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作为保持和加强在华技术领域垄断优势的重要手段,专利战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核心,日益受到跨国公司的重视。通过分析当前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企业影响,对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最新走向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技术垄断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更加重视技术战略的制定和运用。为了保持和加强在技术领域的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研究与开发的全球化和联盟化,技术转移内部化以及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和标准垄断化。这些对我国的技术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运用专利规则占领市场已成为企业致胜的重要战略。跨国公司如IBM、索尼等,都有大量专利在握。IBM公司在美国有1.75万件有效专利,在全球有3.2万件有效专利,3万件未决专利;索尼公司每年申请国内专利9000多件,国外专利5000多件。这些企业正是因为拥有了大量专利,才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创新科技》2008,(5):6-7
陶鑫良说,近年来,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一直处心积虑在中国就关键技术与著名品牌成批量、多层次地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方面埋雷拉网、筑垒布阵。跨国公司、外国企业或其产业联盟就其权利在握的核心技术专利权、驰名商标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在中国本土或者相关母国挑起知识产权纠纷和诉讼,旨在打压我国竞争企业,谋求市场垄断;或者索取巨额专利使用费与赔偿金。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技三大战略,即人才战略、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专利战略随着世贸组织有关知识产权协议的实施,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世界范围内将专利技术保护独占优势转化为市场垄断优势。在我国的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6.
利用专利计量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知识图谱技术相关专利数据进行分析,从发展概况、专利价值、专利地图、技术热点、技术演化等方面揭示全球竞争态势,并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专利布局情况,为中国知识图谱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图谱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态势活跃,中国占据专利申请数量领先优势,集群科研创新氛围浓厚;中国专利技术布局侧重于与应用场景相结合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国在全球专利市场布局规模、关键技术原创性方面与美国有一定差距,核心技术存在被国外机构卡脖子的风险,需挖掘开发高价值技术成果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跨国公司都高度重视运用专利战略来赢得市场竞争的优势。专利战略是企业利用专利保护作为武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总体谋划和策略,是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战略的起点是专利申请战略,只有将符合企业总体竞争战略需要的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获得了专利权,才能为企业运用专利战略赢得市场竞争提供基础。并不是任何技术成果申请了专利后都能身价百倍而独占市场。  相似文献   

8.
郭洪昌 《科技资讯》2010,(35):207-207,20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正逐渐削弱直至消除,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作用在不断加强。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知识产权对技术和市场的保护作用被大大提升,而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国际间的技术﹑经济竞争,已突出表现为专利之争。专利垄断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动向,跨国公司利用其专利垄断壁垒,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特别是那些标准化工作落后、自主知识产权少、创新能力差的企业构成很大的威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国际贸易的经济背景,跨国公司实施专利垄断的优势,及其申请专利的动机,以及因此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压力及损失,及我国的应采取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跨国公司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由此,低成本策略是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最初阶段的历史选择.但是,低成本策略的弊端也阻碍中国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采取的新的策略.如发展民族品牌,品牌定位从低档向高档过渡,开展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介绍中国专利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了专利钓饵和专利池战略的优势,指出中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可在专利钓饵战略、专利池战略以及撰写专利申请书上多下工夫,以使中国企业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专利创造实力及其8个二级指标,对比分析了广东相比于北京的优势和不足,揭示了广东在专利创造数量、质量及影响力方面优于北京,但在专利创造的结构和效率上弱于北京,分析了差距的原因,指出为进一步提升广东专利创造能力应着力提升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的专利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专利战略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专利制度显著改善了我国的投资环境,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专利也构成了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与垄断,境外公司大量控制的专利将会影响国家安全.大量引进国外专利技术也会抑制本国的自主技术开发。因此,国家在已有法律体系和国际知识产权(法律)框架范围之内,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手段行使公权力,组织、引导、保护法人和自然人等民事权利主体取得和使用专利权.激励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创造更多财富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跨国公司国际竞争力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跨国公司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比,具有低成本的比较优势.由此,低成本策略是中国跨国公司国际化最初阶段的历史选择.但是,低成本策略的弊端也阻碍中国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国跨国公司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采取的新的策略.如发展民族品牌,品牌定位从低档向高档过渡,开展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等.  相似文献   

14.
海军 《创新科技》2005,(7):8-13
那些具有先发优势的跨国公司,在完成了全球性布局之后,已经用专利、法律、联盟等各种锁链在后起企业面前编织起了一道看似不可逾越的技术“铁幕”,这道“铁幕”曾屡屡让雄心勃勃的后来者碰壁而归,无从寻找到突破口。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领先企业开始了各自不同的新尝试。迂回的、螺旋式的上升路线,难道这就是企业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人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纷纷来华设立研发中心。据联合国发布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跨国公司500强有近400家在华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建立各种研发中心达100多个,其中近40家具备了相当规模,主要集中于计算机、通信、电子、化工、汽车、医药等行业。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优质的人力资源和相对齐全的研发基础设施,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向中国研发领域伸出了“橄榄枝”。在惊喜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纷至沓来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况:作为经济、科技大省的山东,竞鲜有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经济大国,但远不是经济强国。突出表现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的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绝大多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还不具备与大型跨国公司较量的实力。其它国家的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总量是中国企业的6.4倍,而我国每百万人获得的专利数  相似文献   

17.
霍剑 《山西科技》2011,(2):5-14
通过对跨国公司专利封锁的样态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应对专利封锁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何灵巧 《广东科技》2013,(13):44-46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专利战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蔓延,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尤以工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战为最。毋庸置疑,专利战争已是全球化竞争的核心战役,是企业争夺专利技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未来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善于利用知识产权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企业,才会有广阔的市场,打赢一场专利之战有助于企业占领市场,而败诉则可能被永远扫地出门。专利战如此残酷,失败甚至没有翻身的机会。那么,我们就必须深刻认识专利战,善于运用专利战,打赢专利战。专利战是指将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作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科技与经  相似文献   

19.
程季忠 《科技信息》2010,(12):55-55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在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越来越意识到适时改变营销策略的重要性。从跨国公司在我国营销的发展历程和现有规模可以看到,跨国公司在应对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变化中,营销策略经历了从无营销策略到无差异性营销,最后到本土化营销的过渡。在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洗礼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将中国看作他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在这些跨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大。全球价值链离不开中国,中国也需要全球价值链。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实施国际化营销战略,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跨国公司营销本土化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营销本土化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成为地区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主要指标之一的专利则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公布的安徽省2011-2015年专利数据,通过对安徽省专利产出规模、质量、效率、主体、技术领域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角度研究了安徽省创新能力,揭示其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