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映秀地区花岗岩属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彭灌杂岩”南段之组成部分,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为主,少量花岗闪长岩。按照同源岩浆演化序列的观点,根据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接触关系等特征,将该区花岗岩划分为8个花岗岩单元。其岩石为稀土总量偏低、具负铕右倾型式的钙碱性次铝及过铝型酸性侵入岩,分属造山前陆弧I型花岗岩的成分演化序列及造山晚期S型花岗岩的结构演化序列,其形成时代为中─晚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探讨西藏多巴—班戈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类岩体的成因,评价找矿前景.通过对花岗岩类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成分演化程度、分异程度和氧化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岩石组合为英云冈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属偏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具弱的斜长石分离结晶,形成于火山弧环境,角闪岩部分熔融而来; SiO2含量低...  相似文献   

3.
西秦岭光头山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光头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勉略缝合带北侧, 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英云闪长岩表现为片麻状构造, 局部英云闪长岩糜棱岩化形成花岗质糜棱岩。而二长花岗岩在糜棱岩带形成之后侵位, 含有少量的石榴石,弱的片麻状到块状构造。LA-ICPMS 锆石原位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 光头山岩体为两个阶段侵位, 糜棱岩化英云闪长岩( 样品GT18-01)的侵位结晶年龄是221±6Ma, 而二长花岗岩(样品GT11-01)的结晶年龄是199±4Ma,代表了晚期二长花岗岩形成的时代。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前人研究的地球化学特征, 早期的英云闪长岩可能在勉略洋盆闭合前的岛弧发育阶段侵位, 代表了洋壳俯冲的弧岩浆活动的产物。然后扬子地台与秦岭微陆块拼合, 形成勉略缝合带。约199Ma秦岭主造山期同碰撞岩浆活动形成了晚期(石榴石)二长花岗岩。因此, 勉略洋盆闭合和勉略缝合带形成时期大约为221~199Ma 。  相似文献   

4.
江西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及其周围区域变质岩石的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慈竹英云闪长岩体位于江西弋阳县南,岩体在平面上呈哑铃状,面积约45平方公里。利用钾氩法测定其同位素地质年龄为477×10~6 年,形成时代属加里东早期。岩体附近为一套区域变质岩石,按变质程度可划分出三个变质带: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带,红柱石二云母片岩带,碳质板岩与石英岩带。英云闪长岩体主要位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从硅线石和红柱石的出现,本区区域变质岩石属于比较典型的高温低压变质带。岩体内部可见到围岩的包体,岩体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边部具形状奇特的塑性流动构造,岩体周围发育条带状混合岩、褶皱状混合岩和肠状混合岩。岩体分相不清楚,边部具片麻状构造,而内部为致密块状。英云闪长岩与硅线石黑云母斜长片麻岩在矿物组合方面非常相似.区别在于矿物的相对含量有所不同。二者的副矿物成分也相同,均属锆石磷灰石型。镜下观察,组成英云闪长岩的矿物,结晶有一定顺序,交代结构不明显。根据以上特征,初步认为英云闪长岩的形成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背景上,在变质程度最深部位由泥质、粉砂质岩石发生深熔作用的结果,开始阶段产生少量的花岗质熔体,当温度进一步升高,终于导致英云闪长质熔体形成,后者向上侵入,但位移的幅度不大。综合各方面证据得到的结论是:慈竹英云闪长岩体属于深熔作用产生的半原地型具流化特征的同褶皱岩体。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清水河东沟斑岩型铜钼矿床赋矿岩体英云闪长岩和辉绿玢岩的成因、演化及产出背景,文中通过对该两种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和成岩环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中主量元素SiO_2(64.89%~66.89%)、富Al_2O_3(14.58%~15.84%)、CaO(4.09%~4.88%),属钙碱性过铝质英云闪长岩;稀土含量较高(138.41×10~(-6)~176.21×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δEu的变化范围为0.51~0.67,岩石中Ba,Nb,Sr的亏损较明显;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图解,认为英云闪长岩形成的环境为火山弧花岗岩环境。辉绿玢岩中主量元素具有低SiO_2(58.43%~58.96%)、富Al_2O_3(16.18%~16.51%)、全碱K_2O+Na_2O(5.15%~5.52%)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辉绿玢岩;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不大(149.75×10~(-6)~155.11×10~(-6)),曲线为右倾型;δEu的变化范围为0.61~0.67,具弱负Eu异常。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图解,认为辉绿玢岩形成于板块俯冲条件下的陆—陆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北大坂花岗岩体位于北祁连中东段,为了精确测定岩体形成年代,对岩体中的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CL)成像观察,并利用LA-MC-ICP-MS对锆石进行微区U-Pb同位素测年。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47. 2±2. 4) Ma,表明其属于晚奥陶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表明,浅灰黑色中粗粒英云闪长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为明显,显示出了I型花岗岩的特征。样品在构造判别图上均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上其它花岗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反映了北大坂岩体形成于北祁连洋壳的北向俯冲作用导致的北祁连岛弧与阿拉善地块碰撞期结束后的构造环境,暗示着北祁连洋在奥陶世晚期已经闭合。  相似文献   

