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有一天,人类往返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卫星、飞船探测器,并顺利地登上了月球。科学家们预计,人类移民太空已为期不远了。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星空的热情就一直在不断高涨。我们现在对太阳系内的各大行星都已经比较了解了,但是对太阳系外的行星是从近年来才开始有所知晓。为此,欧洲空间局在2006年12月21日发射了COROT太空望远镜,它是全球首个专门从大气层外观察太阳系外行星的太空探测器。这台太空望远镜的主要作用是探测太阳系外的行星。此前,天文学家们也曾经探测到过太阳系外的行星,但是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它们的真面目。相反,天文学家们对它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根据其所围绕的恒星所作的一些猜测,而此次的望远镜探测计划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该望远镜可以在太…  相似文献   

3.
让科学家始料未及的是,把人送上太空容易,但是让宇航员在太空生存,准确地说是有质量地生存却困难重重。明摆着的,吃喝拉撒睡哪一项都令科学家们大伤脑筋——对于中国的航天技术研究来说,2011年11月真是个好月份,好消息不断。11月4日,中国志愿者王跃与其他国家的同伴结束了长达520天的"火星之旅",走出模拟飞船——位于莫斯科俄罗斯生物医学研究院(RIBP)的一个与世隔绝的设施。  相似文献   

4.
快乐太空游     
摆脱轮椅,体验无拘无束的零重力飘浮——2007年4月26日,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终于迈开了他太空之旅的第一步·在飞行结束后,霍金用他标志性电子合成嗓音说:“感觉太奇妙了……我可以一直这样飞下去。”当然,霍金的目标不会止于零重力飞行,他的目标是挺进太空。“霍金也要游太空”——令人不可思议的新闻,引发了“太空旅游”这一话题的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5.
“欢迎您乘坐火星飞船555航班,我是本次航班的船长。我们向本次航班的所有乘客表示感谢,尤其对火星旅游俱乐部成员们表示敬意。本次航班的行程约为5470万千米,在飞行过程中、我们将在月球基地加燃料,还将在几家太空旅馆作短期停留。正点飞行时间约为9个月。几分钟之后,我们将向一等舱的旅客提供餐饮服务一无论您飘浮于何处。都能享受到宾至如归的招待。二等舱的旅客将得到花生仁和清洁水、请到指定地点领取。到目前为止,上面的描述仍只是科幻,到火星旅游与我们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科学家们认为.几乎可以肯定,到月球休假(尤其是到…  相似文献   

6.
张明昌 《科学之友》2001,(10):31-31
在当今世界,偷渡已经成为各国都深感棘手的大问题。不法分子大发横财,一些上当受骗者常被弄得家破人亡,酿成惨绝人寰的悲剧。有趣的是,在那浩瀚的太空中,也会不时有些"偷渡客"神不知、鬼不觉地混进飞船,成为太空中的"小精灵"。最早发现的太空偷渡者是在美国"阿波罗号"登月期间。1969年11月18日~19日,"阿波罗12号"的两位宇航员康德拉、比恩在月面  相似文献   

7.
太空天梯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人类发射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空间站在太空中遨游和进行科学实验,但都是依靠火箭才能把它们送上太空轨道,这常常要耗费大量的燃料,而且每次运送的物资和人员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开发太空资源的需要。人类越来越感到在地球与空间站或人造卫星之间,应建立一条空中通道。于是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为建立“太空天梯”,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和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文婷  木马 《科学之友》2009,(11):32-32
随着太空旅游的逐渐升温和航天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已经设计出众多有关太空旅馆的奇特方案。这些神奇的太空旅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成为人类遨游太空的重要驿站。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还记得动画影片《太空飞鼠》。现在,科学家真的准备将老鼠送上太空,为人类移民火星铺路了。在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火星计划后,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太空科学家也宣布了斥资1300万英镑的“火星重力生物卫星计划”——将在2006年某个时候,把15只“太空飞鼠”送上太空,作为人类火星  相似文献   

10.
晓阳 《科学之友》2007,(7):18-19
前不久,第五位太空游客、美国亿万富翁希莫尼太空旅行归来,让我们羡慕不已。太空旅游难道真的只是亿万富翁才能完成的梦想吗?日本火箭协会会长叽崎光辉大胆预测:“在21世纪,太空旅游将成为普通人都能够享受的娱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在节假日里到太空去潇洒一把。  相似文献   

