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部分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表达,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将所考虑的内容用文字符号固定下来。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思维内容要寻求一定的形式与之相适应,另一方面表达形式又要求思维内容能够符合其规范。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任何写作活动来说,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磊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8(3):263-265
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线,《中国近代史》课程考试改革采取非试题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从重一次性答题行为的终结性评价向重学习过程中的智慧行为优化或提高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学生考试成绩由出勤(10分) 作业(20分) 读书心得(70分)构成。对近代史的感悟与体会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考核重点,以促成学生主体深层地、个性化地建构自身的内在文化价值,同时使考试体现真正具有教育旨趣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28-31
学科本位的高职课程观没有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和能力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课程体系缺少综合职业能力的因素,以致培养的高职生不符合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难于满足就业需要。文章分析了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和结构,提出了以提升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课程体系开发意义和思路,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营销策划》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围绕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以《营销策划》课程特色构建为作为突破口,重点锁定职业能力培养,对特色构建新方法、新途径进行研究,以期形成《营销策划》课程特色竞争优势,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非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本科英语教学更不同于英语专业教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但要有自己的课程特色,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测试手段。“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正是现行的较有效的测试手段之一。通过对2004—2006年河南省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证明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以《基泰要求》为指导的高职院校非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成功。我们应再接再厉,创出特色,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为市场经济发展培养出更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学仪式理论的框架中,藏文小说文本《肩胛骨之魂》可以看作一个“阈限”仪式,从文本的“深描”和来自这个社会的成员那里可以得到这种回应。这篇小说至少承载了一种人类学的想像,通过人类学仪式理论来理解和研究这部作品,便于区别“魔幻现实主义”这种对藏族文学作品较刻板化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是指地方各级行政机关适应环境需要、运用其在管理社会过程中所实际拥有的能量和公共权力。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人力资源汲取能力”、“信息能力”等指标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差距过大的现状,并分析了该现状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与缩小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严怡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56-164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基本意识与必备能力.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西南地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开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学生对就业与创业已有一定准备,对授课教师基本认可,更倾向于实践取向的教学方法,已基本掌握就业信息,对教学效果总体满意.根据调查结果,该文指出可丰富教师类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增加实践类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学生就业与创业信息的获取,完善教学设计,平衡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与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煤矿开采行业的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出发,进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案例的组织,以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培养出符合煤矿开采行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藏汉语诗歌的代表性诗集《前定的念珠》在写作上极具现代性特质,诗人们对雪域空间的自然感受与逃避文明的忧思,结合色彩斑斓的死亡主题、浸润着宗教特征的藏区情感体验,以及借鉴现代性美学的创作观念,表达出特定地域中的空间生存体验和贯彻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2.
戴秋娟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21-132
该文主要研究国营企业的工作经验与外企管理层职业能力形成之间的关系。以现在外企工作的、有过国营企业从业经验的人为对象实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受访者的工作态度、绩效能力以及岗位能力形成过程中国企工作经验的作用。结果表明:在国营企业的工作年限、职务经历、教育经历以及最终职位等要素对受访者工作态度的形成、成果实现力、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等绩效能力的形成以及生产制造、技术研发、人力资源、行政、销售和财务6类岗位能力的形成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通过细化《劳动法》相关条款、变行政处罚为劳动者收益,改变了劳资双方的博弈支付,提高了企业违法用工成本;新法有助于我国加工贸易破解不良循环,通过构建稳定用工制度进行沿价值链升级。但过度规制条款与劳动者对新法的滥用给企业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闻一种特定的语篇类型,突发性新闻报道是一国媒体在新闻专业、媒体定位等诸多因素的集中体现.2010年中国玉树发生了地震,对比中关两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中国玉树地震的两篇相关报道,发现<纽约时报>在对玉树地震破坏程度以及中国政府对灾区救援方面的描述,很多都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河流中,文化是一种交流。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在其他民族的记载中能够引起他者目光的魅力。将波斯英雄史诗《列王纪》与新疆柯尔克孜民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内容上的影响及表现是一种新的尝试。只有认真地对两部史诗进行阐释、分析与研究,才能弄清史诗和种种文化之间的磨合过程。因此,对这两部史诗的研究,不仅能阐释其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更具有回顾过去、认清现在、展望未来的指导作用。运用影响研究的方法来研究这两部史诗,不但会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思维,而且还能探究两个民族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衔接与连贯及其关系问题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语言学界在如何看待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是普遍观点是,语篇衔接虽不能决定连贯,却对语篇连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飘》为例,以实例说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五种主要街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的使用,以科学方法分析语篇中的衔接功能,进而阐明研究衔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媒体在报道社会群体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形象建构。媒介形象的形成会影响到社会对该群体的认知,最终在人们心中形成刻板印象。以《新民晚报》为例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媒体在对90后群体的报道和形象建构上存有较大的偏颇。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5,(5):73-75
底层叙事是随着社会转型而逐渐形成的一股以底层视角来呈现现实、关注民生的文学思潮。王祥夫是当代底层叙事的代表作家之一,新时期以来他执着于卑微人生的关注,善于描绘底层个体琐碎的日常生活,并从中发现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他还有意识地摆脱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深入底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去深度挖掘人性的复杂性。社会批判和人性挖掘的相互照应形成他独特的底层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19.
傅明根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33(1):124-126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大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中之重。文学艺术是文化产业的原创地,对具有原创意义或价值的文学艺术进行产业化开发可以生发一条可观的文化产业化路子。我国新的媒介正催化红色经典文学迅速向红色经典影像转换,从红色经典之一《红岩》以及其中的重要红色人物形象之一的江姐形象的形成过程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包含多首茶歌,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色彩,而且使茶歌中的许多表达随《格萨尔》的传扬得以在蒙古族、纳西族、土族和汉族等语言中互文流传,发展成中华传统茶文化模因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传神达意翻译思想为指导,以《格萨尔-门岭之战》中的献茶歌英译为例,探讨如何提升译文的风格、意境、情感和形式等传神参数,以期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可信度与复制率.被多方复制发展模因有助于唤起目标语读者头脑中对已有的中国茶文化的记忆,促使其与其他茶典籍译文整合成为有更富生命力的复合模因,助力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