集聚在山地,并大致经过了“山地—丘陵/平原—山地”发展的时序性;类型特征呈现农耕型偏鄂西南分布,商贸型呈沿边型分布,军事型偏鄂东北分布和工艺型偏鄂东南分布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沙地范围确定及风沙地貌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沙地范围的界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Landsat8OLI影像和ASTER GDEM数据,采用水系流域分割方法,划定科尔沁沙地的自然地理范围.并提取了各类沙丘分布信息,对沙丘格局特征和形态示量做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科尔沁沙地面积64 387.22km2,风沙覆盖面积37 381.00km2.风沙地貌分布及格局具有一定规律性,沙丘类型自西向东、自南向北趋于简单,并主要分布在西辽河干、支流沿岸的冲积平原上,不同河谷形态、走向其两侧沙丘发育呈现差异性,河流对沙地发育演化及维持其平衡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学的视角,对河南省10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结构、时间演变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类型结构上以传统戏剧、民间美术和民间音乐类居多,在时间上多集中在宋元、明清时期.在空间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带状、团状分布,表现出非均衡性.团状分布主要在豫西北和豫中地区及豫南地区,西部呈线状、离散分布态势.在河南境内的海河、黄河流域,遗产分布密度较大,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分布较少.影响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非遗的评定标准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