11.
《科学之友》2003,(11):16-16
当人类在向海洋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时候,另一个远在天边但尚未被真正开发的空间——宇宙,已经进入了人类智慧的视野。现在,发达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在描绘开发宇宙绚丽的蓝图,向人们展示着令人振奋的前景。太空“月球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利用月球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美国华人科学家林桐主持设计了第一个“月球城”建没方案。未来的“月球城”是封闭式的城市,外形为圆筒式或车轮式.直径1千米-2千米,整个“月球城”可容纳一万余人。就如何解决“月球城”的建筑材料,科学家们提出,就地取材,经有关专家测定,并做出了完  相似文献   

12.
太空业一向被认为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迄今为止,人类在太空进行的成功的商业活动,还仅仅限于通信及遥感卫星,相信在21世纪,太空商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 微重力技术 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后,人类已经发现了许多微重力环境独一无二的优点。 在失重条件下,其他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吃、喝、拉、撒、睡、行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无论个人和社会都为提高其质量投入了极大的力量。但作为一种习俗,人们的态度就不同了,对非常熟悉的漠然视之,而对不熟悉的异域习俗则津津乐道。太空相对地面来说当然是异域,所以人们对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有很强的好奇感。这好奇感来源于不熟悉,  相似文献   

14.
Nawm.  AR 李麟军 《世界科学》1991,13(8):22-23,48
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距今已近30年了,然而人类能否适应陌生的重力场微弱的太空,并在其中长时间的工作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随着人类征服火星的兴趣越来越浓,飞往火星的旅程需要二至三年的飞行才能抵达,因此美国和苏联的科学家们目前正在研究微重力场对人体的影响.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筹备一次航天飞行,旨  相似文献   

15.
Fiel.  GB  长弓 《世界科学》1989,11(10):17-18
多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着现代人类给地球所造成的破坏。当我们向二十世纪末迈进时,远离地球的地方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这种受损的迹象。最近,来自欧洲、美国、苏联和日本的太空科学家组织了一个国际团体,对此进行商讨。我们综合概括了他们的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研究宇宙动态的国家必须在某些研究活动中有所制约,并且与其它国家进行合作,以证明是否有可能避免这类众所周知的灾难,以及能否实现太空仪器带给我们的大量便利。在国际形势允许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太空中主要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研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8,(3):158-158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报道,3月26日,位于美国加州莫加夫的XCOR航空宇宙公司宣布了该最新一款亚轨道飞行器,这款被命名为“山猫”号的亚轨道太空飞机采用火箭动力,将实现搭载一位飞行员和一位乘客进入亚轨道太空实现太空旅游。预计2010年“山猫”号将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本是20世纪60年代风靡美国的一套电视剧,在1965年9月15日至1968年9月11日期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制作播出,而且至少出了3季.作为电视剧的<迷失太空>,描述的是一个太空移民家庭在宇航中遭遇各种突发事件时如何应对的故事.需要提及的是,有些人把它翻译成<星际迷航>,但一般<星际迷航>这一名称是用来翻译的,那也同样是一部著名的太空肥皂剧,如此翻译难免混淆.  相似文献   

18.
太空旅游     
《大自然探索》2011,(12):22-33
2011年8月,俄罗斯宣布将建立第一家太空旅馆。—个月后,媒体报道,英国维珍银河公司的全球首座商业性航天港第一阶段建设即将完成。两个消息披露后,再度引发公众对太空旅游的关注和向往。那么,太空旅游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它到今天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的太空旅游将为人们带来哪些乐趣?本文全方位解答诸如此类的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19.
提起“哈勃太空望远镜”,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它让人类的双眼第一次日睹宇宙深空的缤纷景象:连上百亿光年之外的恒星爆炸、塌缩都清晰可见。所以有人说,是“哈勃太空望远镜”使人类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卑微。但“哈勃”像人一样,经过5次大修,已然接近暮年,由谁来接替它。一直是世人关注的热点。“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一直被视为“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继任者。  相似文献   

20.
走,去太空     
<正>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渴望太空旅游?因为它不仅能满足人们遨游太空的梦想,更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除了可以欣赏到太空旖旎的风光,还能享受失重的感觉。可以说,此景只应天上有。太空,曾经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之地,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但又有几个能真的一睹宇宙的风采呢?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好像去太空走一遭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许多科技公司顺应时势,推出了太空旅游项目,但是价格却十分昂贵——2000万美元,约合12亿人民币。迄今,除了几位富豪,普通人想要饱览宇宙风采仍是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