7.
岩浆岩记录了地球深部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开展活塔加查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其地质意义,对巴颜喀拉盆地深部的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研究了活塔加查岩体英云闪长岩和石英花岗岩的U-Pb锆石年代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活塔加查英云闪长岩成岩年龄为(212.1±1.3) Ma,石英闪长岩成岩年龄为(197.8±0.5) Ma,属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活塔加查地区岩浆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具有高硅碱、Na2O相对较高,低TiO2,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δEu弱负异常的特征;活塔加查花岗岩具弧型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与古特提斯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挤压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固阳地区分布着广泛的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岩石总体为钙碱性系列,属于太古代TTG岩系的一部分;稀土配分曲线与高铝型TTG岩石的演化趋势相一致。在片麻状石英闪长岩中取2组锆石U-Pb年龄,获得2575~2676Ma锆石U-Pb等时线年龄,属新太古代末期。  相似文献   

9.
北山中部地区闪长岩-花岗岩类成因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山中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以海西中晚期为主,加里东晚期次之。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和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分为3个旋回6期,其中海西中期第2,3期和海西晚期岩浆活动员为强烈。研究区岩体多呈岩株、岩枝和岩基产出,围岩普遍发育混合岩化和同化混染,岩石具花岗结构,块状-(巨)斑状构造。岩石化学成分为钙碱性系列,闪长岩分异程度低,斜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分异程度中等,花岗岩类相对较高。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晚期花岗岩类属S(海西)型花岗岩类,海西中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类则属I型(科迪勒拉),闪长岩属交代(花岗岩化)成因,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类属岩浆成因。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是中-晚志留世北山地区哈萨克斯坦板块向南俯冲使上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海西中期闪长岩是混合岩化(花岗岩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是裂谷扩张阶段上地慢部分熔融的结果;而海西晚期花岗岩是裂谷萎缩和闭合阶段地壳局部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咸沟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主岩体为二云母花岗岩,成岩时代为399.8±1.82.1Ma,内有岩浆演化晚期的白云母花岗岩侵入,与主岩体有迥然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前者显示出不同地壳物质混合的岩浆特征,后者属典型的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认为咸沟岩体形成于拉张环境,源岩可能为下地壳的英云闪长岩.下地壳的深熔岩浆在上升迁移过程中,遭受了富含泥质的陆壳物质的强烈混染,混染岩浆向S型岩浆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1.
辽北新宾?苇子峪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主要由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和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岩体等组成。为确定其形成年代及成因, 对这些花岗质岩石进行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质岩石均形成于新太古代, 英云闪长质和奥长花岗质片麻岩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588±4 Ma (MSWD=1.3)和2587±6 Ma (MSWD=1.8), 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则侵位于2555±4 Ma (MSWD=0.51)。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 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俯冲板片的部分熔融, 其原始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幔楔岩石的交代; 而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中一部分岩浆起源于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 其余形成于以变质玄武岩与变质沉积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源区的部分熔融。结合近年的研究成果, 认为新宾?苇子峪地区的新太古代花岗质岩石可能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12.
对青藏高原西部燕山晚期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晚期早白垩世花岗岩为 I型 ,形成于火山弧环境 ,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二长花岗岩 ,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A/ CNK<1,稀土元素含量中等 ,并且属轻稀土富集型 ,铕亏损不明显 ,L IL E有选择地得到富集 ,HFSE相对亏损 ;晚白垩世花岗岩为 S型 ,形成于同碰撞环境 ,岩石组合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二云母花岗岩 ,岩石系列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但 A/CNK>1.1,稀土元素含量较低 ,铕亏损明显 ,微量元素中以 Rb和 F含量高为显著特征。为研究喀喇昆仑山构造演化提供了限定条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地质学、地貌学、岩石学为理论基础,通过野外调查并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孟良崮地区的岩石特征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太古代侵入岩体主要是超基性、基性岩组成的万山庄岩套和以条带状英云闪长岩及片麻状英云花岗闪长岩为主的蒙山岩套.元古代早期侵入的是以条带状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体的傲徕山岩套和牛岚辉绿岩.孟良崮地区的变质岩主要是泰山岩群残留体和区域变质、动力变质、接触交代变质侵入体.孟良崮包体带形成于2500-2450 Ma五台运动时期.  相似文献   

