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舞鹤的<悲伤>极其难读,这个难读首先倒不在于作品所要诉诸于读者的种种意义与象征,而在于它的文字本身就很难读.如果你对闽南语一无所知,要完全读懂这样的文本确实是难乎其难的一件事.作为一个生长于大陆、并且在掌握现代汉语之前是道地的以闽南语为母语的读者,我要说我深深地被舞鹤的<悲伤>所打动,舞鹤的悲伤也成了我的悲伤,这个"熟悉的陌生人"式的文本既强化了我原本就有的对现代文明的一种警惕,也引起了我的复杂和难言的乡愁情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欲对台湾作家舞鹤的创作做一简要评述。舞鹤小说中异质的语言、独辟蹊径的另类题材,都为我们理解舞鹤以及他的作品蒙上一层淡淡迷雾。然而深入探讨他的小说,却能从中让人体悟一种深深的哲思。  相似文献   

3.
<悲伤>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我"的叙事;一条是"你"的叙事,两条叙事线索先是平行发展,后来在疗养院合二为一.在文本中除了这两条叙事线索外,还有一类叙事:注解.注解作为叙事并不只是上述两条叙事线索的补充,而是开拓了另外的叙事空间."我"的叙事与"你"的叙事在小说中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对比:无用与干的对比,隐退与进取的对比,冷漠与激情的对比,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在叙事技巧和可读性这两个方面,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某种异趣和新意。叙事中的意义颠覆与由此带来的阅读效果,构成了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基本特征。而上海作为一个商业发达的消费性城市,直接影响到施蛰存把写作、发表出版及销售经营融为一体的新型创作理念的形成,叙事的技巧性与文本的可读性也由此成为通过形式魅力招徕读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孟兆富 《科技资讯》2012,(14):243-243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运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戏仿小说这一形式和叙事本身,把历史事件转变为被称之为小说的语言体系,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从而导致传统小说及其叙事在形式上和语言上的解体这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像虚构的小说文本一样,历史于现实也是虚构的,也是人工制成品。  相似文献   

6.
作为乾隆中期的一部重要长篇章回小说,《野叟曝言》以往较少被人关注,其实该书文本的叙事操作是颇有特点的,从叙事焦点、情节动力和炫才倾向等三方面来看,作者似乎徘徊于表现与再现之间,从而造成了对小说艺术本体的遵循与疏离,而这些均源自作者主体意识对小说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当代文坛涌现出一批优秀小说作家,他们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反常规的审美规范和叙事模式,以新的写作姿态打破了读者的阅读惯性和审美定势,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叙事策略上看,这些小说所采取的叙事手法主要是戏谑、调侃与戏仿.  相似文献   

8.
晚清谴责小说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叙事特征.其叙事结构主要采用倒叙或准倒叙结构,增强了文本的叙事魅力;其叙事元素则增加了新闻和电报,扩大了叙事张力;人物设置的特征一方面是外国人形象在叙事单元里开始占据叙事中心位置,另一方面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翻译、外交官等形象大量出现在文本里;描写方法的变化则表现为心理描写手法的普遍运用,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真实.谴责小说作家们的艺术尝试,是对中国小说现代化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
作为阎连科的一部重要作品,《日光流年》具有一种标本的价值。从本质上说,阎连科知识分子与农民身份的二重性决定了其乡村小说的基本情感色调是多色杂糅的,它又影响到这些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审美特征,如神话模式、苦难意识、“方言”的关注以及狂欢话语等,这些特征都在《日光流年》中有所体现,它们共同构建了阎连科小说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10.
"饶舌的哑巴"是理解李洱小说文体风格的关键,在他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故事主人公、叙事人及文本风格都显现出这一特质.这是作家对现实荒谬、人生虚无的体验式把握,也是他深深包藏在怀疑精神之中的悲悯情怀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