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庆市东部草场植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调查区位于大庆市东部,属中温带半湿润区,土壤为黑钙土和盐渍化土壤,地貌为低平原及零星岗地,小丘。植被划分为草原,草甸,沼泽等3个植被类型,5个亚型,12个群系,31个群丛。地势微波起伏导致不同地段形成不同水,热,盐分系列,形成不同植被复合体和微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区属温带季风区,降水量从东北往西南减少,区内分异明显。东北部低山丘陵是湿润的森林暗棕壤;中部台地是湿润的森林草原黑土;西南部是半湿、半干的草甸草原黑钙土,盐渍土、风沙土。根据综合性与主导性原则将绥化地区划分为三个自然地区,四个自然地带。低山丘陵森林暗棕壤自然地带,低山丘陵以林业为主,河谷地以农牧为主。台地森林草原黑土自然地带以种植业为主,主要问题是黑土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应平整土地、保持水土,增施有机肥提高黑土肥力。松嫩平原草甸草原黑钙土自然地带,农牧结合为宜,防止次生盐渍化加剧。松嫩平原西部草甸草原盐渍土、风化沙土自然地带,以牧业为主,牧林渔农结合,防止盐碱和风沙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 南阳盆地位于豫西南,北靠伏牛山,东南属桐柏山,东部和东北部为大别山余脉,西南为秦岭余脉,三面环山,中部向南开口形成“南衮盆地”,盆地边缘丘陵起伏,中央为平原,境内有唐河、白河、湍河及丹江等水系。按全国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或湿润地区界线划分标准衡量,年降雨量(不论日平均气温≥0℃或≥10℃期间的降雨量)650毫米以上,属湿润区;干燥度(不论年或季)为1.00,则属亚湿润区。据统计全区日  相似文献   

4.
向海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共采集被子植物59科152属208种.该保护区植被分四种类型:干旱草甸、低湿草甸、水生植被、沙丘坨甸蔬林灌丛.  相似文献   

5.
<正> 松嫩平原三肇地区系指黑龙江省的肇东、肇州和肇源三个县,在地理上位于北纬45°27′——46°30′,东经124°——126°30′之间。这里为欧亚大草原的最东南边缘,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松辽平原外围,栎林草原区或为松嫩平原草甸区,有以羊草(Aneurolepidium chinense)为主的肥美大草原,饲育着百万头牧畜。因此,深入研究三肇地区草原植被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甘肃临夏太子山植被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太子山林区的植被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该林区植被属于森林草原植被和亚高山针叶林带。分布于太子山的中国种子植物,具有明显的温带高山草原性特点,并兼有青藏高原和中部干旱地区的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7.
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为河南园艺的科研、生产进一步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我省园艺生产优势1自然、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我省位于中原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是我国境内华中、华北、西南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在这里三方植物兼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杭州湾北部沿岸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进行了孢粉分析,划分出了七个孢粉带,并对夹于其间缺失孢粉的地层进行了分析对比,恢复了晚更新世以来的八个植被演替和古地理环境变化阶段。前四个阶段属晚更新世,后四个阶段属全新世。  相似文献   