14.
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及其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青海哈日扎含铜斑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岩、成矿环境的分析,探明哈日扎含铜斑岩由蚀变花岗闪长斑岩组成,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类型,具幔源岩浆底侵下地壳熔融的成岩特征。含铜斑岩体具强烈高岭土化、石英绢云母化。矿体产出在高岭土化带和石英绢云母化带的接合部,其特征与德兴、玉龙等典型斑岩型铜矿床蚀变、赋存部位等特征相似,具有很好的成岩成矿环境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位于华北地块西南缘的太古代太华高级变质带,是由长英质片麻岩和上壳岩两套经受多期变质作用的高度变质杂岩所组成。空间上位于该带下部,呈穹窿状产出的长英质片麻岩具太古代英云闪长岩特征。上壳岩套上部的富铝片麻岩以及与其伴生的大理岩、石英岩是一套类似孔兹岩系的陆架或陆缘台地型变质沉积建造,而其下的变质基性岩的原岩属拉斑玄武岩。根据建造特征,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推测太华高级变质带中的上壳岩套是在已存英云闪长质地壳、经沉降而造成的浅水稳定条件下形成的。这显然与北部拉张条件下形成登封绿岩带的环境不同。也有别于显生宙之后发生附冲作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部晋宁期片麻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大兴安岭北部阿龙山地区发育一套元古代凤水山片麻杂岩(Pt2Fgn),岩石类型以花岗质片麻岩为主,原岩属于一套钙碱性的中酸性花岗岩系列,以高SiO2、高碱(Na2O K2O)、高REE,具强烈的负Eu异常.其K-Ar稀释法年龄为920.95±32.7 Ma,表明为晋宁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具岩浆成因特点,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7.
梅岭杂岩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郊的西山脉中段,九岭复背斜的南翼,荷岭飞来峰以北,北与庐山对峙,西与萍东坳陷接壤.该杂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二云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斑状黑云母英云闪长岩,岩体呈岩枝、岩株、岩瘤状产出.此杂岩体北东向展布的规律,表明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梅岭杂岩体与九岭岩体岩石组合相似,但是被萍东坳陷所隔,梅岭杂岩体的归属尚存争议.对梅岭杂岩体中的2个黑云母花岗闪长岩样品进行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形成年龄分别为823±5.1 Ma和813.4±5.9 Ma,指示梅岭杂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受后期盆地断陷构造作用或者走滑构造作用而出露地表.梅岭杂岩体虽然与九岭岩体有相似的年代学特征,但是还不能认为梅岭杂岩体是后者的组成部分,更不能认为梅岭杂岩体是因推覆作用与九岭岩体分区.结合前人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梅岭杂岩体形成于同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可能与扬子-华夏板块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18.
四川康定折多山超单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康定县折多山超单元花岗岩体划分为3个单元,岩石组合特征为粗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成分-结构演化特征,同位素年龄为3.75~15.4 Ma,时代属喜马拉雅期的S型花岗岩.通过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数据的分析,论述了折多山岩体的物质来源、构造环境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观测、岩相学及全岩地球化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杭嘎勒晚二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主体岩石与包体的稀土元素特征一致,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强烈,具弱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曲线为向右倾,属轻稀土富集型。石英二长闪长岩显示了I型花岗岩的特点。包体与主体岩石同时具有表现出元素Ce、Nd、Zr富集,而Nb、Sr、P、Ti亏损,显示形成于增生在大陆边缘正常弧花岗岩的特征。AR-SiO2图解显示,主体与包体岩石虽同属钙碱性+拉斑玄武系列区,显示了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在R1-R2图解上,大部分样品集中在碰撞前与碰撞后花岗岩区分界处,以碰撞前为主;在Nb-Y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在Rb-(Y+Nb)图解上,样品落在了火山弧花岗岩区,反映石英二长闪长岩形成于板块边缘的岩浆弧环境。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表明主体岩石年龄为(251.9±2.7)Ma。杭嘎勒晚二叠世石英二长闪长岩为碰撞前火山弧花岗岩,研究区在晚二叠世时属于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20.
对赣西北石门楼地区早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黑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43.7 Ma±2.4 Ma(MSWD=0.21),属早白垩世早期.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Si(SiO_2分别为70.16%~72.78%和72.76%~73.80%)、Al、ALK、CIPW刚玉分子和Rb含量高,Ca、Sr、Ba、Ce、Zr、Y及Nb含量较低,A/CNK值、(Na_2O+K_2O)/CaO和Rb/Sr比值高,REE显示四分组效应,Eu/Eu*值(分别介于0.36~0.60和0.071~0.073)中等或小,属(高)分异S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源岩重熔再造作用形成,处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碰撞后陆内造山挤压至伸展过渡初期,具有形成钨(钼铜)或钨(锡)矿床的成矿物质、时代及空间专属性和成矿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