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测试系统足网络教育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web的网络测试系统是网络测试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它在远程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保证测试的公正、可信,必须要保证网络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密码技术提高基于web的网络测试系统的信息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对称密码体制及其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码算法是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本文对现代密钥密码算法及体系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对称密码体制与非对称密码体制,重点分析了对称密码体制中分组密码与序列密码算法的原理、性质,比较了分组密码与序列密码的不同应用特性。  相似文献   

3.
公钥基础设施的设计与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如何实现网络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根据目前网络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在介绍公钥密码算法基础、数字签名以及公钥基础设施(PKI)体系等关键安全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公钥基础设施技术在网络安全应用中的架构方案,并对各个组成部分和公钥基础设施建设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密码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通信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对称密钥密码技术和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并举例说明密码技术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应用,对进一步学习密码技术理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ATM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利用密码学的方法来解决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IDEA和RSA的混合加密方式来保证网络用户信息安全,兼有传统密码体制与公开密钥体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数据安全传输问题是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分析了对称密码和公钥密码体制优缺点及其几种通用的密码算法,建立了数据加密传输系统的网络模型,利用DES、RSA和MD5算法构建了一种能够实现数据快速加密、并具有数字签名功能的数据加密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7.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个综合、交叉学科领域,它综合利用数学、物理、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进行自主创新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系统、完整、协同的解决方案。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安全的研究更强调自主性和创新性,自主性可以避免陷阱,体现国家主权;而创新性可以抵抗各种攻击,适应技术发展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信息安全内涵在不断延伸,从最初的信息保密性发展到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而又发展为"攻(攻击)、防(防范)、测(检测)、控(控制)、管(管理)、评(评估)"等多方面基础理论和实施技术。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密码技术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知识,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以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安全、保密、真实和完整。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目前,我国在密码技术应用水平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们必须要自主创新,加速发展,要有我们自己的算法,自己的一套标准,自己的一套体系,来应对未来挑战。  相似文献   

8.
基于双因素特征的信息安全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身份认证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基于动态密码技术的双因素特征身份认证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并为了保证身份认证信息在网络中安全传输,设计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基于秘密信息传输的身份认证通讯架构。  相似文献   

9.
张卫风 《创新科技》2014,(10):57-58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和数据在网络环境下的存贮或传输,都容易造成泄露或被窃,信息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密码技术可以有效地保证信息的机密性,保护信息的安全和完整,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描述了密码技术的发展历史,讲解了密码学相关概念,介绍了密码技术发展以及密码体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密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3,(11):F0002-F0002
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宗旨是从事密码理论与信息安全的国际前沿研究与技术研发,发展与建设国内外一流的密码理论与信息安全研究团队,并自主研发与完善国际一流的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平台。拥有固定研究人员共40余人,其中教授(研究员)1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计划3人,形成了一支跨数学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密码理论交叉的研究梯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