9.
于1994-2013年间采集到甘肃省境内的天蛾科昆虫标本1 050号,经鉴定有天蛾85种及亚种(包括2个未定名种),隶属5亚科35属(其中分布于小陇山以南地区的属种占到甘肃省总属的91.43%、种数的88.24%),有4个甘肃省新记录种.云纹天蛾亚科为优势类群,有11属33种,属的优势度为31.43%,种的优势度为38.82%;透翅天蛾亚科有4属6种,属的优势度为11.43%,种的优势度为7.06%,为罕见类群.区系特点是:属于东洋界的物种有25种,占31.25%;属于古北界的物种有21种,占25.00%;两界兼有39种,占43.75%.结果表明,甘肃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由于甘肃省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地跨东洋和古北两界,因此,天蛾科昆虫物种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国稻田狼蛛共计有7属30种,中国稻田狼蛛亚群落的主要成分是水狼蛛属(Pirata)和豹蛛属(Pardosa),大多数地区共享的优势种群是拟水狼蛛(P.sub-peraticus)和拟环豹蛛(P.pseudoannulata)。但稻田狼蛛亚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因各稻作区的地理、气候等环境因子以及亚群落本身的组成成分的不同而异,经系统分析,可将全国各稻作亚区狼蛛亚群落组成特征划分为4大类型:(1)内陆温带型;(2)沿海亚热带型;(3)东北平原型;(4)高原温带型,稻田狼蛛亚群落结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呈现由东南向西北、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东部山地生态条件,生物和环境脆弱性及发展优势,根据它优势及障碍性因素提出了今后农业建设方向及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棕色针叶林土在黑龙江省分布面积较小,仅分布在大兴岭北端。这类土壤是在寒温带冷湿,针叶林强酸性、中低山条件下新产生的有机酸螯合淋溶与淀积作用而形成的,并使土壤矿物遭到破坏,重新分配,形成SiO2富集的灰化层和Fe、Al、C淀积的灰化淀积层;形成草毡状腐殖质素层,同时发生半泥炭化腐殖质积累过程。将发生分类的棕色针叶林土,在系统分类中依据诊断层与诊断特征划分为灰土纲与淋溶土纲。  相似文献   

13.
土壤的肥力状况是有效培育土壤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其成因可以为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武夷山地区2种不同的土壤类型,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方法,对草甸土和黄红壤土壤肥力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草甸土铵态氮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黄红壤.这主要是由于受当地气候、地形、生物以及人类的生产活动所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成超 《松辽学刊》2013,(4):134-137
生态脆弱区农户薪柴采集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农户传统炊事能源的升级对于地表植被恢复以及生态环境改善都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利用长汀县社会统计数据以及农户调查数据,阐述了农户炊事能源的变迁过程,并揭示了农户炊事能源升级的森林保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在农户生计变化驱动下,农户炊事能源结构中薪柴比重逐渐下降,人均能源消耗量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二者导致户均薪柴消耗量的稳定下降;而薪柴的节省使大面积的森林免遭砍伐,有效保护了森林,促进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东北东部山地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自然含水率均值大小表现为:天然次生林(63.48%)>落叶松人工林(48.18%)>红松人工林(40.41%)>针阔人天混交林(40.3%).土壤总孔隙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土壤容重为:针阔人天混交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红松人工林>针阔人天混交林.落叶松人工林的持水能力最强,针阔人天混交林的持水能力最低,且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东部海岸钛锆砂矿废弃地采用木麻黄进行植被恢复,通过对有残余西瓜藤蔓和稀土肥料处理的木麻黄林地(处理林地)与没有任何处理的木麻黄林地(对照林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处理林地林木的树高、基径、胸径均显著大于对照林地;2)处理林地植物-土壤系统中各分室的养分元素N、P、K含量均大于对照林地对应值;3)两个林地中养分元素的分布格局均为:叶>粗枝>根>土;4)两个林地植物-土壤系统各分室的养分元素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处理林地的植被恢复优于对照林地.  相似文献   

17.
利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图和地形图等,在GIS软件支持下提取植被景观斑块信息,从植被景观组分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中,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景观是该区的3个主要景观类型;景观组分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不均衡;各景观组分面积与周长的分布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植被景观斑块总体特征分析表明,农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与暖性针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参考研究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上,应用生态学、旅游学的有关理论,采用旅游资源的单因子评价法,针对植被、水体、空气、气候四项因子,对伊春林区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全面完整的定量评价.此外,还凭借笔者在伊春林区工作多年的经验优势,结合伊春林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的客观实际,对林区内的生态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定性评价.通过这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得出伊春林区生态旅游环境质量处于优良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土壤动物与环境质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循环中的重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同环境因子间存在相对稳定、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经过近10年的学习与研究实践,对东北羊草草原、东部山地及有关农田污灌区等生系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动物是相对稳定的、综合的环境指示因子,特别是在人为活动圈大的区域,土壤动物对环境质量反映的准确程度要强于植物。土壤动物与环境的水分、PH值、土壤质地、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