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郑加强 《科技与经济》2002,15(1):1-4,14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综合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践,探讨建立符合科技持续发展规律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框架,论文还分析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孵化器和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单元的运作方式,使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以市场为导向,又向市场反馈,辐射和渗透的市场化的科技创新体系,体现前瞻性,先导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2.
吴锐 《安徽科技》2011,(12):43-45
区域创新以区域为整体、以提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目的.通过依托区域科技创新实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网络.协调区域间科技竞争与合作。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区域发展的竞争优势.以及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经济发展现状的区域.由于在创新要素成熟度、  相似文献   

3.
以网络化区域科技创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网络规模、网络链接等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实证测算了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的有效性,发现网络规模和网络结构洞的冗余性是制约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的主要瓶颈。根据研究结论,从搭建以企业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网络体系、着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大力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创新形式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网络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构建区域科技高地,形成辐射和联动作用,可以达到以科技促经济发展的目的。泸州市构建区域科技高地既具备有利条件,又有不利因素,重点在于加大政策引导的力度和经费的投入,加快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科技创新促进泸州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创新系统的集成与运营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围绕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运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的探索。在常规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集成创新的概念,并明确提出以宏微观科技管理集成为指导,农业科技进步集成体系、工业技术创新集成体系和民营科技创业集成体系为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系统。同时,结合云南曲靖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实践,探索具可操作性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国家、区域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管理的现状、政策,提出适应区域特征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优化机制和对策,以实现科技资源在综合化、专业化两个维度的高效配置,建立完善科技资源与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机制,从而为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江苏省企业知识服务平台为例,研究知识服务在驱动企业科技创新中的应用。江苏省企业知识服务平台以大数据、"互联网+"为技术支撑,基于知识服务理念,以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产业科技创新和区域科技创新为主导,通过集聚整合各类科技服务创新要素,提供知识检索分析、知识挖掘分析、政策信息跟踪、市场信息跟踪、知识管理分享等功能,赋能企业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8.
溢出是创新系统形成和演进的内生动力,区域协同创新可以使高能又稀缺的创新要素更好更快地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了区域协同创新效率溢出效应的正负外部性及相关制度设计;进而分别以新产品的产值、销售收入和出口值作为产出指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珠三角九市的创新效率和溢出效应;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中祥 《今日科技》2007,(11):18-20
近年来,安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坚持走人才强县、科教兴县的道路,全县自主创新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体现。 为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安吉县政府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她,将通过科技创新,助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到2010年,基本建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成为省级科技强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机制视角下的泛珠三角科技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完善地区及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是泛珠区域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基于我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泛珠三角开展建设更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使得泛珠区域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通过分析泛珠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瓶颈,研究泛殊地区科技创新体系及各组成要素定位.强调在CEPA框架下保持经贸对泛珠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具泛珠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提升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对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对河南省2010—2017年出台的科技创新政策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构建了河南省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因子分析法对18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政策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极不均衡,大致呈现以郑州市为中心由内到外政策创新绩效递减的状态。因此,河南省应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创新发展核心增长极,同时逐步辐射其他地级市,实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河南省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辛政  明忠 《安徽科技》2007,(3):18-19
2005年以来,在陈至立国务委员高度重视下,在安徽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下,合肥市积极探索走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之路,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工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创新体制与机制,优化发展环境,从各个层面全力支持和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为促进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辐射带动全省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霞 《华东科技》2010,(4):36-37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也直接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效益和进程。健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通过推动科技创新,为区域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也直接引领着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科学技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改善生存发展环境,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总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以和谐社会为背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这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阶段任务和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正>在现代化与知识经济时代,以自主创新和科技引领为代表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区域发展的显著特征,提升科技的整合、吸收和转化水平显得重要而紧迫。为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各地区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其中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是汇聚创新资源、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地区和行业发展的关键载体,能有效集聚高端科技人才,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构建一体化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新时期新起点,要把科技能力提升与产业结构调整有  相似文献   

15.
安剑 《科技信息》2011,(23):I0053-I005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新形势新要求也给地方科技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和任务。因此,地方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需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以新的举措做好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不断而又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温州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技术创新政策和实施方案,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以企业技术创新为主体,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撑,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互相协调,各创新主体关联互动、运行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九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十一五"科技强市规划纲要精神,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条主线,突出打造"天堂硅谷"这个重点,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体制创新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核心、服务创新为保障,以加快人才培育和引进、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为基础,以营造科技进步环境、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坚持"五个一起抓",着力构建城市创新体系,全面推进科技强市建设,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全面提升杭州市科技综合实力和区域创新能力,为"一名城四强市"建设,和杭州在全国全省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杭州科技》2014,(1):8-10
2013年,杭州市科技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为重点,以落实科技创新"八倍增、两提高"目标任务为抓手,着力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营造创业创新氛围,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各项工作任务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以因子分析对中国2007—2010年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我国划分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地区、科技创新能力中游地区和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等4个区域,同时绘制了中国科技创新区域分布特征图,从地理特征角度直观反映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发展程度并不平衡的现状:中国东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领先、较强和中游地区,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待提高地区,而且各区域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1921年8月,中国现代史上一批杰出的政治家从上海来到南湖,在一艘普普通通的木船上为中国的前途发出了一份开天辟地的宣言。如今,当自主创新的巨钟在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手里敲响,南湖这块经历了近90年辉煌岁月的磁铁,更是以她高瞻远瞩的眼光,海纳百川的胸怀,将中国最优秀的科技资源不断吸引到这块既“红胜火”又“绿如蓝”的长三角热土,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春风里,展现出一幅幅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瑰丽画卷。《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与"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形成和发展以杭州为中心、宁波和嘉兴为副中心的网络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和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嘉兴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南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副中心建设工作,在《嘉兴市南湖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主线,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使南湖区成为嘉兴创新型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核心区。为此本刊记者专程来到南湖,采访了在这片热土上“创新创业”的10位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