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丽娜 《科技资讯》2011,(18):124-125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以10%左右的速度稳定发展,为满足国民经济对电能需求的迅速增长,我国电网的规模日益扩大。对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也日渐提高,传统的人工抄表需要大量人力,不能得到实时数据,系统分析数据困难、滞后。电能电量量综合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是将电能量采集、管理功能综合于一体的一个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变电站、电厂、关口、大中小用户、台变、居民表计的电能量采集,结合营销管理系统、负荷管理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配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对电能量实现分级分线路的管理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现代电力市场下电力系统计量管理的计量范围、精准度、实时性、安全可靠性、开放灵活性等多方面的基本要求;阐述了为满足现代电力市场下电力要求,电能量计量系统通过集通信网络、电厂电站采集系统、控制中心三大部分于一体,借助于自动化管理系统与计算软件系统,实现发电、输电、配电网及用户的电能计量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与处理功能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分析了组成电能量计量管理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计量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力网络管理的技术却相对滞后,因此就需要借助计量一体化平台实现对整个网络的自动化管理。具体看计量一体化就是借助自动化终端与网络技术,实现对电能量的全集成化、自动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火电厂公用辅助系统是火电厂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厂运行的关键组成环节,主要包括化学水处理系统、除灰/除渣系统、电除尘系统、废水处理等。为了提高了全厂辅助系统的控制水平、控制方式以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实现个辅助车间就地无人值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全厂的自动化水平,电厂辅助系统一般会实行全厂集中监控,并建立公辅网,为实现电厂全厂监控(SIS)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以湛江生物质电厂为实例,分析GE Fanuc公用辅助系统的功用,对其技术要求与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驰 《科技资讯》2014,12(19):123-123
供电企业的计量自动化一体化平台,主要为实现厂站电能采集系统、负荷监控系统、配变(大用户专变、公变)检测系统、终端用户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用电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化的电能计量管理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供电企业电能生产和营销的实时化、网络化、智能自动化水平,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供电企业的计量自动化一体化平台,主要为实现厂站电能采集系统、负荷监控系统、配变(大用户专变、公变)检测系统、终端用户低压集中抄表系统(用电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化的电能计量管理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供电企业电能生产和营销的实时化、网络化、智能自动化水平,能够获得非常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潘爱萍 《广东科技》2014,(22):101-101
电率是衡量发电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如何降低厂用电率,建立电能效管理系统,实现对厂用电电能量进行自动采集、统计和计算,可以完善电能量管理报表功能,合理地调整各辅机系统。结合黄埔发电厂的厂用电率现实状况,提出建立电厂电能效管理系统,以实现降低厂用电率,提高电厂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自动化系统逐渐应用于电厂生产中,电厂自动化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与电厂的生产安全息息相关,要想实现电厂自动化运行的安全管理,必须要认识到电厂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加强电厂自动化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电厂电气自动化与电力生产、电厂经济效益、电厂安全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提升电厂电气自动化水平成为电力发展、电厂变革的重要路径和方向。研究结合电厂电力生产实际,探讨了电厂电气自动化的重要价值,分析了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电厂在电气自动化发展中的路径、方向和要点,为电厂电气自动化目标的实现提出了基础性、建设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给高校学报稿件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S,B/S模式的稿件自动化管理系统的设计构想。该系统实现了编辑工作全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稿件的时效性,提高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系统中的实际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现代电力行业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控制系统、监控与保护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自动化控制和调度,可以实现电厂系统中各环节的智能化和协调化,提高电力生产和运营效率。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厂系统中的应用优势显著,能够提高电厂系统的运行效率、安全性、节能环保性能和可靠性,是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党子磊 《科技信息》2011,(30):251-25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后勤保障也跨入了信息化时代。现代经济活动与军事行动,对后勤物资的供给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物资保障必须实现实时、实地、实量,从而达到时间差、空间差为零的精确保障。后勤物资的仓储管理工作,目前大多基本处于人工管理和半自动化管理状态,而且可视化和安全性水平不高,如何提高仓储管理的自动化、可视化和安全性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基于RFID与WebGIS技术的仓储管理可视化与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提高了仓储管理的自动化、可视化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70T高阻抗交流电弧炉全自动泡沫渣管理系统;用西门子PLC集成FOX公司泡沫渣管理器与KOLL公司喷碳装置,实现了电炉炼钢全过程全自动化的泡沫渣分析与管理;以FOX300泡沫渣管理器作为泡沫渣的控制核心,阐述了泡沫渣指数的算法、碳量确定及喷碳装置在PWM方式下的控制过程;使用西门子PLC的系统功能块实现数据通信;WinCC人机界面实现系统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使用FOX300软件优化系统参数;通过电炉炼钢全过程全自动化的泡沫渣管理,有效提高了电弧的传热效率,缩短了冶炼时间,降低了电能消耗,大幅度地提高了生产率。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主从机结构的无线电量抄表系统。该系统以低功耗MSP430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先进的电能计量芯片CS5460A采集处理电量信息,并通过无线射频模块nRF905实现主机和从机的通信。该系统可以完成自动抄表、远程监控、过载报警、断电重启等功能;实现了对电能检测的自动化控制和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5.
电力系统是由发、变、输、配、用电等设备和相应的辅助系统,按规定的技术和经济要求组成的,将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客户的一个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中心、电厂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配电自动化以及需方管理系统和电能交易系统。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担负着电能转换和电能重新分配的繁重任务,对电网的安全和经济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林永超 《科技信息》2013,(11):431-431,446
保密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涉密介质、人员和信息的台账化管理,日常办公申请审批流程化和闭环管理,涉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保密检查的自动化和常态化。该系统采用C/S和B/S两种模式,并使用工作流实现相关业务审批流程控制,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17.
夏永翔 《科技信息》2010,(33):I0356-I0356,I0381
结合宁夏石嘴山电网运行管理的特点和对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基本要求,介绍宁夏石嘴山电网电能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实现了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统计、考核结算、网损线损管理,并与SCADA/EMS系统实现了数据交换。通过WEB网页发布电量及相关数据信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孟庆见 《科技信息》2013,(15):324-325
建立OA系统是为了提升本身信息化水平,实现管理水平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都急需建立适合自己使用的一套自动化办公系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办公系统实现的全过程,该系统以软件工程思想为指导,采用了稳定且易于操作的B/S模式结构和ASP.NET技术实现了校园自动化办公系统。  相似文献   

19.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是国网公司建设现代企业、实现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公司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用两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公司系统各级电网和用户,通过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电压监测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等多种技术手段有效集成,实现电能质量数据在线自动采集、传输和监测范围的全覆盖。该系统建成后,将有效解决电网公司当前电能质量监测数据管理分散、更新滞后和共享度不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线损率是考核供电企业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电能计量准确与否涉及发供用电各方经济利益和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指标.针对电能计量电量管理引起线损率的波动,通过建设4个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提高电量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展望整合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主站的一体化建设后,将采集到的厂站计量点数据、大客户专变计量点数据、配变计量点数据及低压集抄数据开展"四分"线损统计,实现线损"四分"自动统计和分析的应用,从而减少线损率的波动,为供电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