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自己在不同时期对《红楼梦》的阅读和随之不同程度感受和感悟的描写,简要阐述了博大精深的《红楼梦》在哲学、艺术、爱情等尤其在文学方面的观点和成就。  相似文献   

3.
曹雪芹是景物描写的能手和巧匠。在《红楼梦》中,他把景物描写得婀娜多姿,逼真传神,像闪烁繁星,如璀璨宝石,巧妙的镶嵌在情节上,使景物与情节结合的如漆似胶,浑然一体。探讨曹雪芹的景物描写这一高超艺术,无论对《红楼梦》研究,还是对指导当前文学创作,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确有"传诗之意"。但它的"传诗"与"佳人才子等书"的传诗皆然不同,它不是作者把自己平时创作的情诗艳赋用生造的人物悲欢离合及滥编的故事情节串连起来,借以流传于世,而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和描写故事情节的需要特意创作的诗词曲赋,致使诗如其人。同时,还通过所塑的人物的口中言,恰到好处地阐述了不落窠臼、不同凡响的诗论观。《红楼梦》诗词曲赋是作者曹雪芹的诗论和诗词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不仅描写了女奴们的冤屈与悲惨命运,还表现了她们勇敢的反抗与斗争。并且,展示了这样内容的思想意义以及相关的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6.
蒋苏苓 《科技信息》2009,(14):136-137
本文从服饰文化这个角度,思考《红楼梦》中服饰与时代风尚、人物社会地位、人物个性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生活背景与小说中服饰描写的关联,进而探讨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与人物服饰的关系,品读《红楼梦》中服饰与人物个性的契合,多角度地研究了《红楼梦》中服饰文化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以实务虚角度看《红楼梦》中贾府"四春"的悲剧命运,作者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她们的凄惨遭际展现给读者,更是要通过所塑造的"四春"形象的悲惨结局来替自己的同胞姐妹鸣不平,从而揭示出,封建社会的妇女无论有怎样高深的德才,都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悲剧根源,同时也含蕴出罪恶的封建社会是吞噬美的豺狼。在"四春"形象的塑造中,作者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圆形人物"笔法和"原型本真"的创作原则相得益彰。同时,通过环境描写以展示人物风韵的技法,通过对比描写来展示人物个性的卓绝功力,这种技能烘染出生活的立体感和鲜活感,不但描写得不露痕迹,而且描写得妙理深藏。  相似文献   

8.
中国清代著名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中对服饰及其用料、刺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描写,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明末清初服饰特征及其文化内酒的重要素材。本文着重从《红楼梦》人物上装的外在表现入手进行归纳分析,进而揭示出《红楼梦》人物上装与清代等级制度、满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红楼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盛产茶叶的圣地,茶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有着"百科全书"之称的《红楼梦》更具有丰富多彩的茶事描写,如多样的茶品、上品的茶叶、精致的茶具、讲究的茶道以及茶俗等等情节描述,体现了我国清代盛行的茶文化现象。茶文化描写并非纯属闲笔,相反它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渲染了悲剧气氛,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揭示主题。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评点中,王伯沆关于<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技巧,明确提出了"化出"的方法,认为人事叙述可以变化而得,场景描写也可以从别处"化出".而这种方法体现的无疑是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重写行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这部古典文学巨著,经纬纵横,包罗万象,不仅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而且对饮食、保健等方面也极为突出的描写,特别是其独特的养生之道更是鲜为人知。以茶养生《红楼梦》一书中有多处描写吃茶养生的情节,每处虽着墨不多,但是各有意趣,耐人寻味。老君眉老君眉是《红楼梦》中贾母最爱吃的养生茶。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产的一种银针茶,因为它是君山所产,外形象眉,故称“老君眉”。每次贾母吃此茶时,都取用梅花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的诸多续书,认识不到原著的主旨和精神,将续书写成大团圆的结局,强加给宝黛渴望富贵、热衷功名的世俗思想。李涵秋社会言情小说对"情"的爱情观、婚姻观和家庭观的不同表达,与对"社会"的社会制度、社会思想、社会文化的不同描写,开创了社会为经、言情为纬的社会言情小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成为《红楼梦》诗词的思想脉络,它在指导《红楼梦》诗词理解方面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涵盖了西方近代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使系统性、相似性、整体相合性这些概念隐喻的基本理念在认知理解中得以体现,形成《红楼梦》诗词的隐喻解读,这是除了从认知发展角度理解"《红楼梦》诗词"外的又一个理解"《红楼梦》诗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意识流不同,《红楼梦》的心理描写通过咏怀式、梦幻式、独白式、交叉式、潜流式等多种手法体现了中国意识流独特的东方气派.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风俗现象,其中也以生动的笔调描写了一些人物的葬礼,从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丧葬礼仪、风俗和观念。  相似文献   

17.
从历时和共时两方面描写《红楼梦》里的每个专用动量词的语义特征、适用范围和语法功能,并适当地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8.
身体语言在交际中广泛应用,在小说里也同样适用。身体语言的描写常通过多方面表现,如穿着、动作、神态等等,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文学著作《红楼梦》关于身体语言方面的描写可谓出神入化,以其中经典描写片段为例,从多角度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身体语言进行了深度解读和剖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中不仅塑造了各具特色、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留下了一座凝固的艺术形象——大观园。其中“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稻香村”、“秋爽斋”等无一不体现着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组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建筑图画。这些建筑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感及其命运的遭际、结局紧紧地统一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对潇湘馆的描写,与主人公命运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不仅塑造了各具特色、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留下了一座凝固的艺术形象———大观园。其中“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稻香村“、“秋爽斋“等无一不体现着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组成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建筑图画。这些建筑的环境描写与人物的性格、情感及其命运的遭际、结局紧紧地统一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对潇湘馆的描写,与主人公命运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